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铭王记 > 第6章 尴尬的故障

第6章 尴尬的故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听到荣易的话,会议室内的氛围为之一紧。众人的面色不见了刚才的轻松。

    按照华夏的传统,做事情相对稳妥保守,特别是涉及到航空航天这类高技术行业,冗余度是非常高的。

    备用方案就像是老母猪的胸罩,那是一套又一套,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有相对应的预案。

    现在基地的技术副总师说有计划外的情况出现,那是绝对需要严肃对待的。

    看到众人的视线聚集到自己身上,荣副总师开口讲解到:

    “按照前期计划,目前昆仑空间站的三号航天员小组已经进行了五个多月的太空任务,这个月的月底将结束任务返回地面,由其他航天员小组接替。

    而月宫六号安排在这几天进行采样返回,也是综合考虑到三号小组的任务期将满,刚好能够携带样本一并返回地面。”

    “原本空间站的运行情况和航天员小组的成员状态一切正常,到本月底进行返回任务没有问题。

    但是在一个小时前,三号航天员小组报告了一个新的情况:

    空间站生活舱外部循环系统的真空冻干粉化模块受外力影响损坏,通过移动摄像头目视观察,初步分析是由于被微小体积的太空垃圾击穿,造成了管道损坏变形并泄露。

    需要对相关模块做修复更换处理。目前三号小组已经对内部的对应管道进行了切断隔离,相关设施暂停使用……”

    听了荣易的话,会议室内的众人愣了一愣,随后大多一脸便秘的表情,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技术副总这段话听着文绉绉的,不过屋子里的这些人都是老航天了,稍一琢磨,就对天上的实际情况猜出了个大概。

    空间站在太空中运行,航天员不光要在其中工作,也要在其中生活。

    吃喝拉撒这些事情都要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解决。

    所谓的生活舱外部循环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航天员的厕所。

    人不吃饭就要饿死,吃了饭就要撒尿拉屎。

    在太空中,航天员所用的马桶和地面截然不同。

    空间站里处于失重状态,航天员排出的大小便会经由一个负压收集装置收集起来,然后经过真空干燥处理,将其中的水分提取出来过滤处理后循环使用,固体部分则通过低温冻干粉化流程,处理成一种不含水分的粉状物,然后洒向太空。

    现在的真空冻干模块损坏,简单来说就是空间站的马桶堵了,航天员的大小便没办法处理。

    当然航天员也可以采用临时措施,先把大小便收集密封起来,但是你总不能把这一枚枚“脏弹”直接扔到空间站外边去吧?

    不是说怕影响环境,而是在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空间站本身的速度极快,任何废弃物一旦超过一定体积,和空间站分离之后就好像一枚枚高能炮弹,之前空间站里的航天员小组报告设施损坏的原因,就是这类太空垃圾撞击导致的。

    这种太空垃圾大小不一,成因复杂,可能是人类太空探测物的抛离部分,可能是弹道导弹或者卫星碎片,甚至是其他匪夷所思的原因形成的太空漂浮物等等。

    地球表面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保护,一般的太空垃圾如果进入大气层会被摩擦焚毁,而在高度真空的太空环境,这些大小不一的太空垃圾会始终存在并保持漂浮状态。

    同时,因为超高的相对速度,哪怕其本身的质量体积很小,依然具有无与伦比的破坏力。

    当然正常情况下,太空面积广大,被太空垃圾击中的可能性比中彩票大乐透的几率还要小的多,但是一旦遇到,就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在几十年前,两大帝国太空争霸的年代,就曾经发生过以处理报废卫星的理由作为借口,双方朝着天上自己一方超期服役的卫星射导弹的事情。

    双方嘴上说着处理自己的卫星,实际上导弹发射的时候,己方的报废卫星刚好飞到对方正常服役的航天器附近,命中之后的导弹和卫星碎片在太空中天女散花,运气好了就能让对手的航天器跟着陪葬。

    啥?你说我是故意的?要跟我抗议?

    抱歉,我哪知道你们家的东西在附近啊,这都是巧合,你们的航天器方位肯定是绝密啊,我怎么可能事先知道呢?

