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激情辩论
最终的辩论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序幕。
辩论场地设于大秦书院的露天体育场,其设计都是按照嬴政后世的的标准设计,体育场两侧都是看台。
这一天,咸阳城街道巷尾寂静无人,商铺紧闭,不见人影,整个咸阳的百姓都围在外围看热闹。
诸子百家的门人早已提前到达现场。
安全保卫工作,皆由冯劫所率之公安局负责。
嬴政率先发问,他的声音洪亮而威严,仿佛能穿透整个宫殿:“敢问衍圣公,何为君权天授?”
衍圣公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地回答道:“君权天授乃是上天赋予君主统治国家的权力,这是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意。自周朝开始,纣王姬发自称天子,从此诏书里面都写着‘奉天承运、皇帝召曰’,代表着皇帝作为天子,上天来行使道义,管理天下苍生。”
嬴政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反问道:“商朝之前,皇帝自立为人皇,衍圣公认为这个如何?”
“周朝国祚延续八百年,依靠的是‘君权天授’,反观西夏、商等朝,国祚最多不超过五百年而已,”衍圣公摸了摸胡须,笑嘻嘻的看着嬴政说道。
嬴政反问:“若是如此,那么上天为何不亲自治理天下呢?”
衍圣公顿时语塞,不知如何作答。
嬴政步步紧逼,继续质问:“若君权真由天授,那天意又何在?难道只是让世间生灵受苦受难?”
衍圣公脸色涨得通红,他努力寻思着应对之辞。
此时,观众席上传来窃窃私语之声,众人皆对这场辩论的走向充满好奇。
嬴政见状,眼神更加坚定,他朗声道:“朕观天象,天灾实乃自然之力,非人所能左右。所谓君权天授,不过是统治者安抚民心之手段。真正的治国之道,应在人心!”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嬴政以其锐不可当之气势,令衍圣公一时无法反驳。
“寡人自立人皇之时就说到,大秦是大秦人的大秦,而非本帝一人的,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永远是我大秦百姓”
嬴政见状,紧接着说道:“朕认为,君权应该是由人民授予的,只有得到百姓拥护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君主。如果君主不顾及民生疾苦,那么即使有所谓的‘天授’之权,上天也会抛弃他。”
这一番话如同惊雷般在人群中炸响,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
在场的人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番言论就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
一时间,整个场面变得异常混乱。
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挺身而出,高声向嬴政质问道:“陛下此番言论,难道不是在动摇我们国家的根基吗?”
嬴政目光坚定,毫不退缩地回应道:“朕并不是要动摇国本,而是想要探索一条更好的治国之路。秦朝的繁荣昌盛,并不仅仅依靠所谓的天命,更离不开万千民众的努力和奉献。如果君权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又怎么能够谈论公平与正义呢?”
嬴政的话语铿锵有力,回荡在空气之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禁陷入沉思。
这位睿智的帝王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他敢于挑战传统观念,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钦佩。然而,他的观点是否能够被世人接受,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番话刚一落地,全场鸦雀无声,仿佛连风都停止了呼吸,只等着看这一场思想的火花如何点燃历史的长河。
衍圣公凝视着嬴政,心中暗叹:眼前此人,当真有非凡之志。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仿佛看到了一个新时代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突然,一阵不合时宜的肚子咕噜声打破了沉默,原来是边上一位百姓,显然是早上吃得不多,现在被这紧张的气氛给吓饿了。
众人一时哄堂大笑,连那位严肃的老者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
嬴政见状,微微一笑,道:“看来,不仅是国家需要饱餐一顿,我们的讨论也需&39;加餐&39;了。”
说罢,他挥了挥手,示意宫中侍从端上了丰盛的点心和茶水,全部是用红薯、土豆和玉米等作物做成的薯条、粉条、还有烤红薯和土豆。
一时间,原本紧绷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人们边吃边聊,讨论的话题也从国家大计转到了如何种植更多的粮食,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嬴政看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忖:或许,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一人之言,而在于能够汇聚众人之力,共同创造未来。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这个小小的插曲却成为了他们记忆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在未来岁月里,无数次回味和讲述的故事。
看此情景,大家都知道这次胜者非嬴政不可。
嬴政深知,要想让天下人心归顺,还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路程。
他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缓缓说道:“想必诸位皆已听闻过大秦之梦,今日寡人在这里再次重申,所谓大秦梦,便是要实现‘少有所教、老有所依、病有所养’。”
人皇陛下所言甚善,实乃为民作主!众人不禁感叹道。
他们面带欣喜,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你瞧,“少有所教”意味着孩子们将得到良好的教育,不再受愚昧无知之苦;“老有所依”则保证了老年人安享晚年,无需担忧生计;而“病有所养”更是让人们在病痛时能得到及时救治,远离疾苦。
一时间,人群中议论声四起,人们兴奋地互相交流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温饱无忧、安居乐业的明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对人皇陛下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有的人低声念叨着:“少有所教,我家孩子将来定能成才!”另一人接口道:“是啊,老有所依,咱们也不用担心晚年凄凉了。”又有人感慨:“病有所养,再也不怕生病没钱治了。”这些平凡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千万百姓共同的心声与期盼。
在这热烈的氛围中,人们开始想象着未来的日子——孩子们在学堂里快乐学习,老人在家中颐养天年,病者得到精心照料……一幅和谐美满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展开。
而这一切,都源于人皇陛下的宏伟愿景和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