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恋爱了
德福和大翠开始谈恋爱了,这是得到了两家父母许可了的。
那个年代的人有些矜持,也比较保守,情侣在公共场合都不会牵手,他们俩也是。
走路时,大翠在前面走,德福在后面跟着。
不求浪漫,只是生活的一些日常。
相互关心,相互体谅。
德福更勤快了,做事更有劲头了。
他继续在舅爷家帮忙修房子,还要兼顾大翠家里,重活都去帮着做,帮着挑水、背柴、耕田、种地等。
他挣了钱,给大翠买发卡啊,买布匹送给她去做新衣服,还给她母亲买药买营养品。
大翠也很心疼德福,她帮他洗衣服、补衣服,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给他送。
两人感情很好,很让人羡慕。
他们处了几个月了。
德福年龄不小了,爷爷奶奶想他早点成家。
请媒人去了大翠家,让她父亲定个团族的日子。
团族,也叫会族。就是男方上女方家去见女方的族人,互相认识,然后改口,跟着女方认亲人。这是我们农村当地一直留下来的风俗礼节,也是订婚前的一个仪式。
日子定好了,就在中秋节后一天。
两家还商定了,这次团族和订婚一起办,一切从简。
团族是在女方,订婚是在男方,跟着第二天办,双方都只请自己的亲人。
一般团族是媒人和男主两人去的。想着德福不会说话,安排了媒人、舅爷、大姑父和德福一行4人去了马家。
马家请了两桌人,大家坐在酒席上,先发言,再吃饭。
媒人先讲,他介绍了德福的情况,舅爷作了补充。
应该是德福要表态的,他不会说话,大姑父替他表态发言了。
接下来,大翠带着德福给大家挨个装烟,德福不会叫人,他都礼貌地和大家握手了。
吃完酒席,分配了德福给每家带的礼物,仪式就算礼成了。
第二天,一大早,媒人带着大翠和她的姑姑就出发了,要到男方家来。
德福是头天晚上赶回来的。
田家这边要热闹些,客人都到了,没通知乡亲们,好多人知道了也来了。
门上贴着对联,堂屋里墙上贴着大红喜字,桌子上摆着大姑大姑父特地送得新录音机,放着时下流行的音乐,好几个小朋友趴在旁边看呢。
院子里坐了好多人,有的坐着嗑瓜子聊天、有的喝茶、有的打扑克牌,孩子们跑来跑去。
都等着女主登场。
德福也去旁边看了几次。
大翠他们一到,迎接的鞭炮声就响起了。
大翠刚坐下,大家都来看她了。她有点害羞,红着脸静静地坐着。
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了。
吃完饭,德福带着大翠给每个人发烟,还要改口叫人。二姑德秀帮着一起弄得,她嗓门儿大,笑哈哈的。只听她大声说到,“这是二叔二婶儿”、“这是德祥和小凤两口子。对了,你得叫哥和嫂子,我比德祥大10天,他该叫我二姐的,只是他一直叫得我名字”……
大翠一声“妈”叫出后,奶奶幸福而温柔地答应了一声“额”,眼里都闪泪花了。
大家都笑了。
这边的亲人算是打过照面了,估计大翠也记不住那么多人,以后就会慢慢熟悉了。
晚上就更有趣了,有人围着桌子坐着唱歌,唱完了还要一起宵夜。吃得自己做得米酒,预示着甜甜蜜蜜。
大翠他们在这边住了一晚。
他们吃完早饭后,准备离开了。田家这边要打发的,那时候还不兴给红包,是提前买好的新衣服。
给大翠买了一套衣服,她姑姑和媒人一人一件外套。
德福亲自送他们回去的,那时候没有车,全靠步行。实属让媒人费心了,也跑了不少路,耽误了好几天。
德福订婚了,爷爷奶奶总算松了口气。
也只稍微松了口气,毕竟只是订婚了,媳妇儿还没娶进门来。
还得努力攒钱攒物,结婚要花费得更多。
他们只盼着早点把大翠娶过来哦,可人家养闺女的不一样啊,再说,这事也不能操之过急,得一步一步来。
这已经算快得啦。那时候,有的人从相识到结婚差不多要三年时间。
也没听说过什么“闪婚”。
一对情侣相处了至少一年半的时间,彼此充分了解了,才办婚礼的。感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经过考验的。
人们常说媒人鞋子都跑烂了、口水都说干了。
这不是夸张的。
在那时候交通不便,又没有手机和网络,只得一趟趟上门去说。
接下来,就期待德福和大翠结婚了,那会是来年的事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