第62章 汇聚秘密基地
飞机起飞十几分钟后,金老先生来到我们几人面前,一一摘下黑色眼罩:“真是辛苦你们了,也谢谢你们的配合。我们已经飞离军事基地,现在正在前往制造导弹的秘密基地,估计两小时后我们将抵达那儿。前天我走时,安排你们带点厚衣服,都带了吧?”
我这才想起昨晚我一直想着方老师和她的家庭,夜深时便又匆匆睡下了,早上三点半起来时更是匆忙,而忘记收拾厚衣服,只是背了一个书包,装了件秋衣秋裤,拿了几本图书馆借的书和文献,便对金老爷子说:“我只带了件换洗的秋衣秋裤和几本书,其余的没有带。”
“行,没事,别担心,那儿会有军大衣,多给你发一件,冻不着…”
飞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后,这架飞机落入了一片深山之中,我们逐个的钻出飞机,来到一片狭小的空地上,各自拎着自己的背包或行李沿着一个出口向前走去。
虽然在深山里,但七点多的天已经亮堂了很多,此时从一个小道上走来十几名人员,中间的一位头发花白的带近视眼镜的老者对金老先生笑着说:“哎呀,金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让您老飞来坐镇,我等真是备受鼓舞啊。今天你们可是第一支到来的队伍啊,没想到你们会来这么早。”
“老夏啊,你就太客气了,国家需要我们,我们便不推辞。更何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呢!”金老先生也是笑着和夏老握着手:“也是害怕白天被人跟踪,所以才起了个早嘛。不过我们还是在云路市的时候遭到了不明人员的跟踪。”
一阵寒暄和询问过后,金老先生指着夏老对我们说:“这位是代号七五导弹研制的总指挥夏辉主任。”
“夏主任好。”
“夏主任好。”
…
随后,金老先生又简单的提了一下我们七人的名字,算是做了个简介,便跟着夏主任向前走去。
此时我们的上空又一次出现了飞机的轰鸣声。
“哎呦,这该不会又来一队人马吧,大家还蛮积极的嘛。”夏主任笑着说。
过了两三分钟,迟迟不见飞机降落,反而轰鸣声又逐渐远离了。这倒让夏主任疑惑起来:“这里没有民航线啊,莫不成被间谍组织发现了?”
大家一阵议论之后,曾院长说:“不会吧,这么隐蔽的地方,敌人不会这么容易就发现的,我们加好布防就好了。”
“咱们先不管它了,就加强防御措施吧。走,先带你们去住处安顿下来。”
来到一处山洞前,夏主任对旁边的一位随行人员说:“小赵啊,你先带曾老师他们几人到住处吧,我看他们几人冻的直发抖,给他们找个军大衣先穿着…”
“金老先生也和他们一块去吧,这边天冷,比你们云路市冷的多了,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夏主任对金老先生关怀的说着。
我和马涛,以及那三名大三学生住在了一个大通房子里,方老师,曾院长分别住在了一个四人间。十多分钟后,我们在住宿的大门口集合了,一人穿着一件军大衣,像个熊一样向山洞口走去,由于方老师身体比较苗条,所以军大衣穿在身上像一个绿色旗袍,我忍不住来到她身边:“方老师,没想到您穿着军大衣也能穿出旗袍的味道来啊。”
其中稍微胖点的曹得助接着我的话说:“还真是,不过依旧穿出一种神韵的气质来,果真是好身材不怕衣服丑…”
在一旁的曾院长也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
“谢金得,你们俩还真是活泼啊,嘴皮子也挺溜,说的我都忍不住想回去照镜子好好看看了。”方老师对我们笑着说。
到了山洞口,夏主任已经不在了,金老先生便问门口站岗的一个小兵:“夏主任去哪了?”
“报告,夏主任去接机了。”
“看来其他队伍也要陆续的到来了,咱们也过去看看吧。”金老先生抽出一根烟,点着后,对我们说着。
这次来的一支队伍是从沿海的一座城市来的,寒暄了一阵,我们一行数十人便又来到了住宿的山洞。
就这样,十二支队伍,陆续的从空中飞落下来,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总算到齐了。经统计,十二支队伍一共一百二十三人,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如今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安邦和谐,齐聚在这个秘密基地来研制特质炸弹,让我感觉到了国家的大团结和欣欣向荣的面貌。
面对着一个个载有辉煌历史的专家和学者,我内心想要在化工行业作一番成就的昂扬斗志更加强烈了,内心澎湃不已,就连心脏都跳动的铿锵有力了。此时我也想起方老师曾经给我说过也想着在化工有一番成就,便抑制住激动的心,悄悄地观察着方老师的状态。
我发现方老师和我一样,面对如此多的制导专家而激动万分,黑亮的眼神深沉的看着周围的博学之士,厚重的军大衣在她身上也不由得在微微抖动,这抖动的根源不是因为天气的寒冷,而是那颗为国争光的心。我旁边的马涛也同样如此,他两个拳头紧紧地握在手心,绷紧的脸部神经在眼窝拉出几丝皱纹,闭着的双唇下,我能感觉着他的牙齿也已经紧紧地咬在一起了…
“同志们,三年了,我们从一个山窝的军事基地划分的十二只队伍,今天终于如期的再次相会。三年,我们奋斗了上千个日日夜夜;三年,我们反反复复的躲避着霸权主义的一次次跟踪;三年,我们的国家在一次次的威胁中受到了列强和强势国家的牵制;三年,为了这项任务,有些学者专家牺牲在了途中;三年来,我老夏和在场的每一个奋战者一样,星夜兼程,阅读着一份又一份资料,指挥着一件又一件事项和任务。今天,我们能够载着丰硕的果实聚集在这里,一切都值了!”夏主任慷慨激昂的发表着三年的心酸历程,山谷中回荡着这荡气回肠的雄浑之音。
在场的每一位专家,学者,战士无不被感动的握紧双拳准备为国家的美好未来再发余热。在这漫无边际的深山老林中,久久不衰的掌声在高山密林中不断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