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不惜一切代价
如今的皇宫所有的侍卫都换成了赵国的人。而眼前这个白面贵公子正是赵王唐山河的嫡长子,赵国的世子唐无双。
储华宫的宫人见此都跪下不敢作声。
白面贵公子如入无人之境,径直的进了储华宫的寝殿。
此时的寝殿除了南妃外,就只有如意侍候在旁。
见到突然闯进来的男子,如意正欲开口训斥,南妃立即扬手阻止。
南妃对外男子盈盈拜倒,“见过世子爷!”
唐无双嘴角含笑,这个女人见到自己闯宫,不但不慌不忙,面不改色,还如此识趣地向自己行礼,当真是有趣!
“南妃娘娘客气了,依礼,应该是本世子向娘娘行礼才是。”唐无双扶起眼前的美人,只见手中触及之处格外的柔弱轻盈,让人心生怜悯之意。
南妃眼中泛着亮光,灵动的眸子如山中小鹿般精灵,脸上含着那一抹嫣红如人间四月天那含苞待放的花蕾娇艳欲滴,小巧挺拔的鼻梁恰到好处的精致,樱桃小嘴上淡淡唇脂还散发的似有若无的香气。
这样的美人,即便是在以美人而著名的的江南也算得上是难得一见的绝色。
唐无双不禁感叹道:“怪不得能迷倒郝家父子,你果然生得极美。”
“世子这样说,倒真是让奴家无地自容了!”南妃带着三分愧疚,七分羞涩,将头低了下去。
堂堂皇妃,居然在赵国世子面前自称奴家,姿态已经摆得极低了,同时也表明了自己臣服的心思。
如今的皇宫早就是唐家人的做主,郝贞浩只不过是明面的上的一个傀儡而已。
唐无双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本世子今日过来是来提醒你,作为一个宠妃,张扬跋扈、排除异己、迷惑君王才是你应该做的,希望你不过让本世子失望。”
金葛与高丽同时进攻燕国已有一月有余,可是并没有取得预计中的战果,而赵军进攻楚国也遭到了对方的顽强抵抗,盘旋在西山行宫的京都禁卫军又像是一声顽石久拔不去……
原本以为掌控了京都便能得到御林军火器营里的火器,谁知道郝贞浩如此不堪大用,居然没有在掌控京都兵力的第一时间将火器保管起来,使得火器营里的火器被人破坏一通,虽然这些火器后来被器械司的匠人修缮复原。但其威力都大大减小。
而且原本存放在火器营库房的由燕国提供的黑火药也被人引水入库,火药一旦受潮便失去了作用。如今的火器营里的火器只能使用传统的火药,如此一来,原本寄以厚望的火器威力大损沦为鸡肋。
自郝贞浩登基以后,便逐步开始扶植自己的势力,其目的昭然若揭。
正是因为如此,唐山河父子才执意留下正德帝嫡子这步棋子 ,一旦郝正浩想脱离自己的掌控或者有过河拆桥之举,便推举正德帝嫡子上位。
朝中文武虽然经过秦王的“清洗”之后,暂时顺从,但赵王父子知道,有许多朝臣不过是假意顺从,暗地里都盼着正德帝和燕王杀回京都。
战乱不止,朝政不稳,天下士子及百姓也怨声载道……
因此,唐山河意欲将郝贞浩推出来以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只要郝贞浩残暴不仁、忠奸颠倒、昏聩无道、沉溺美色、奢侈淫逸,那么他们父子便能以此为由借机废掉他的皇位,继尔扶正德帝嫡子上位……
等到局势稳定,时机成熟,再让小皇帝禅位。如此一来,唐山河的皇位也算是“得位正当”了。
因此,作为曾经的先帝嫔妃的南妃所能发挥的作用就极大了。。。。。。。
南妃何其聪明,自然是早已猜到唐山河父子的目的,如果没有意外,郝贞浩被拉身下马之时,自己作为棋子也就失去了作用,便是自己香消玉殒之时。
可惜唐山河不近女色,眼前的赵国世子唐无双便成了自己能抓住的唯一稻草。
念及此,南妃嫣然一笑,妩媚尽显,道:“奴家愿听从世子驱使。”
唐无双嘴角弯起,拦腰将南妃抱起,大步走向床榻处。
随即,浮华锦帐中散落,已是一室春光……
自正平帝登基后,京都虽然不再封锁,但京都四大城门仍然守卫森严,所有人想进入京都,必须先要先向京兆尹的提出申请,并且有京都六品以上官员担保,经京兆尹同意后颁发进京文后方可进入京都。
若进入京都之人有任何不轨的行为或者犯事,担保之人负有连带之责。
无进京文书者一律不得进入京都,一旦发现,轻则下狱,重则丢命!
公良辅护送正德帝回到燕国后便回到了苏锦身边。
此刻,苏锦和公良辅稍作易容化身为商贾,由孙思伦作保,顺利过入京都。
虽然说燕王抽调过来的三万援军不日便可到达临燕关,但是不管是赵军还是燕军,都是大康子民,苏锦实在不愿看着同室操戈,同袍们自相残杀。
再者,如今燕王正全力与金葛和高丽开战,或是不能火速拿下京都,到时候战线一旦拉长,恐陷入顾已失彼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如今正平帝已抢先登基,抢了先机,控制了大康朝廷及大片疆域,更可气的是,这厮还恬不知耻地分别给燕王、楚王、蜀王下旨,宣他们进京。
三大藩王自然是无人遵旨前来,为此,这厮居然下诏痛斥三大藩王不遵朝廷,不遵君命,实乃叛逆之徒,更是以此为由,断掉了给燕国和蜀国的军资补贴,并单方面增加了三大藩国明年的进贡物资数量。
也不知道这正平帝是真傻还是假天真。非要将这一层纸给捅破,将三大藩国在明面上置于了对立面,原本就是得位不正,还如此高调,当真急着自取灭亡啊!
此时苏锦若是带兵攻打京都,就会有“谋反”的嫌疑。
国家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内战一起,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啊!
一想到此后的历史进程,一想到“靖康之难”。苏锦眉头深锁,若是能不废一兵一卒拿下京都,苏锦愿意为此不惜一切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