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青楼头牌,一心只想搞事业 > 第144章 见机行事

第144章 见机行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世子心里叹了一声,父王永远都是将祖宗基业和百姓的安稳摆在首位,心里已经明白自己是劝不动父王了,便道:“儿子知道了。”

    “去把苏锦等人叫进来吧!”

    “是,父王。”

    “想不到这次来楚国搬救兵,居然无功而返,这楚王也太谨慎了些!”苏锦叹了一口气,失望之色难掩地道:“只能执行王爷的第二个方案了。”

    苏锦面见楚王前收到燕王来信,若是楚国不肯派兵,便让苏锦等人想办法潜伏在京都,并且燕王将京都一带的势力悉数交到苏锦手中,让她见机行事。

    从楚国赶往京都途中,旋机枢的人传来消息,公良辅已经成功救出皇上,正护送皇上前往燕国。

    苏锦离开京都的次日,赵军到达京都,他们陈兵五万驻守京都,另外五万人马则围攻禁卫军大营。

    禁卫军的五万人马,在之前数次围攻西山行宫时已经折损了一万人马。余下的四万人马兵分两路,一万五精锐继续围攻西山行宫,其余两万五人马迎战赵军。

    赵国之前派往西山行宫的军士有五千多人,经过禁卫军的几次围攻已经折扣了一半,现在行宫内的旋机枢制造了多处混乱,行宫外的禁卫军有数倍于赵军,很快,赵军便两头不能兼顾,被禁卫军拿下了西山行宫。

    而山下的两万五千禁卫军,虽然人数仅为赵军的一半,但个个悍不畏死,顽强抵抗,竟打得赵军连连败退。

    后来赵军经过休整,终于凭借人数优势扭转的局面,禁卫军不敌,不在好在禁卫军和旋机枢的人在此之前拿下了西山行宫,便按原计划退守西山行宫,凭着天险和城中足够的粮食,禁卫军严防死守,牢牢占据了西山行宫。

    御林军统领范正及众将因誓死不肯降于赵军,被赵军的于将军下令处死。不过幸运的是,御林军的兵士基本上只是被囚于行宫地牢,性命无莜。

    禁卫军攻下西山行宫后,从地牢中解救出被囚的御林军兵士,旋机枢的人及时为他们解了毒,定远候令幸存的御林军兵士暂归佑王世子郝正逸统管,一同守卫西山行宫。

    至于其余皇族和大臣们,暂时仍旧留在西山行宫内。

    余航嘴角微扬,道:“西山行宫的禁卫军就像是扎进赵军眼中的钉子,这几万兵力,吃又吃不下,打又不跑,令唐山河寝食难安。”

    这就好比下围棋,只要占据西山行宫这个点,无论是哪路援军来到,赵军都无法兼顾两边战场,而赵国本土的兵士又被楚国牵制住无法前来支援,按照这个形势来看,赵军必败!

    “话虽如此,只是,”苏锦微微一挑眉,道:“西山行宫的粮食有限,若是援军迟迟未到,赵军只需围而不攻,待到行宫粮耗尽,这几万禁卫军就只能从秘道里撤退了。”

    “如此一来,禁卫军这道棋便废了!”

    “楚王真是目光太过短浅,只知道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实在是有辱郝家子孙的威名啊!”余航也是感慨道。

    “是啊!楚王此人行事太过谨慎,不懂得抓住机遇,不懂变通!”苏锦点点头,附和着说道,“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咱们不得不承认,作为楚国百姓来说,他的的确确是个好藩王。”

    距离京都还有三日的路程,苏锦和余航又接到燕王的军令,高句丽越过边界,进攻燕国,燕王令余航火速赶往开州,又令苏锦前往临燕关接管燕国两万精锐,按原计划配合西山行宫禁卫军,一起拿下京都。

    苏锦和余航接到燕王军令,即刻兵分两路。

    临燕关地处大康朝与燕国的边界。群山林立,地势十分复杂,两边高山耸立,东西两座山峰对峙,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这里山高路险,林木茂密,荆棘丛生,藤蔓交织,地形崎岖,行路十分艰难。

    临安关的关楼位于两座山的中间,两侧都是厚厚的城墙,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两山之间。两座山的山势十分陡峭,山峰连绵起伏,犹如两道天然屏障。在两座山峰之间,有一条深谷。峡谷两侧的山峰高耸入云,地势险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关隘。

    临安关不同于其他关隘,他是一个双面关隘。关楼的防御体系由城墙、城门、箭楼、瞭望台等组成。城墙高大坚固,可以抵御敌人的攻击。城门设有两道,第一道城门是石砌的,第二道城门是木质的。箭楼和瞭望台上设有弓箭手,可以射杀敌人。关楼的防御体系十分完善,可以有效地抵御敌人的攻击。

    临安关的守将李浩年逾六十,却仍然老当益壮,其出身西北军,曾是上任定远候的家将,他戎马半生,骁勇善战,多年的军旅生涯令他满身伤患,纵然如此,他仍旧上书朝廷有生之年都要为国出力,当今圣上不忍他花甲之年仍要风餐露宿的行军之苦,便令他为防守临守将。

    苏锦快马加鞭,不过五日便到达临安关。

    虽然王爷只派了两万人马前来,但是这两万精锐中,有五千人来自燕军火器营,除了配备了二十门火筒,燕国的器械司居然按照苏锦之前留下的手稿资料,成功的捣鼓出来燧发枪。

    其实苏锦在燕国的时候,燕国的器械司就成功弄出火绳枪,只不过因为火绳枪不耐天候,风吹雨打容易熄灭,而且火绳需要火源点燃,需要时时调整长度,故而没有大规模配备到军队。

    现在的燧发枪则是在火绳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

    而此次燕国的火器营的五千全部配备了先进的燧发枪。

    燕王的军师李隐抚了抚须,笑着说道:“这燧发枪不但性能高,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王爷说了,此役过后,咱们的火绳枪可以开卖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