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解封(六)
下了好几天的雨已经停了,绿叶湿漉漉地挂着,一切都焕发着盎然的生机。
窗边立着的男生笑意更甚之前,
“好”
村里可不管人出去,只管你进来。
高行出去是没什么问题,公司那边给返工的员工都出具了返岗的盖着红章的通知,这个是接收地需要查看的东西。
公寓那方只要回来当天立即去指定的地点做一个现场的测试,并且出具24小时内出发地的正常测试结果,第二天把三个需要的相关文件上交管理方就可以。
高行当天下午就和经理说了自己可以返岗,高行控制着自己的声线,不能让经理听出来自己是很高兴回去上班。
这年头,不能同情管理者以及资本家。
隔天,就在公司大群里,确认了各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上班人员,高行的名字赫然在列,心里才觉得安心了许多。
返岗日期是四月十日,公司很人性化的让j市本地员工先行回公司上班,所以高行回去的日期推后了一个星期。
知道自家闺女要回j市上班,李红霞开始忧心,
“这班是非上不可吗,现在这这么危险。”
高行在一旁轻声安慰母亲,母亲一直关系很好的住的稍微偏远的一个亲戚去世了,不是因为“x”未知病毒,是因为基础疾病,没救过来。
李红霞情绪有些低沉,高计安也要开始开学了,高一高二的暂定还是网上授课,但是高三学生必须得返校,这也是没办法,毕竟两个月之后就是高考。
天大的事情,都得给高考让步,学校已经发了通知。
刚得知这个消息没多久,高行也要回到j市上班,李红霞不可谓不忧心。
高计安上学好歹是家里,不是事发地,高行可是要回到j市啊!
高行最近在家对待母亲一直很小心翼翼,但是作为母亲,哪个不担心自家孩子呢?直到高行要回去的决定更改不了,李红霞只能帮她收拾东西,这个带着,那个也带着。
“妈,我就拖个行李箱回去,你带这多干嘛呀!”
高行哭笑不得,母亲甚至让自己把整箱牛奶拆了塞到行李箱里。
“你懂什么呀!到了再买不得花钱,自己从家里带过去,你就什么都不用买啦!”
“妈,不方便呀!太重啦!”
李红霞掂了掂行李箱,确实重了,高行还得拎着一个包,背着一个包,
“那你背包里面还能塞吗?”
高行只能把一些东西清出来,让李红霞亲眼看见,确实没办法放东西进去啦。
李红霞看着这些东西,再看看自家女儿这小身板,确实,有些艰难了。
“你怎么去j市?”
高行把物品重新归类摆放,
“张重年也要回去上班,他开车回去,我和他一起。”说完身后半天没有动静,高行才抬起头,看了一眼母亲。
李红霞盯着她,一直不说话,高行心里发毛,还没说话,李红霞从库房里重新拎出来三箱牛奶。
“你早说嘛!多带点!”
高行没想到的是,高计安比自己先离开,他不到十号就返校了,学校对高三学生很重视,几乎是确定了解禁日期就立刻安排人手,打扫学校卫生,优先高三学生。
李红霞还没心疼完高行,心思就分到了高计安身上,高计安还是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中午吃饭的空闲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物品。
除了书本,就是李红霞一定要他带过去的一些水果牛奶。
高计安返校的那天,高行生出一股不舍,上一世,自己被困在j市,后来解封之后,高计安已经回学校了,之后一直没见过面,再见面就是高计安上大一的时候,十一休假,高行破天荒也休假,隔了很久。
之后的每一年,对于高计安来说,读书的时候只有冬夏,工作了,就更难回家。
对于高行来说,一年到头,一家人相聚的日期,一只手都是数得过来的。
高计安对着父亲母亲,嬉皮笑脸的,看了一眼自家老姐,
“姐,你就别去车站送我啦!”
高行点头,她也去不成,是父亲送他去车站,他自己坐车去学校。
临出门,高行站在楼上,看着高计安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背着一个一看就超级重的书包,眼眶就红了。
高计安像是感应到什么,忽然回头,冲着楼上的人招手。
清明已经过去了,一天天都是艳阳高照,少年站在乡下楼房的阴影里,洋溢着青春的笑容,他冲着高行大喊,
“姐!等我考个重点大学,你得回来看我呀!”
阳光照耀在女孩白皙的脸上,眼角的泪水,都不清晰,高行对着楼下的少年,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好啊!”
高计安转身,踏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高计安走了,高行还得过几天才会离开,李红霞这几天,天天问她想吃什么,每天给高行做好吃的。
高行情绪恹恹的,高计安走了,现在每天晚上打开房门,都没办法窥见他房门下漏出来的那一点点的亮光,也没办法听见高计安每晚或是静悄悄打开房门看一眼自己有没有好好睡觉,给高行把掉在地上的被子重现盖好;或是少年突然打开房门,一脸贱兮兮的笑容,“姐!你怎么还没睡!”
高行有些失落。
张重年也是在家里整理行装,他是个男生,带几套衣服回去就行。
张培明和谢玉珍之前和他聊过,要不要在j市买一套房子,想着现在这种情况,万一以后还有什么类似的事情,住在自己家里,比住在租的房子里靠谱一些。
不说别的,房主和租户的区别也是很大的。
张重年垂眸,他考虑过这种情况,高行应该会在j市发展,他的单位也不是说走就能走的,以后绝大概率会在j市发展。
“我考虑过这件事情,现在刚刚恢复,还不急,看看楼市情况。”
张培明点头,自己儿子从小做事,心里有数,而且家里有能力给孩子在市里买房子,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