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圣上为国本,岂可儿戏?
“告诉各位一个好消息,今天晚辈派人前往各家勋贵免费赠送样品,商谈合作事宜,无一家拒绝这样的合作请求。”
此言一出,张国维等人不由得长长的出了一口恶气。
没想到,赵平乱竟然来了一招釜底抽薪的妙计。
趁着所有人都在朝堂上厮杀的时候,竟然将勋贵这一基本盘给打通了。
如此一来,周延儒在拉拢勋贵势力的过程之中,必然会无限碰壁。
这周延儒,觉得将赵平乱给排挤出朝堂,就能够真正的孤立赵平乱,可没曾想到,京师是一盘大棋。
争斗的地方可以是在朝堂,也可以是在勋贵们的私宅之中。
“好。好。
看那帮奸臣,到底还怎么嚣张!”
张国维哈哈大笑几声,由衷的感叹一句。
此时的他,再也没有任何的焦虑,看待赵平乱,也像是看待一个喜爱的自家晚辈一般。
如此思维敏捷的后生晚辈,到哪里去找啊!
更何况,还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年轻忠臣!
“可是,就算咱们暂时用金钱笼络住了那帮勋贵,要是周延儒等人也用金钱收买人心,又当如何?
又或者,给一些勋贵开出难以被拒绝的官职待遇,我们又应该怎么应付呢?”
一名门生故吏说出了他的顾虑,这同样也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升官发财,荣华富贵。
权力、地位、金钱、女人。
这是所有男人打破脑袋都要去争夺的四样东西。
现在,赵平乱只是提供了一个金钱需求,周延儒还有三个位面可以去满足那些贪腐的勋贵。
权力动人心,美人蚀人骨。
在这两种最为强势的欲望刺激面前,金钱,某些时候,是有些不够看的。
这名门生故吏提出这样的担忧,也很合理。
“勋贵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非军功不得封侯,周延儒等人,很难在地位上做出什么文章。
再说了,国公的头衔,已然是封无可封,谁还能继续给与什么更大的承诺吗?”
赵平乱只是简单的反驳了一番,便让在场的一众门生故吏心服口服。
原来如此,看来还是多虑了。
“文首,不可轻敌。
现在我们需要预防的,是一种狗急跳墙的特殊情况。
万一那帮奸臣想要将事情给做绝,行刺圣上,可不需要动员全部的勋贵,只需要找一个能够接近圣上的替死鬼就行了。
只要行刺圣上的事情发生,整治京营的事情,就会彻底泡汤了。”
张国维不愧是一块老姜,面对从容不迫的赵平乱,他便直接抛出了当前最为可怕的一种可能性。
冲刺的事情能够出现第一次,那么也就会出现第二次。
第二次的行刺,是不是勋贵不重要,只要让皇帝生出惧怕之心,京营的整治行动就会戛然而止。
“圣上的安危,自有虎贲禁卫值守。
王承恩总管的忠心程度,也不是一般公公能够比拟的。”
令在场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赵平乱的回应很简单,似乎根本就不担忧皇帝的安全问题。
这种轻飘飘的回应,要么是赵平乱真有把握,也有可能是赵平乱对于皇帝的安全根本就不放在心上。
惊疑不定之间,张国维看向赵平乱的眼神,也更多了几分审视。
年轻人锐意进取,同样的,你也可以将这种状态理解为是鲁莽。
武将在战场上厮杀,完全将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甚至对于生命的态度,根本就是漠视的。
当今圣上的生命安危,对于赵平乱这种杀伐果断之人来说,或许根本就不足为虑。
死了一个皇帝,自然有他的继任者接替,对于大局似乎毫无影响。
更何况,死了一个皇帝,还能以此为借口,大肆的清洗整个勋贵体系。
这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在赵平乱这种军伍之人看来,其实就像是用一群小兵的生命去换取一个巨大的战机一般。
献祭掉当今皇帝的性命,以换取一个整治京师勋贵的机会,换取一个彻底换血京营将校骨干的机会。
甚至于想得稍微良性一点,谁也没有言明皇帝遇刺一定会死。
保不齐就活下来了呢?
所以,只要行刺事件发生,不管皇帝是死是活,对于赵平乱来说,都是血赚。
捋清楚这其中的关键,张国维看向赵平乱的眼神,也多了一些异样之色。
皇帝,这个身份可不是儿戏。
更何况,当今的崇祯帝,是难得的清廉之君,且有较为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样的皇帝,在大明接连几代的君主之中,算是相当不错的了。
嘉靖、隆庆、万历,这都是一辈子上不了几次朝的主,泰昌喜淫而薨于红丸,天启更是知名的木匠皇帝。
在这种海量前任的对比之下,崇祯帝,可谓是大明皇帝之中的一股清流。
为了整治一个所谓的京营,拿这种清流皇帝的性命开玩笑,谁知道后续上位的皇帝是个什么品性的东西?
这赵平乱的所作所为,着实大胆了一些,肆意妄为了一些。
“皇帝乃是一国之根本,国殇期间,甚至能够成为敌国发起战争的良机。
现如今,京营羸弱不堪,关外满清虎视眈眈,大别山一带的数十万流匪更是蠢蠢欲动。
若是圣上枉死,必然引起一轮滔天之祸。
为了整治京营而置圣上安危于不顾,置天下兴亡于不顾,可谓是主次不分,首尾颠倒,非智者所为。”
张国维明确拒绝了赵平乱想要拿崇祯性命冒险的提议,算是对于自身观点的一种强势表达。
在他的这种态度之中,赵平乱可以明确的感知到,他为了保护崇祯,甚至能够在明天的朝会上直接言明取消掉对于京营的整治工作。
天子在封建社会的重量,在儒家体系之中的分量,根本就不是赵平乱这个现代人能够理解的。
看着面前神情坚定如铁的张国维,赵平乱也顿时觉得有些无趣。
古代儒家名士的愚忠程度,对于一个既定内容的臆想程度,根本就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此时此刻,就是一种鸡同鸭讲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