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我,高级工程师 > 第44章 认出了这东西

第44章 认出了这东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妈进了厨房,不大会抱着一个脏兮兮的罐子走了出来。

    白瓷罐子中间粗,两头细,上面还有一个盖子,盖子和古代士兵的帽子非常相似。只不过,罐子表现太脏,都是污渍,花纹有些看不清。

    “这是……”

    将军罐。

    杨伟杰一眼就认出了这东西。

    “大妈,这是什么东西”杨伟杰问道。

    “嗨!”

    大妈笑道:“这是我婆婆用来腌咸菜的坛子,我告诉你,小伙子,这绝对是个老物件,我进门那天它就有了,已经不知道在我们家放了多少年了。”

    “是吗,我洗洗!”

    杨伟杰打开水龙头,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一个五彩斑斓的将军罐,出现在两人的面前。

    将军罐的腹部,印着一朵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滴,色泽层次鲜明。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的绿植陪衬,点点绿色,漂亮至极。这个罐子是纯白的底,更能衬托牡丹的华贵。“呦!真是想不到,这个腌菜坛子这么漂亮啊!”大妈也被惊讶到了。

    在她印象中,这个坛子一直都乌漆嘛黑的,腌咸菜的时候洗洗里面,外面没怎么洗过。谁知道洗干净之后,竟然这么漂亮。

    宝贝,好宝贝啊!

    杨伟杰内心狂喜。

    万万想不到,这件将军罐。居然还是珐琅瓷。清朝的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一个巅峰。

    顺之年间,开始恢复官窑瓷,一直到康熙年间,才正式的开始烧造青花瓷。烧出来的瓷器远销海外,为大清带来不菲的收入。康熙晚年,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珐琅瓷。如果说青花瓷是淡雅朴素的,那么珐琅瓷就是五彩斑斓的。同时,受到画家郎世宁的影响,珐琅瓷也加入了许多西方元素。五彩斑斓的珐琅瓷,当然更受西方人的喜爱。

    从康熙晚年开始,清朝大肆发扬珐琅瓷的烧造,一直到乾隆时期,珐琅瓷的工艺达到了巅峰。所以珐琅瓷中,以乾隆时期的珐琅瓷最具收藏价值。也最值钱。瓷器大家都知道。

    大概分为民窑和官窑两大类。

    民窑烧纸的东西,普遍而言工艺,画工各方面都不行0 ……所以,相对而言,民窑瓷器是比较劣质的瓷器。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有些民窑的工艺,可以和官窑媲美。

    而官窑,是皇家亲自建造的瓷窑,投资力度大,做工严苛,收藏价值比较大。后世的价格炒得也比较高,随便一件官窑瓷,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都有。毋庸置疑,每一件珐琅瓷,都是官窑瓷。每一件珐琅瓷都是宫廷画师亲自作画。

    烧出来的瓷器一般用于出口和宫廷内部使用,在当时,珐琅瓷不会流入民间。当然了,后世联军入侵,大清灭亡,珐琅瓷才正式的流入民间。在民国时期,受到无数的拥趸。不少收藏家都以收藏一件珐琅瓷为荣。珐琅瓷,代表着清瓷器的巅峰,是瓷器中天花板般的存在。

    后世,乾隆时期的珐琅瓷,打底都要一千万起步。

    杨伟杰看了一眼将军罐的底部,果然有【大清乾隆年制】的落款。

    乾隆时期的珐琅瓷,而且是将军罐

    好家伙,捡漏捡大了。

    “鉴定!”

    鉴定物品:瓷器。

    名称:牡丹花卉将军罐。

    年份:大清乾隆年制。

    估价:一千八百万。

    一千八百万。

    好家伙,我特么直呼好家伙。

    杨伟杰的小心脏,不争气的跳动了一下。“大妈,你们家真的拿它腌咸菜”杨伟杰无语问苍天。

    一千多万,将近两千万的罐子,拿来腌咸菜,要是被后世的人收藏家知道,恐怕得集体跳楼。

    大妈笑道:“那可不,这一坛子咸菜,够我们家吃一个冬天的。”

    “好吧!”

    杨伟杰点点头,正色道:“您这个咸菜坛子,我愿意高价收购。您看,您能要多少钱”“小伙子,要不,还是等我们家老头子回来,我们商量一下。”大妈犹豫了。

    这个咸菜坛子太漂亮了,她有些舍不得卖。

    “大妈,我真的可以出高价,您要不考虑考虑”

    杨伟杰平静的开口,心中却有些不安。

    早知道,这罐子他不洗了,直接买走。

    大妈笑道:“小伙子,是这样,家里的事情我们当家的说了算,我怕我把这个盐罐子卖给你,我家里的会不同意,

    到时候他要吵我,我怎么办”

    “额……好吧!”

    杨伟杰点头,知道自己不能追的太紧,越追的紧,对方可能以为自己必须要,越这样人家出价越高。

    “大妈,那您爱人什么时候回来”杨伟杰问道。。

    “我们家里的,是煤矿工人,要到晚上才能下班。”

    “嗯!”

