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给娄叔提个醒
董思萌又回到了日常的咸鱼生活,小世界养养猪,厂区溜达一圈,然后训狗,或者琢磨吃的。
他本就没什么远大志向,属于小富即安,跟娄父不一样,娄父根本不在乎自己钱多钱少,只是想把自己的商业版图扩大,这对他来讲是无上的成就感。
可是董思萌就想着当个地主,现在港岛疯狂买地,等大陆允许的时候再去大陆买,没记错的话,国内第一批商业住宅试点就是在广州,离这里也不远,到时候买地盖公寓收房租,愿意动就满世界的旅游,不愿意动就窝在公寓里收房租,安心的当个废物。
都说香港很乱,可是他还没遇到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像娄晓娥的酒店,虽然多多少少有些人找麻烦,但是并不过分,少花些钱财便可买个平安,很守规矩。
这天晚上去娄家拜访,吃完晚饭后,娄父跟他提出了能不能给机械厂供应肉食,现在港岛的养殖业并不发达,绝大部分蔬菜粮食肉食都是靠进口,甚至1964年之前,港岛的饮用水都是靠的本地淡水资源,可是因为人口的报增,根本就不够用,只有日不落人的日常用水能保证,老百姓则是四天供一次水,一次几个小时,哪怕早早就排队打水,也不够那么多人分,很多人连饮用水都不能保证。
1963年12月的时候,在周总理的指示下,拨款3800万专项资金,在工业极度落后的情况下,靠着人扛马拉硬生生建成了东深供水工程,把清澈的东江水引入港岛,这才结束了港岛的用水荒。
所以,现在虽然肉食供应有大陆兜底,可是量也不是特别大,像工厂这种地方,想长期大批量的采购肉食,除了花高价没别的办法,这就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可是如果没吃肉的话,虽然娄父的机械厂已经开始使用数控机床,可是还是有很多的体力活需要干,那么对工作效率也是有影响的,娄父知道董思萌本事大,所以也就抱着试一试的目的问了一下。
董思萌默默的计算了一下,如果从现在20头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三头的话,对小世界影响也不会特别大,便说道。
“娄叔,我这每个月订单已经排得很满了,最多每天能给你匀两头200斤出头的活猪,活鸭能出100斤,鱼的话。。。”
还没等他说完,娄父就给他打断了。
“鱼就算了,厂子里吃鱼都要吃吐了。”
现在的渔业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香港的渔民又很多,所以现在很多前世比较珍惜的种类也都便宜得很,平时厂里也经常买鱼给工人吃,可是什么好东西吃多了也受不了,这才想着能不能多搞些猪肉来吃。
“400斤猪肉和100斤鸭子够用了,厂子一共也就1000多人,每人每天半斤肉要是还不满足的话,那就让他们另谋高就吧。活猪我给你17港币一斤,活鸭1港币一斤,”
“没问题。”这就是市场价了,不高不低,毕竟整猪里面要剃出来15的骨头,还有一些卖不上价的地方,鸭子也是同样。
这个价格已经和每天工厂采购的鱼的价格差不多了,而且油水多了也容易饱,其他的蔬菜和粮食也能少吃一些,整体来讲是省钱的,他也没想过给加价,毕竟跟娄家的关系确实够亲密,说不上相依为命,但互相扶持是肯定的。
于是董思萌每天的收入又增加了800港币,算起来一个月也有两万多呢。
闲来无事的董思萌在娄父的工厂里闲逛,这里已经开始使用数控机床,虽然看起来还很简陋,可是已经可以大幅度减少人工操作的频率,也增加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良品率。
别看这个工厂的人数不如四九城的轧钢厂,但是要论生产效率和速度,可是完全不输给轧钢厂,机械自动化的结果就是用工量的减少,这也是为什么港岛现在机械加工业很发达但是依旧有大批的人没有工作,如果把现在港岛的所有加工厂都换成老式车床,估计港岛的人口就该不够用了。
董思萌依稀记得,明年,也就是1968年,日不落就研制出了第一条数控机床生产线,到时候,被日不落人视为后花园的港岛也是可以借一波东风的,娄父的加工厂如果能舍得投资,借着这股东风绝对能起飞。
按照董思萌对娄父的了解,这个风口他是绝对不会错过的。
“我的工厂怎么样。”
董思萌回头一看,娄父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他身后了。
“很好,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确实快,良品率也非常高。”
“呦,你还懂这个?”
“略有所闻,不知道娄叔有没有听说过数控机床生产线这个概念。”
“生产线?”
“对,简单来讲就是现在是一个人控制一台机床,做一道工序,生产线的话,是一个人控制一串机床,做整套工序,从坯料到成品,直接成型。”
“哦?这个可是好东西啊,不知道哪里有这项技术。”
“现在技术还不太成熟,再过两年吧,后年的时候可以考虑从日不落引进。”
“消息属实吗?”
“问题不大,消息来源很可靠,当然现在这些机械也不会很快过时,很多东西也用不上生产线,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再搞一个加工厂,与这里互通有无就好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的产业结构就要调整了。”
“嗯,您自己看着斟酌,其实这第一代流水线也就那么回事,现在够用的话,等第二代产品也行。”
“哈哈。小董啊,这就是你不懂了吧,根据你的描述,这绝对是划时代的进步,像这种跨越性的进步,一步先步步先,明白我的意思吗?”
“一步先步步先。。。明白了,是我格局小了。”
“哈哈,你小子就是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