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天降大饼,我找到了份杂货铺工作 > 古代I:第42章 属于她们的书院

古代I:第42章 属于她们的书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卢正则能以不到二十岁的年龄就通过了总共四级的考试,最终还拿到状元。很显然,她的行动激起了许多女孩参与科举考试的勇气和热情。

    谢锦宁都能看到身边认识的、原先并没有多少对仕途想法的女孩,因为觉得卢正则这么做的很耀眼,也把科举当官作为梦想之一。

    虽然她们中的很多并没有从小就开始准备科举,但是,就连五十岁的进士都是年轻这样的年龄来看。只要她们愿意去考、能够去考试,那其实多久开始也不算晚。

    按照当下国家的规定,其实是要先通过县试和府试获得童生身份,然后通过院试成为秀才。而成为秀才之后的考试都是三年一次,通过乡试的秀才成为举人;通过会试的举人成为贡生;殿试之后,则成为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

    这是毫无疑问的漫长之路,但听上去再艰苦,它通往的也是非常美好的未来。而且,对于之前的男子来说,他们至少有可以选择参加科举的机会,而对于她们,几乎只有嫁人、操持家务这一条路。

    即使在卢正则没有表明自己的女儿身之前,她的科举之路也堪称奇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一直以来以最快的速度、同时也是最好的成绩拿下各种考试,才能让她以不到二十岁的年龄走到殿试这一步,甚至是拿了状元。

    这样的成绩,哪怕是能够光明正大地受着最好的教育的男子,也没有能够做到的。少年英才,不外乎如是。

    阿娘对表姐拿到的成绩也是赞不绝口,但她完全没有将这样的压力带给锦宁,说锦宁一定要做到怎样才行。相反,她一直鼓励着锦宁,不要有压力,试试看,尽力而为就好。

    锦宁能感受到母亲的一点期许,尽管阿娘努力地不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变成加在女儿身上的重量。阿娘当年若能考科举的话又会怎样呢?

    一直在表姐的帮助下,有在学习科举考试知识的锦宁受到表姐的鼓励,跃跃欲试地也打算开启自己科举之路。

    国家的县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府试试期多在四月,院试三年之内两次,通常在八月。从一般惯例而言,从四月才放开女子参与科举,似乎意味着从第二年开始,才会有更多的女子进入科举体系。

    但,然而,今年的春季流感,将更为重要的会试都从二月拖到了四月,都城附近的地方也根据这个规定,将县试和府试的时间分别推到了五月和六月。

    也因此,都城一带的女考生们有机会在刚刚放开的五月殿试之后,就考上自己人生的第一次考试,县试。

    县试是在都城周围的县去考,只是作为拿到童生身份的合格性考试,难度并不大,主要以背诵记忆类的为主。一共五场考试,每场考试每隔数日举行一次,前一场考试通过者才有资格参加下场,且每场考试录取人数依次减少。

    哪怕县试不算是科举考试,但是第一次,在这样的考场上有了一些女人,或者说女孩的出现。

    女孩们的表情总是能在脸上看出些兴奋与激动的,她们第一次可以亲眼而不是通过别的男人的叙述,看看考场是怎样,考试又是什么样。不只是看,还能亲身的体验。

    出乎谢锦宁预料,这次县试的少年并不算很少。按理来说,四月份才宣布允许女子参与科考,如今不过五月,匆匆一个月的时间准备是有点来不及。

    不过,她转念一想,毕竟县试难度不算大,所以聪明的女孩们如果想要去考,也并不算难。再加上也无所谓在这上考个一次两次的,多些体验、下次再考也算心里有数许多。

    更何况,县试而已。在松林书院有些读书的男学子都应该是要考举人了,有些知识还不如锦宁知道的多,那种水平都能是秀才,县试这种正式进入科举体系的预备考试,也算不上难。

    对锦宁来说,县试的题目实在不算是难。五场考试,逐渐过半,这点难度根本不会把她刷下去,反倒是热身一般的舒适。

    她看了看她的周围,和她同样参加第四场县试考试的还有很多少年,少年们比她看起来年龄稍长一些,基本都是成群结队的过来,倒不像她一样,基本上都是娘亲或者隔壁的姚姐姐、姜姐姐送过来。

