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好意
闻莺听到青荷的话,有些内疚,她还是让母妃担心了。
接过青荷端上的补汤,一盅乌鸡汤,一盅软烂又清淡的白粥,她低头用心进食。
齐潜讲的一些混账话,她不会再去想,她要大步朝前看,要孝顺宁王夫妇。
要守好她和齐潜的小家,想把她赶走,门都没有。
可恶的齐潜,等着瞧吧,等他回来,定要他好看。
自从齐潜走后,整个宁王府似乎冷清了许多。
虽然以往齐潜白日上值不常在家,但知道他没有危险,宁王妃没有担心过。
现在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宁王妃也无心打理,都交给了下人,宁王爷也不再外出,在家里整日陪着宁王妃。
家里的气压似乎有点低,闻莺没有心思琢磨新店的事,她现在一有时间,就陪着宁王夫妇,说些开心的话题,让二老不至于整日担惊受怕。
宁王妃和闻莺还常常去千佛寺上香祈福,为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兴勇士们祈祷平安。
在宁王府中,连一向爱说笑的青荷都不怎么爱说话了。
下人们也都各司其职,整个王府安静的很。
胭脂铺的生意闻莺交给了青荷,除了有大事要决断的时候,她才出面。
闻莺怕宁王妃忧虑成疾,常常让宁王妃和自己一起选择胭脂的配色,制作等等一些琐事,这样也好打发了宁王妃过多的时间,否则每天吃饱了就直愣愣的坐在那里,又要替远行的儿子担忧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这话一点没错,做母亲的心里,哪会真真正正的踏实下来,不过宁王妃在和闻莺在一起的时候,丝毫不敢透露她对儿子的思念,她怕儿媳心里不好受。
齐潜刚走那日,她见到闻莺的时候,看到对方的两只眼睛红红的,就知道她一定哭过了。
连去大门口送送齐潜都没有,看来是心里难受极了,宁王妃并没有出口责备,她知道闻莺的心里定然不好受。
…………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的过着,如今过了将近二十多天,天气慢慢热了起来。
闻莺正在桌前画稿,青荷走进来:“姑娘,太子妃偕王太师府上两名庶女前来探望王妃,王妃让人请姑娘到前厅去。”
闻莺不知是害夏,正是因为思念齐潜的缘故,这几天她明显的感觉瘦了一些,小脸之上,没有以前那样圆润了。
让人看了有些不忍心,闻莺也没有办法,她每天按时吃饭,只不过有时心思过重,想的有些多了。
虽然嘴上说着不再去想齐潜,可内心里不由自主,还是会想起对方,特别是在晚上无人之时,思念就像藤蔓一样,紧紧的把她缠绕。
太子妃带着自家两位姐妹同来,带来了许多上好的补品,分作两份,一份给宁王妃,一份给闻莺,很是贴心。
宁王妃看到太子妃前来,命人好茶好水的款待人家,脸上难得笑脸迎人,很是高兴。
闻莺到了前厅之后与太子妃行礼问安,太子妃道:“妹妹莫要多礼,看你的小脸瘦了多少?男人们在外打仗,我们女人们在家为他们守好后方,也要好好的过日子不是。”
王家来的两位庶女都是年轻一些的,她们惯会讲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来逗宁王妃开心,一时之间前厅之上欢声笑语,气氛融洽。
太子妃王嫣然握着闻莺的手:“妹妹莫要把自己整日拘在府里,有空的话就来我太子府做客,我们一起喝茶听曲,赏花观舞,日子才好熬一些。”
闻莺看着太子妃的样子,想起了太子这次也要随军出征,人家太子妃如此大气,想得开,她似乎有些担忧过度,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了,还要向人家多多学习才是。
“臣妾多谢太子妃记挂着。”闻莺抬抬眸:“有时间的话,一定上门叨扰……”
太子妃今天能走这一趟,完全是出于好意,或许是想替齐潜照拂宁王府一二,左右都是好意,闻莺很是感动,她也欣然接受对方的好意。
“闻莺妹妹,该是没有碰到过这样的事情,把心放宽会没事的,太子出征不是一次两次了,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担心的不行,不过后来我想开了,男子汉大丈夫,他们总要出去闯荡一番的,总窝在京中享受,显得没出息,不是么。”
太子妃这是在拿自己的经验来安慰闻莺呢!
闻莺道:“臣妾多谢太子妃规劝,想一想也确实如此……”
想来能上战场,也是好事,如若不然身上毫无功绩,何来为宁王府光耀门楣。
齐潜不知用了多少法子,才能够说服皇帝让他前去,她应该为他感到高兴。
太子妃道:“闻莺妹妹还年轻,以后必定福泽深厚,齐潜对你一心一意,如珠如宝,该是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不像我,喜欢上太子,注定……”
闻莺知道,太子又娶了一房侧妃,这侧妃不负重望,已有身孕,太子妃虽说当初答应,可心中酸涩只有自己知道。
闻莺听后觉得这话好似有隐情在里面:“可是哪侧妃恃宠而骄,得罪姐姐了?”
太子妃摇摇头:“她倒是知书达理,低眉顺眼,在我跟前从来没有过不敬,只是外间之人传言……”
“外人都说些什么?”闻莺有些意外,还有人敢说太子府的闲话吗?
“传言说,侧妃如果诞下男婴,我太子妃之位将会不保,说我身体虚弱,将来担不起一国之母的责任,到时皇上定会让太子废了我的太子妃之位,改为侧妃。”
“什么!这太荒谬了!”闻莺有些生气。
传这话之人心思歹毒,要知道太子和太子妃从小青梅竹马一块长大,感情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当初逼迫着让人家太子娶了侧妃,现在侧妃有了身孕,就想着让侧妃扶上位,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藏了多少人的心思在里面。
侧妃就算不争不抢,可有人不会这样想的,将来太子继位,一国之母之位还是很吸引人的,太子妃出自太师府,自王太师之后,家中有能之人渐少,慢慢式微,有些人就想着争上一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