    于是,你扔我也扔,大家都不甘人后,搞得现在地球大气层外像卫星坟场一样,漂浮着一堆太空垃圾。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用雷达探测,然后实施变轨躲避开呢?

    呃,其实,没办法这么做的原因还是一个性价比的问题。

    太空环境和地面完全不一样,不说太空的雷达预警、飞船的快速反复的变轨等技术能不能实现,就算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多余的设备就需要航天器承担多余的负载。

    现在谁家往天上射火箭的负重不是精打细算,那么大一坨雷达系统和变轨发动机加燃料,总不能靠人拉肩扛搞到天上去不是。

    况且就算你发现太空垃圾来袭想躲,人家一秒钟好几万公里你能反应的过来?

    反应过来了有那么大推力的发动机让你在太空里变轨躲避?

    要知道一般的变轨发动机牛掰的推力也就几千牛,放在动辄几十吨的空间站身上,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想靠放屁的反作用力来让自己躲子弹!

    太空中屁大点儿的卫星变个轨也要发动机工作个几分钟,何况硕大的空间站?

    没等你挪出去几厘米,人家都把你打个透心凉了。

    就好像一个人拿把手枪站在你面前指着你,枪响之后,反应再快也躲不开。

    再加上这种情况非常非常非常的罕见,所以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

    不处理,凭体格硬挺着……

    一般情况下,这些太空垃圾的相对密度和速度不算离谱,块头大、距离远的可以提前预警躲避,个别小体积的飞船外壳扛上几下也没啥问题,只要不是运气不好恰好击中飞船的一些连接管道等等薄弱环节。

    可惜,也许是华夏的航天工程之前一直顺风顺水,老天爷觉得怎么着也得让炎黄子孙打一把逆风局,这次击中飞船的太空碎片体积不大,但是速度和密度都很高,加上运气垃圾踩中狗屎,正正好击中了脆弱的外界模块的管道接口处。

    “能否让航天员出舱进行更换修理?”主持会议的副指挥长问了一个众人都想问的问题。

    “目前的三号小组处于任务期的尾声,按照正常的物资测算还能够执行四人次的出仓任务。而如果对损坏模块进行修理的话,最少需要两人执行一次出仓任务。”

    “而且目前设备的损坏情况也只是通过摄像头初步判断,如果要进行准确判断的话,最好是派航天员出仓查看。

    现在空间站内并没有可供替换的整体模块,如果进行出仓修理的话,预估修复的可能性不大。”

    荣易明显是做过相关的准备,主持人话音未落便开口回答到:

    “如果要想彻底修复的话,最好的方法是通过货运飞船运送相关出仓所需物资和新的设备模块。但是目前飞船乘组的任务接近尾声,派出货运飞船在运力上有些得不偿失。”

    ”又或者……”

    说到这里,荣易顿了顿,转头将目光投向了会议桌前的几位军装航天员。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在太空中,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可不像在地面上的人们出门去楼下扔个垃圾或者拿个快递那么简单,修理更换设备模块也绝不是人们在家里给遥控器换电池般容易。

    由于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准备一系列的相关物资,甚至有一些隔热保温、生命维持系统的物资是一次性的,用完了就没了。

    就好像你要出趟远门,坐上一个礼拜的火车,肯定是大包小包背一大堆泡面才行,毕竟空间站里可没有列车员推着小车叫卖“花生瓜子烤鱼片,啤酒白酒火腿肠”啥啥的。

    当然以华夏的一贯做法,准备的物资肯定有所冗余,不过也不可能冗余太多,毕竟发射火箭的负载和空间站的空间有限。

    比如这次损坏的模块,就没有携带备份物资,而直接修复的话,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定。

    刚才荣易说的物资还够四人次出仓任务,要是紧紧巴巴匀乎一下,没准够多支持个一两次任务。

    就好像你在火车上泡面带少了,少吃两顿也不至于饿死一样。

    但这是涉及到航天事业的大事,万一派人出仓一看没法修只能换咋办?

    退一步说,就算航天员出仓修好了设备,万一后边月宫六号返回器在和空间站对接的时候出了状况,需要航天员再次出仓处理咋办?