    当然,她的亲友团们也顺便在路上给她支持鼓励,姜姐姐还许诺给她不少杂货铺新出的小点心吃,什么蛋黄酥、鲜花饼、桂花糕,想想锦宁就嘴馋,迫不及待地想考完试回去一饱口福。

    陪同的人们已经离开,但是参与的考生们还在等待着考场的打开。就在等待第四场考试的时间里,一群年轻的男童聚在树荫下歇息闲谈,聊聊自己已经不够满足他们,他们的话题很快转向了考场外同样在等待的女生。

    表姐一人的成功,并没能让这里的小男孩们自此不看轻女人。他们将状元归类为特别、例外,对身旁与自己同台竞技的女孩们仍抱有非常轻视的态度。

    “今年除了一个卢正则,这帮女的就跟了不得了一样。”一个带着轻蔑笑容的男孩挑起了话题,他翻了翻眼,“她只不过是个例外,别以为所有女生都能做到她那样。”男孩长得倒是算的上清秀,可是这样的表情和行为却让本身还能四舍五入几分的美貌大打折扣,显得庸俗不堪。

    旁边的另一位男孩嘿嘿一笑,补充道:“是啊,别忘了我们是男子,自然是应该比她们更出色。”熟悉的话语,自锦宁小的时候都不知道听过多少,对她而言,听得都耳朵起茧。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些小男孩们大声地说着话就是为了身旁的女孩们看见,吸引她们的注意,打压她们的信心。

    铃声响起,是该步入考场了。谢锦宁和新交的几个朋友从一旁走过,她的目光冷静,本来只打算前往考场,不想跟这些无聊的男孩们逞一时嘴快。

    一个男孩故意大声说:“看,这不是另一个想要证明什么的女生吗?你真以为能考个好成绩就能改变什么吗?”

    谢锦宁停下脚步,转向那群男孩,平静地回应:“或许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加起来,总会有一天,你们会明白我们能够。”

    “哈,等着瞧吧。”男孩轻蔑地说,转身离去。

    谢锦宁望向其他女生,微笑道:“我们继续前进吧,为自己,也为所有怀疑我们的人。”

    这段对于锦宁来说不过是一段小插曲,事实证明,这些男孩们的走着瞧只能让她们去看同期女生们的大放光彩。

    终于,陆陆续续的五场结束,最终成绩出来。

    很多女孩们兴高采烈地迎来了胜利的喜悦,哪怕第五轮之后,也有小三分之一的女生的名字还在榜单之上。说来也是巧合,这些女孩大多姓谢,跟她一个姓,大概是这个县城有很多姓谢的女孩吧,锦宁想。

    在这次县试中,最耀眼的还要属谢锦宁,她以出色的表现斩获了县案首,不用去参加府试和院试,就已经拿到了秀才的功名。这个消息像一朵烟花般在女孩们之间传播开来,每个人都为她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但尽管如此,为了更全面地体验考试的过程,谢锦宁仍然决定和姐妹们一同参与后续的考试,毕竟能够在真实的考场去练,还是不一样的。

    县试以及接下来府试的成绩,已经说明了女子的能力虽然被如此压制,却依然非常厉害。都城虽然本来没有给女子的书院,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逐渐有了市场。

    女子书院也逐渐冒出来,就比如一些商人联合为女儿们创办的巴青学院。都城的一些权贵倒是不打算送自家女儿去书院上学,更倾向于将老师请到家中,而教学的内容也不再是传统的世家淑女课程,想争取功名的也开始教起了科举。

