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是常秋相救
兰芷张开了嘴巴,废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回了声音:“夫人,您说将军的人?”
“是……那人的名字叫常秋,你可曾听闻过?”林榆轻声的开口问着。
兰芷蹙着眉头摇了摇头,道:“没有,我并未听闻过此人。”
林榆叹了口气,解释道:“我先前也并不知晓他,但是他的确是及时的赶到,救下了我。我同他,已经说过了先前的计划。那假玉玺很快便会被送到赵天启的手中,他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一定会迅速的定下登基大殿的时间的。”
兰芷听得心中震动,也十分的担心林榆会因此陷入危险。
林榆抚了抚她的手,道;“就算是危险,我也一定要做,不然我这一生都不会安稳的。赵天启,他亦是不会放过我们。”
“那您……准备怎么做?”兰芷咬紧了牙,也抑制住了心中的担忧和害怕问道。
林榆悄然的开口说道:“我通知了萧雨曳,让他尽快的想办法将三皇子救出来,得到了玉玺之后,赵天启一定会对三皇子下手。”
林榆说到了此处,话语微微一顿,隔了片刻才道:“接下来,便是在登基大典之时,揭开真相——”
她若是想要直接一击致命,让赵天启绝无扭转的余地,那便只有在登基大典的时候道明才能够做的到。
她说罢之后,便附上了兰芷的手:“兰芷,成败在此一举,你帮我照看好魏武候府中人。”
“夫人,您放心吧,你做的一切决定,兰芷都会支持的,而且……兰芷不是孩子了,定不负您所托。”兰芷一字一顿道。
一切,就如同林榆和常秋所计划好的一样。
深夜袭来,一阵寒风将至。
赵天启原本已经歇息了,可却突然听到了外面一阵嘈杂声。
“怎么回事。”他警惕的起了身,打开朱门的瞬间,外面的几个手下却险些直接下跪。
“二皇子,二皇子!”为首的手下道:“我们从张若那里,找到了这个。”
赵天启原本还心下不解,可是当扯开了那蒙布的瞬间,却瞬间瞪大了双眼:“玉玺?”
赵天启的心中大悸,纵然是有了张若已经叛变了的思想准备,可是也没有想到,玉玺竟然会再张若的那里。
“是……这是我们从赵天启的住所之中的暗格之中,搜查到的。”手下颤抖着声音开口说道。
赵天启未曾忍耐住,直接拔高了声音道:“他从哪里找到的玉玺!”
手下道:“张若家中之人也不也不知道,不过依据属下的推测,魏武侯之前告知您,玉玺在宣政殿之中,应该并不是欺骗……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张若他从魏武侯的口中得到了这个讯息,先行一步将玉玺转移了。”
赵天启听到了这里更是气不打一出来,他是这么信任张若,谁生想他竟如此背叛自己!
不……张若是没有理由这么做的,就算是他拿到了玉玺,也没有办法登基。
林榆说……新帝许了他承诺。
那新帝不是自己,就只能是三皇子了!
他的心瞬间的沉在的谷底,眼神之中却是流露出来了生生的杀机——“他一定想不到,本皇子的人会那么快的赶到,打断他的计划。这个赵天临,你真是哪怕在地牢之中都不老实,竟还能有人如此为他卖命。”
“那……二皇子现在咱们要怎么做?”
赵天启的眼神渐渐下落,手指轻轻的覆在了那白玉玉玺上,玉玺上的纹路清晰,触感极好,他多年以来的夙愿和野心,在此时此刻也终于无从遁形了。
“可是,不论如何还是我赢了。三弟啊三弟,我原本还想留你一条性命,让你在地牢之中度过余生的,可是你是有如此的野心,我终究是留你不得了。”
他所说的话语不夹杂丝毫的感情,平静的让人感觉有些许的可怕——“杀了三皇子,放出他重病的消息,将登基大典设在三日之后。”
兴许是因为赵天启的眼神太过于恐怖,即便是这个消息突然了一些也并没有人敢反驳,都是联盟的,应下了声音。
转眼就到了登基大典的时候,整个宣政殿之中人满为患,个个神色皆是肃然。
虽说现如今距离兵变已经过了半月,但是新帝仍旧没有登基之兆,仅仅因为,先皇在世的时候还没有立下太子。
现如今小皇子因沾染了天花而去世,这新帝的人选就只能在二皇子和三皇子之间产生。
“今日三皇子怎么会没有来?”
“听说三皇子自从皇上驾崩之后便重病不起……”
“那这个该如何是好?若是那圣旨是传位于三皇子的呢?”
“谁知道该如何呢,只是从朝中突然发生了如此变故,皇上身殒也一直都是二皇子在打理的,就是这样看起来的话,二皇子倒是更能担重任一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却不知道这件
事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阴谋。
看着到了该选读圣旨的时候,赵天启看着那手下的宦官身前捧着的玉玺,眼睛里闪烁出来了莹莹的光彩。
他翘首以盼了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刻,终于可以坐着天下之主了!
“宣读先皇遗诏——”
宦官扬高那纤细的嗓音:“宣我大周,朝四海和睦,破匈奴,震天下,四海皆太平。民亦有所安,万邦皆为周国所臣。朕在位数年,君臣和睦,无愧于先帝,更盼后人护大周邦国。”
话说到此处,他的话语微微一顿,似有若无的朝着二皇子的方向看了一眼,才道:
“二皇子启,厚积薄发,待人恩重,朕龙殡于天,传皇位给二皇子赵天启,诸位皇子与文武百官,应当同心共筹,共戴新君,安扶社稷。钦此。”
此话一出又是引起了一番哗然,原来皇上早早定好的人选是二皇子……
“叩见新帝——”
纵使心中还有些许的疑惑,可是皇上的遗诏和玉玺都在,也算是一件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
众人也就跟随着那御林军的脚步:“叩见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