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I:第46章 考试
谢锦宁最近在一直准备的,就是在眼前没多远的院试。
锦宁和她身边这些可以在都城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算是幸运的一届,在这一年放开了女子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她们这些受到春季流感影响严重地区的考生们还得以在当年就把握住刚放开的机会,参与考试。
获取童生资格的两场考试延期,她们中有些厉害的女子已经抓住机会拿到了童生资格。而这一年的八月,恰巧又是三年两次的院试考试,刚刚取得童生考试资格的她们又可以参加这年八月的院试。
虽然此次能够参考院试的女子仅限于和锦宁同一届拿到童生的寥寥数人,但相较于往昔接近0的情况而言,已算得上有所进步。更何况谢锦宁听说,举国上下,还有不少女子正积极筹备着明年的科举之战呢,女子之间谈论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增添了许多与考试息息相关的内容,不再是过往那些《女德》、《女训》,或者是无聊的未来主妇们的下午茶。
姜媛和姚魏计划在这次院试开始前,前往考场外向锦宁送行,并为她加油助威。同时,她们还希望借此机会在现场宣传一下书肆。而书肆内接待顾客的工作,届时则交由店内的智能机器人来协助完成。自有了这样的念头,两人不断地进行着具体的宣传方案的完善与修订。她们还向经验丰富的谢姐请教,根据她给出的宝贵意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而参与这场院试的考生们,也一直没有闲着,而是努力地在准备着考试。
永平五年八月,都城院试前日,明空书院,
在书院的古木长廊通向的教室里,一位资深的师姥刚刚结束了一堂关于《中庸》的讲解。随着她的讲课结束,她目光扫过班里的所有学生,说道:“今天的课就到这里。明天你们就要赴院试了,我在这里祝愿你们每个人都能够考出真知,展示你们的学问和才能。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往年的院试题目,你们也做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我相信你们,期待着你们的未来。”
师姥基本采用的是鼓励式教育,不像是社会上一般教学方式的严厉,据说是采取了新的教学方法。她的话语温柔而又鼓舞人心,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向她鞠躬致谢。谢锦宁也不例外,她感激地鞠躬,哪怕只是短短两月的相处,她也对师姥充满了感激,想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考试,更是期待和希望。
随着师姥离开教室,考前的最后一堂课也应当宣告结束。但是,学生们没有急于离去,而是自然地聚集在一起,继续讨论明天的这场考试。她们书桌上的课本还没有收起,桌面上散落着各种笔记和书籍。她们也不打算收起,毕竟接下来她们还想就着这些讨论一二。
院试的内容其实与之前的两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院试考两场,第一场为正场,第二场为复试。正场考试《四书》两文、诗一;复试考《四书》文、《小学》论、诗各一。考生需要按照指定的内容谈谈理解,并且要创作帖诗,还要默写一篇经典文学的内容。
这些是她们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姥师就有谈到的内容。而经典文学,这是其中最好拿分的部分,班上所有的学生都能默得分毫不差。在座的同学们都直接忽略了这个部分,谈及了其它。
“《大学》的‘明明德’应该是个热门话题。“一位学生推测道,她的手指在《大学》的一页上轻轻滑过。“它不仅涉及个人修养,还关联到国家治理的大局。我觉得考官可能会用这个来考察我们对治国理政的理解。”
谢锦宁点头同意,她也认为这是一个可能的重点。“还有《中庸》的‘诚意正心’,这部分讲的是心的修养和意志的培养,非常核心。我们需要能够展示对这些思想的深刻理解,并且能够联系实际来写。”
别的同学也加入了猜考题的环节,平常坐在锦宁后面的同学也大胆猜测,认为“仁政”也很可能出现在试题中。“男皇多年施行的政策,通常被人称为仁政。这几年没考,考官也有可能将这个放在考察范围,毕竟今年永平五年,拿这个赞扬男皇也是很有可能。”
随着她们的讨论,其她几个同学也加入了进来,大家热烈地交换意见,互相提供资料和建议,并不藏私。
在这里读书的少年们,希望着自己和书院的同伴们能够在院试中取得好成绩。她们深知彼此不是竞争对手,真正的对手是那些准备着科考的男子,或许未来还有那些官场上的男官们。
权力不是靠让来的,而是靠争取来的。深谙这一点的少年们珍惜着此刻能够读书、能够考试做官的机会,身边的同学们是她们的朋友,是她们的可以依靠的后背。只有一个女人在官场上是非常难的,而只有她们团结在一起,才好站稳脚跟。
每个人都在不断提出自己的见解,互相启发,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准备。其实她们掌握得已经不错,但对于考试,总还是有几分紧张,想要在最后再多抓住一些什么。她们耐下心,重新审视自己的笔记,反复阅读经典文段,尝试从不同角度解读和理解,为接下来的考试再增添一些把握。
最终,直到书院的阿姨催促着她们回家,她们才依依不舍地收拾书籍,相约明日在考场上拿到一个好成绩。
走出书院,哪怕还没有走向社会,那些与性别有关的恶意就显得无比的分明。在县试考试中遇到的那些歧视和恶意只不过是一个刚开始,即使都到了院试考场也有着瞧不起的声音,招数倒是没什么变化,还不过是那几套。
谢锦宁走在去考场的路上,可能因为她这身标准制式的衣服非常明显地说明了她的身份,她都能感觉到来自一些男性的鄙视目光和窃窃私语。旁边两位成年女子的陪同并没有让这样的目光少几分,反而成了更吸引这些男人的来源。
从小到大,她总能遇到一些总是对着她们说着丧气话的男人,这些男人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女性不应踏入原本属于男性的领域。他们用怀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位胆敢挑战他们尊严的女人,仿佛她们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对数千年传统的挑战和威胁。
无需旁边两个姐姐的安慰,锦宁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声音,不只是她,她的同伴们不会被这些负面声音所动摇。她们已经在县试中历练过,学会了如何将这些外界的声音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考场内,她们更是会展示出非凡的专注力和决心,用笔尖在答卷上写出的每一笔答案都是对偏见的最好回击。
她走在这条千年来女性都未曾真正踏上的路上,难免会有质疑。但是正说明,前面有更大的利益,更值得去追寻的。不然那些人也犯不着如此跳脚,这是锦宁的阿娘早就教给她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