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达成共识
佟国维与康熙帝达成了共识,条件便是佟国维的提前退休。这一决定使得隆科多得以晋升至一个显赫的职位——九门提督,其地位相当于今日的北京公安局局长兼武警总队大队长。然而,佟国维万万没有想到,原本应当第二天进宫向皇上谢恩的隆科多,竟然在面圣之时公然背叛了他。
臣下宁愿一生在家赋闲,也不愿涉足这个职位。若臣下接受此任命,那便是对国家的不忠;若臣下说出缘由,那便是对家族的不孝。康熙帝沉思片刻,与隆科多交换眼神,似乎察觉到了他的言外之意,随后下令在场的所有人退出。
隆科多才开口说道:“皇上,臣下所言之事,只求皇上不要追究臣下的六叔,更不要追究八爷。”从这两句话中,不难看出隆科多心机深沉。他知道帝王多疑,且逆反心理强烈。他这样说,与其说是请求康熙不追究,不如说是激将他追查到底。康熙的好奇心被彻底激发。
此事涉及权谋之争,臣下不敢妄言。面对康熙帝的询问,隆科多准备揭示真相。至于这一切是否与陛下的子孙有关,还需他们自己来说明。昨日佟国维所授的九门提督之位并非空穴来风,他要求臣下上位后必须力保八爷,忠心辅佐他,甚至要助他登上皇位。臣下当时听了既不敢答应也不敢拒绝。但回家后深思熟虑,觉得这是欺君之罪,所以下定决心不做这个官。
此时的隆科多到底是在配合六叔唱双簧,还是另有图谋?佟国维的退位已是板上钉钉,宴会上已经明确。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延续佟家的势力,那便是将八爷的热灶变成冷灶。
在这宫廷的权力游戏之中,佟国维犹如一个巧妙的棋手,将原本沉寂的四爷的势力激活,犹如将冷灶点燃成熊熊烈火。而他自己,却已经在助力八爷的征途上投入过多,骑虎难下。好在康熙帝在宴会上为他指了一条明路,使他得以从困境中挣脱,顺势而下。
佟国维,既是康熙的至亲舅舅,又是他的岳父,他对这位君主的内心世界有着深入的了解。他深知,如果想让侄子隆科多在九门提督的位置稳固如山,那么就必须赢得康熙的信任。这种信任,不仅仅是对个人的信赖,更是对家族、对权力的忠诚。
为了划清与八爷党的界限,为了更好地获得四爷的信任,佟国维需要采取果断的行动。他必须回报康熙的不杀之恩,这种回报,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感激,更是行动上的忠诚。
于是,佟国维精心策划了一场大戏。他让隆科多揭露他与八爷党的勾结,以及他们企图辅佐八爷登上皇位的阴谋。这一切,都是为了向康熙表明他们的忠诚,也是为了削弱八爷党的势力,将八爷从九子夺嫡的游戏中彻底剔除。
隆科多回到家中,内心充满了挣扎。他回想起六叔的话,那些关于人生选择、道路艰难的箴言,使他更加焦虑。然而,他知道,他不能辜负佟国维的期望,他必须按照指示行事。
于是,他向康熙坦诚了一切,将佟国维与八爷党的勾结、以及他们的计划全部揭示出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真诚和决心,他希望康熙能够理解他们的苦衷,能够明辨是非。
康熙听完后,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不确定这是佟国维和隆科多的计策,还是他们真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而,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利用这个机会,与佟国维合作,进行一次大动作。
于是,他传旨下去,明天在尚书房一举选定新太子。这场宫廷的风云变幻,再次掀起了一场新的权力斗争。而佟国维和隆科多,也将在这场斗争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一连串的宫廷纷争中,新太子的人选似乎已逐渐明朗。康熙与佟国维之间的君臣退休协议,佟国维与隆科多之间的冷热协议,以及隆科多拿到九门提督之位却主动请辞并向康熙揭发佟国维与八爷结党营私的罪状,这一系列的事件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权力游戏。
康熙在接到隆科多的揭发后,立即召集皇子大臣在尚书房商讨新太子的人选。佟国维遵循君臣退休协议的约定,开始助力康熙将八阿哥逐出夺嫡之争,以便为隆科多铺平道路。尚书房的多位大臣也联名上奏,保举皇八子。然而,在这一切看似明朗之际,张廷玉却独树一帜,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与众人同流合污。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康熙驾到。他扫了一眼桌子上的见仗,发现八阿哥似乎已经稳操胜券。然而,康熙却话锋一转,他询问众人,是真正看好八阿哥的才能,还是仅仅为了个人的前程?这一灵魂拷问让众人心中一紧,老九与老十更是相视而惑。
康熙继续追问,为何佟国维马奇没有推荐二阿哥的奏章?上书房的老大佟国维不敢回应,而二把手的马奇却理直气壮地提出质疑。他认为,既然二阿哥胤礽已被废,为何还会有推举他的奏章?从马奇的角度来看,这个质疑似乎合情合理。
然而,康熙和佟国维等人都清楚,这一切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烟雾弹。新太子的人选早已内定,而这些奏章、协议和揭发,都不过是他们为达到目的而施展的手段。在这场宫廷大戏中,谁是真正的赢家,还需拭目以待。康熙端坐于龙椅之上,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不容忽视的威严。他的目光在朝堂上缓缓扫过,最终停留在了马奇的身上。马奇心头一紧,他知道自己质疑的并非是寻常人物,而是当今的皇上。康熙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问道:“朕现在不是问你应不应该推举二阿哥,而是问你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
马奇心中一惊,迅速整理思绪,恭敬地回答道:“回皇上,确实有人推举二阿哥,但那些人大多属于废太子一党,甚至有的已经被打入大牢。因此,这些保举二阿哥的人都不能作数。”
康熙眉头微皱,继续追问:“那么王掞呢?他的奏章也不能作数吗?”
马奇深知康熙的脾气,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掞此人,当初因废太子在金銮殿犯上,被您亲自训斥并送回老家。他的奏章,确实也不能作数。”
康熙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众臣。马奇的反驳让他感到不悦,但他也明白,此刻不能轻易发火。他需要保持冷静,才能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就在这时,马奇感觉气氛有些紧张,便转头询问其他人:“你们中间有没有人推举二阿哥的?”
张廷玉深知这是自己站出来表态的时刻。他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双手奉上一份奏折:“臣推举的就是二阿哥。”
康熙接过奏折,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转向众人解释道:“既然是废太子,今日为何又提起他有被推举权?你们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有人认为朕出尔反尔。但朕要说明的是,当时情况紧迫,许多事情尚未查清。为了大清江山社稷,朕才临时决定收回太子的印信,将其废除。然而后来朕仔细了解后发现,太子所犯的过错中,只有给自己戴绿帽一事属实,其他许多事情并不属实。作为父亲,朕不能因为一个女人就彻底放弃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里,康熙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们这些人啊,都该向张廷玉学习。他时刻不忘圣人的忠恕之道,与人为善,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不像有些人驱红踩黑,见风使舵,心里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己的私利!”
一番话下来,朝堂上的众臣都低下了头。他们明白康熙的用意也感受到了他的威严与智慧。在这位英明的君主面前,他们只能俯首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