    杨伟杰想了想,说道:“等大爷回来了,你就告诉他,这个东西我最低给五块钱,要是他不满意,可以再加一点。”

    “五块钱,你,你,你说的是真的!”

    大妈大喜。

    五块钱够一个人一月的开销了,她05是万万没想到一个盐罐子能卖这么多钱。

    “当然是真的,大妈,我走了!”

    “你可一定得来!”

    见杨伟杰走了,大妈又有些后悔了,要是人家不来了,那可怎么办

    “收破烂喽!”

    “有卖破烂的吗”

    “收破烂的来了,高价回收!”

    离开大妈家,杨伟杰继续收破烂。

    事实证明,不是每一家人都有古董的。

    一个上午,破烂收了不少,古董是一件没看到。

    中午回家吃了顿饭,下午继续收。

    大妈家的那件将军罐,他并不担心被人收走,这年代根本没有人愿意收古董。

    就算,他家里的知道将军罐的来历,杨伟杰又有信心花高价给买回来。

    这年代,古董根本不值钱,也没处卖。

    他是唯一古董的人,并不用担心别人抢走生意。

    一个下午的时间快过去,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杨伟杰都没有淘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铜钱遇到很多,不过,铜钱收藏价值低,就是到后世,最值钱的铜钱也不过几百块钱一枚,收藏价值不大。

    “收破烂了。”

    “同志,你好!”

    这时,一个妇女,拦住了杨伟杰的自行车:“废纸箱,多少钱一斤”

    “一分钱一斤。”

    “等着!”

    妇女转身回家,不大会儿抱着一堆废纸箱走过来。杨伟杰称了称,一共五斤。

    “你好同志,一共五斤,五分钱。”

    “好好好!”

    接过钱,妇女很高兴:“同志,你收的废品和废品站一个价格,比他们强多了,以后有了我还卖给你,不过,价格可不能便宜。”

    “嗯!”

    杨伟杰点头:“放心吧,废品站什么价钱,我给什么价钱。”

    “对了大嫂,你们家有没有老物件,我这里除了废品,还收老物件。”

    妇女疑惑道:“什么是老物件”

    杨伟杰解释道:“民国以前,最好是清朝的东西。我是高价收购,年份越老,价钱越高。”“什么都可以吗”妇女问道。

    “是的。”

    杨伟杰点头。

    妇女点了点头,说道:“我记得我们家有个盐罐子,听我公公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哦……”

    杨伟杰来了兴趣:“能让我看看吗”

    “当然可以,跟我进来吧!”

    妇人带着杨伟杰直接去了厨房。

    她从厨房的案板上,拿出一个白瓷罐子,递给杨伟杰。白瓷罐子很干净,花纹是二龙戏珠的青花。

    杨伟杰打眼一瞧,不禁笑了,这哪里是盐罐子,分明是个笔筒。

    一看颜色,就可以看出,大概是乾隆后期的青花瓷器。

    笔筒是文人用的,妇人的家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就用来放盐。“这是老物件吗”妇人问道。

    “是!”

    杨伟杰点头,暗暗开启了鉴定之眼。

    这个鼻头后面并没有落款,杨伟杰也看不出具体的年份。清朝的瓷器,大部分都是有落款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没有落款的。

    根据客人的需要,有些人可能觉得有落款不好看,直接就不落款了。官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落款,甚至,一些皇宫里的物件也是没有落款的。落款影响美观。

    但绝对不能说,不落款就不是老物件,这是不对的。

    这种物件要根据它的特点,去判断年份。

    鉴定物品:青花瓷。

    名称:官窑二龙戏珠青花笔筒。

    年份:嘉庆元年。

    估价:三十五万。

    鉴定之后,杨伟杰若有所思。

    嘉庆元年,也就是乾隆六十一年,那时候乾隆还活着,只不过退位做了太上皇。

    那个时候,是有两个皇帝的。所以,这二龙戏珠八成也是寓意两个皇帝。乾隆和他的儿子嘉庆。嘉庆年间的瓷器,虽然比不上乾隆时期的,但也并未落后多少。

    瓷器的没落,是因为在道光年间鸦片323战争爆发,国库空虚,导致烧陶瓷的投资力度减少,清瓷器才开始没落。这件东西三十五万,也算合情合理。“你能给多少钱”妇人问道。“三块钱!”杨伟杰想了想,说道。

    “三块!是真的吗”妇人激动了。

    一个盐罐子卖三块钱,她简直不敢想象。

    “当然,我说过,老物件是很值钱的,你要卖吗”

    “卖,卖,卖!”

    妇人连忙把盐罐子里的盐倒出来,然后递给杨伟杰。

    杨伟杰:“废纸箱是五分钱,一共是三块零五分钱,得,我给您凑个整,三块一毛。”说完话,他拿出三块一毛钱,递给妇人,妇人激动的不行。“翠花嫂子,你卖的什么盗东西,卖这么多钱”这时,有几个邻居过来串门,其中一人羡慕的问道。“这不,这个同志说收老物件,越老越值钱,我们家的盐罐子,卖了三块钱。”

    “什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