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 第21章 杜牧何以留恋扬州,只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等千古佳句?

第21章 杜牧何以留恋扬州,只留下"十年一觉扬州梦"等千古佳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有名的唐代大诗人中,杜牧是其中之一,他与\"七绝圣手\"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传之于世的诗作有五百多首,其中《遣怀》、《赠别》等二十余首更是千古绝唱,让世人深深记住了这位以擅写\"七言绝句\"而着称的\"风流诗人\"。

    更令人感叹的是,《遣怀》、《赠别》等诗作,都是这位唐诗大咖因感念他曾在扬州这个工作有三个年头的繁华之地而为之写下的名篇。他,何以恋恋不忘扬州这个地方呢?

    一、杜牧其人

    公元803年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的杜牧,字牧之,原本来自高门士族。他的祖上是伟大的诗人杜甫,爷爷杜佑曾是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虽不济,也当过正六品的驾部员外郎。

    按理,杜牧生活在这样殷实的仕宦之家,至少可以衣食无忧,幸福地展望美好的未来。

    不幸的是,杜牧十岁时,爷爷去世。不久,父亲也去世了。杜牧的家境一下中落。原本有远大理想的杜牧由此失去了支撑,只好与弟弟杜顗在母亲崔氏含辛茹苦的抚养下,相依为命,过了一段困苦的年少岁月。兄弟俩在最艰难时,还曾多次搬家,一度居无定所,甚至到了靠吃野菜维持生活的地步。

    不过,这些苦难没有吓倒杜牧,反而让他更加坚毅。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下,杜牧节衣缩食,克服了年少时期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匡衡\"凿壁偷光\"一样一心刻苦念书,不到20岁便博通经史,还专注于军事研究,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他曾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还向当朝宰相李德裕献计平虏,得到一片赞誉,视为堪当大任的栋梁。

    杜牧在23岁时,便写下有名的政论文《阿房宫赋》。这篇爆文,后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在当时也为他进士及第铺平了路。

    因杜牧这篇《阿房宫赋》,深得太学博士吴武陵的赞赏。就在杜牧26岁参加科举考试后,吴武陵就找到时任礼部侍郎的主考官崔郾,申请直接定杜牧为状元。

    只因杜牧\"不拘细节\"的生活作风,最终未果。不过,未能蟾宫折桂的杜牧,仍以第五名的好成绩进士及第,后高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后,得授弘文馆校书郎职务,由此步入仕途。

    杜牧为之赋诗《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表达了自己中举时的兴奋喜悦之情: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可见,那时的杜牧,优缺点都很明显,其才华的确出众,不过也染上大唐文人很普遍的纵情声色押妓冶游的社会习气,为他后来偏爱倚红偎绿的扬州、未能实现匡扶正义等远大抱负植下了诱因。

    二、杜牧与扬州

    杜牧起初在长安当了两年小小的京官后,便被下派到地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地方幕宾工作,谓之\"十年幕府吏,促束簿书宴游间。\"

    史载,公元833年,30岁的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看中,授予他扬州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

    由此,杜牧便在扬州当了三个年头的秘书长。他公务之余,便在扬州追求狎妓治游的生活,时时沉醉于烟柳繁荣之中自娱自乐,谓之:

    男儿所在即为家,百钟黄金一朵花。

    借问春风何处好?绿杨深巷马头斜。

    据考,杜牧后来写下的有名的四首诗作都与扬州有关。最有名的就是《遣怀》,系杜牧在公元842年40岁时任黄州刺史,因感念十年前在扬州如梦如幻的岁月所作,从而迎得\"风流诗人\"之称: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两首《赠别》是杜牧当年离任扬州到东都洛阳任监察御史时所写的送别诗,也道出杜牧在扬州生活的风流浪荡: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另外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也很有名气,系他离开扬州后写给同僚也是好友韩绰的赠诗。这首诗,亦佐证杜牧是那样的深情于扬州: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三、杜牧离开扬州后并不顺遂

    杜牧仅在扬州工作了三个年头,便于公元835年35岁时应征转任监察干部,派往东都洛阳上班。三年后,杜牧又转任宣州团练判官。

    次年,也就是839年,36岁的杜牧再度回京都长安任史馆修撰。840年,升迁膳部员外郎。841年,转任吏部员外郎。

    不久,杜牧在\"牛李党争\"中受到排挤,外放黄州刺史。三年后,迁池州刺史。

    公元848年,45岁的杜牧在牛党重要成员周墀的开恩关照下,又回长安负责史馆修撰。850年,升迁为吏部员外郎。不久,有感于无所事事,杜牧便自请外放任湖州刺史。公元851年,杜牧回京转任考功郎中。

    就这样,杜牧在起起落落反反复复的仕途生涯中步入不惑之年,渐近知天命的岁月。他原本很有抱负的人生,并不顺遂,除了绽放了不起的文学才华外,其实一无所成。

    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公元852年,杜牧获任五品官中书舍人,这是他任职最高的级别。就在这一年,杜牧感知大限将至,便将老家的房子进行了重新装修,取名\"樊川别墅\",不时与三五好友在此优游,完成《樊川文集》的编辑。

    当年冬,杜牧病逝,卒年不到五十岁。

    四、杜牧为什么留恋扬州

    原来,杜牧自小虽过得苦,仍有\"济世天下\"的远大抱负。从他经纬之才而言,应当可堪此任。如果有这样振臂一呼没有党争的平台,杜牧的确可以做到忧国忧民实现他\"济世补天\"的政治理想。

    只可惜,杜牧一生并没有用武之地,他始终没有走进权力的核心圈。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将杜牧的梦想直接碾碎,只因他\"非牛非李\"。

    杜牧在私交上与牛党的领袖牛僧孺要好,故牛僧孺在杜牧而立之年时邀请他下扬州入其幕府任职,但牛僧孺在政治上偏向于不思进取,停留于苟且的现状。杜牧不拘细行、纵情声色的做派与此相通。

    然,杜牧又是极有进取心的经国之才,渴望解决当时晚唐藩镇割据等核心症结,实现大唐中兴,成就功与名。杜牧的这一想法便与李党领袖李德裕倾同,故李德裕很认可杜牧的见解,很多军事措施都采用了杜牧的主张,也取得了显着的成功。

    但李德裕不喜杜牧的生活作风,李德裕本身\"不喜饮酒,后房无声色之娱\",兼之杜牧又应邀在牛僧孺手下工作过,被李党视之为牛党成员。

    以致杜牧\"不幸以牛僧孺之知,遂为李卫公(李德裕)所不喜\",成为两党均看中但都不重用的边缘化人物。

    由此,杜牧既不为\"李党\"所用,也不被\"牛党\"信任,他的远大抱负也就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了,便在不得志中郁郁地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不过,杜牧终究是可以\"雁过留影\"的大神级人物,总能在历史的长廊里刻下深深浅浅的印痕。他之所以恋恋不忘仅工作了三个年头的扬州,写下那么多千古绝唱,不惜自毁名节,也许是有意而为之的吧。

    盖因当时的扬州,这个繁华的一线城市,虽不及京都,却藏着他的放纵任性,有他流连于楚馆秦楼的\"自嘲自讽\",还有他纵横捭阖永不凋谢的初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