    而这,以往基本都是家中男儿才有的待遇。

    姚姥板对这样的新变化对自己生意的影响也没有什么难过,哪怕她之前书肆里的延请老师的科举小班也不用再办,寻个书院上学就是,对她而言倒是少挣了场地费和吃饭的费用。

    姚姐姐和姜姐姐对此都是很坦然的态度,直接表示,“这只是小钱,在我们的利润中实在是不算什么,再说,这个钱可以在别的地方挣出来。”

    安定公主亲自开了一家书院,叫做明空书院,一个只招收女子的书院。位置在都城之中,离西市不算远的一处院落。环境也算是清幽,房屋俨然,学金也不算贵,对元祈这种家里有小钱的来说,即使是她一个月的零花钱,都已经足够交上学费。

    不过元祈听说,书院还有别的放款上学政策,比如无需交学费,但几年之后,要在哪里打工归还这笔债务等等。

    院落无需负责学生们的住宿,仅仅是上课所用,也能够容下数百学生同时在其中读书。

    虽然不是以公主名义,但实际幕后站着、掌握一切的是她。她亲自操刀书院的建设,并亲自参与了一切重要决策。她还趁机将自己在封地上多年下来总结的经验在这里推广,请来坐诊名士,进行教学。

    然后,她向锦宁发来了邀请,尽管锦宁已经不需要府试的成绩,但和这里的老师也可以交流一二。

    她对于安定公主本来就不陌生,以当下的形势,她也找不到比公主还能请来的姥师实力更好的了,当然,除了她的表姐。

    昔日羡慕的做着松林书院的题目的锦宁没想到有一日,可以迈进属于她们女生的书院继续学习。

    明空书院的课程内容主要以县试和府试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在这些考试中的能力。目前主要教导学生如何通过县试和府试这种获得童生身份的考试,难度并不算太大。

    对于乡试和会试也有涉及,但仍在逐渐的探索之中。因为更难的乡试和会试至少还要几年之后才会举行,而且每次都是三年一次,会试在乡试之后一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书院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逐步建设。

    书院的招生对象主要是未婚的女学生,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们专心学习,不受婚姻和家庭的干扰。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姥师也都是精心延请来的女子。尽管在前朝除了马上要上任的卢正则以及几个从昔日神圣女皇的女官中调来的前朝官员,没有多少女官。

    但是后宫之中自神圣女皇以来就有女官,这些女官能文识字,只是不能获取一个功名。而作为有着皇室背景的元祈当然能请来年岁稍长、已经不在宫中服侍的女官来教学。

    再者,国家之中一直有擅长词赋的才女,还有许多号称道士来规避婚姻和赋税的女子,教些基本的自然绰绰有余。

    至于教材方面,公主也不惜重金从女子书肆和思书轩购买了一批优质的教材,其中包括拼音识字、经史子集等基础教材。这些教材的选取都是经过了仔细的筛选和评估,可以说安定公主真的是拿着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这家书院了。

    而在这个时候,作为探索着书院未来的第一波人们,锦宁才在公主的允许之下,在她新同学们的告知下,才明白当时在县试考试的时候为什么看到了那么多姓谢的少年。

    原来,那些都是谢皇后曾经放在孤儿院收养的女童,她们已经长大,一直在谢皇后和公主的支持下,学习着科举考试的知识,学着为官之道。终于放开的科考,也给她们这些在被收养后、到了合适的年龄就开始学习的少年们一个机会。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不过还是你厉害,没想到你能够拿到县案首。不过等着瞧,这不过是开始,我们还有的是比拼的机会呢!”一个少年马上向谢锦宁下了战书,轻抬着下巴的傲气模样确实有些唬人。

    “喔,我好害怕呢。”锦宁装作被吓到的样子逗逗对方,“好了,骗你的,我接下战书了,让我看看到底是谁厉害吧!”

    书院里的姥师们是第一次担任姥师这样的角色,而坐在下面的她们也是第一次当学生,这样的体验对彼此都是很新奇。但是,大家都在探索,怎样做会更好一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