    不到万不得已,没人想一点安全余地都不留。

    至于解决方案,就像刚才荣易所说,再发射一艘货运飞船上去,把出仓的所需给养和替换的设备模块运到空间站上,然后再由航天员执行出仓任务解决设备问题。

    这样的话出仓给养就不成问题,损坏的设备也不用修只要换就行。

    但是,这算是计划外的发射任务,各方的准备肯定不会很充分,加上飞船乘组的任务接近尾声,这个时候再发射货运飞船,性价比不高。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刚才荣易也说了,三号小组已经在太空中执行了五个多月的飞行实验任务。

    言外之意就是人员状态肯定有所下降。这个时候执行计划外的出舱任务,对航天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太空的失重环境下,人体会面临很多问题,精力和体力都要经受极大地消耗和考验。

    所以人们在电视上看到载人飞船返回地面,航天员出舱后都要半躺半坐着让工作人员抬着走。

    不是不想站起来自己走,实在是身体条件不允许啊。

    像老美好莱坞的电影里那些宇航员在天上待个一年半载,落地之后从航天飞机里自己走出来,面对媒体还能踢两圈正步,摄像机前站的笔直,咔一下敬一个倍儿帅的美式军礼。那都是编剧脑残瞎编的。

    实际上人体长期处在失重状态下,肌肉会逐渐萎缩无力,骨骼和内脏组织也会发生变化,猛地回到地面重新面对重力,能坐直了的那都是身体素质杠杠的了。

    要是弄个身体不好的射到太空上待个三两个月,就算不考虑升空和落地时对身体的冲击,重回地面的那一刹那不吐血而亡就算是命大了。

    所以,刚才荣易话里的办法其实并不是最好的办法,真正能完美的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案藏在她的欲言又止的眼神里:

    让天上的三号成员组即刻返回地面,派出新的航天员小组升空,携带相关损坏设备的替换模块,以最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开始新一轮的任务周期。

    这样,就能避免前期的意外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过,这就需要新的航天员小组打破原本的计划,提前进入空间站,设备和物资方面问题不大,最关键的还是航天员本身是否准备好应对这种临时任务。

    看到荣易的目光转过来,杨伟利稍作沉吟,开口发言:

    “我们明白荣副总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发射货运飞船的话属于补救措施,多出来这么个环节,变数也许更多。

    我认为可以考虑派遣新的航天员小组提前升空,对三号小组进行替换。

    其实,在之前的月宫六号任务开始的时候,航天员中心这边也曾经设想过,在月球返回舱对接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对于地面航天员小组有可能出现提前升空的情况也做了相关预案。

    所以,目前地面的两组航天员实际上从几天前就已经处于二级备飞状态。

    虽说在预案中确实没有预料到月宫六号返回器交接和空间站模块故障两件事情叠加的情况。

    但是按照我们的备飞任务要求和航天员的身体状况综合来看,我认为提前进行空间站的人员替换任务,中心这边应该没有问题。”

    说着,杨伟利的目光转向一旁的李卫国等几人,

    “老李,老聂,你们的意见呢?”

    目前华夏的在役的正式航天员共有十三人,其中有两名女性航天员。

    除了实际上已经从航天员一线退下来的杨伟利之外,另外十二人分成三个航天员小组,每组四人,每次任务都是选择其中一个小组执行,为防止意外发生,每个小组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四人中选三人升空,留一人作为备份。

    一般一个小组的成员相对固定,起码短期内不会进行大的调整。

    一是由于在航天员组成小组之初就根据各人的性格特点、技术专长等进行了最优组合,能够完美发挥出每个人的长处;

    二是组员长期在一起接受训练、执行任务,彼此之间的默契程度肯定要比临时组成的队伍更好。

    目前,李卫国就是一号小组的组长,二号小组的组长姓聂,而当下在空间站里面的是三号航天员小组中的三人,三号小组本次任务的备份人员目前休假在家,并不在基地之中。

    迎着杨伟利的目光,李卫国和二组队长对视了一眼,两人随即坐正身体,异口同声语气铿锵的说道:“时刻准备着,保证完成任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