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东洲保卫战
东洲边境,晨雾缭绕,但在这片宁静的背景下,却是一幕幕令人揪心的场景。紧张的气氛如同紧绷的弦,随时可能断裂。
敌军骑兵在边境上集结,他们抓捕了附近的村民,将他们捆绑在阵前,作为要挟东洲知州戴文的筹码。
敌军的指挥官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他的声音透过清晨的薄雾,传到了城墙上戴文的耳中:“戴文,你若不立即开城投降,这些百姓的血将是你东洲的罪孽!”
城墙上的士兵们愤怒地握紧了手中的武器,但他们知道,任何轻举妄动都可能导致无辜百姓的牺牲。戴文的脸色铁青,他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力。
在敌军的阵前,被抓的百姓们脸上满是惊恐和无助,他们的家人在城墙上焦急地呼唤着,但被敌军的士兵粗暴地制止。
戴文站在城墙之上,目光冷冽地注视着下方的敌军。他知道,这一决策将关系到东洲无数无辜百姓的生命安全。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但作为知州,他必须做出最艰难的选择。
……
东洲城内,戴文知州的府邸灯火通明。他坐在书桌前,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接到的密报,眉头紧锁。这份密报来自浮生,内容简短而紧迫:李报将带领1000精兵偷袭敌军后勤粮草。
戴文心中一震,他立刻意识到这一行动的重要性。如果能成功切断敌军的后勤补给,不仅能够削弱敌军的战斗力,还能为东洲带来宝贵的喘息之机。
“立刻召集将领和谋士,我们有紧急行动。” 戴文命令身边的侍卫。
不久,东洲的将领和谋士齐聚一堂,戴文将密报的内容告知了他们,并迅速商讨如何配合李报的行动。
“我们必须牵制敌军的注意力,为李报的偷袭创造机会。” 一位将领提议。
另一位谋士补充道:“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敌军发起小规模的骚扰战,让他们无法专注于防守后勤。”
戴文点头同意,他的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好,就按这个计划行动。我们要让敌军知道,东洲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
与此同时,在夜色的掩护下,李报带领着1000精兵悄然出发。他们穿过密林,绕过敌军的防线,直奔敌军的后勤粮草所在地。
李报和他的士兵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英,他们行动迅速而悄无声息,如同夜色中的幽灵。在接近敌军后勤营地时,他们迅速展开行动,点燃了粮草,制造了混乱。
敌军后勤营地顿时陷入一片混乱,火光冲天,爆炸声此起彼伏。李报和他的精兵在完成偷袭后,迅速撤离,消失在夜色中。
东洲城内,戴文得知偷袭成功的信息,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这一行动不仅削弱了敌军,更为东洲带来了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戴文也在城墙上做出了决定。他不能屈服于敌军的威胁,但他也不能放弃那些无辜的百姓。他决定派遣一支队伍,秘密出城,与李报的特种兵队伍里应外合,共同执行救援行动。
在紧张的对峙中,东洲的守军和赖府的特种兵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着准备。他们知道,这一夜,将决定东洲的命运。
与此同时,在后方的六个县,浮生也在紧张地部署着防御措施。他们虽然没有直接面对敌军的威胁,但浮生清楚,这场战争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加快坚壁清野的进度,确保敌军无法从我们的领土上获得任何补给。” 浮生对六县的官员和武将们下达了命令。
在六个县的每个角落,百姓们在官员的组织下,将粮食藏匿,破坏可能被敌军利用的设施。同时,民兵和士兵们加强了巡逻,确保没有敌军的探子能够渗透进来。
……
东洲边境,战火连天,硝烟弥漫。两万敌军在边境上发起了佯攻,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分散东洲守军的注意力,为真正的攻击做准备。
四万敌军如同潜伏在暗处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绕到了东洲的后方。他们原本向着郊区以及海港进发,似乎要切断东洲的补给线和退路。然而,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时刻,他们突然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东洲边境发起了前后夹击。
东洲守军虽然英勇抵抗,但面对敌军的突然夹击,他们很快陷入了苦战。城墙上的箭矢如雨,城下的士兵们奋力拼杀,但敌军的攻势太过猛烈,东洲的防线开始逐渐崩溃。
戴文知州站在城墙之上,他的战袍沾满了血迹,手中的长剑已经砍出了缺口。他的眼神坚定,即使面对如此绝境,他也未曾退缩。
“为了东洲,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战斗到最后一刻!” 戴文高呼,他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
然而,敌军的攻势如同潮水一般汹涌而来,东洲的守军开始支撑不住。在一次激烈的冲锋中,戴文知州身中数箭,他的身体摇摇欲坠,但依然坚持站立。
“不要管我,继续战斗!” 戴文对身边的士兵们喊道,他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信念。
最终,在敌军的一次集中攻击下,东洲的城门被攻破。戴文知州在城墙上坚守到了最后一刻,他的身体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为东洲的自由和尊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东洲的陷落,戴文知州的殉国,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为悲壮的一页。而在后方的六个县,浮生得知了这一噩耗,他的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愤怒。
“戴文知州的牺牲,我们不能让他白费。我们必须更加坚强,为了东洲,为了所有牺牲的战士,我们必须战斗到底!” 浮生在六县的官员和士兵面前发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
鸿均朝重文轻武的影响很大,从四洲统一,西洲与北洲四国明面上臣服于汉朝,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两方平衡的短暂和平时期,武将普遍缺乏战争经验,士兵也缺乏战火的洗礼。尤其重要的是大多数的武将背后,都有文官的扶持和背景。基于这种文强武弱的情况,因此皇帝官家才想要扶持武将一脉,设想文武制衡,行使帝皇权术。
一、积极影响
1、所谓的重文轻武是用文臣管武将,并且在社会上鼓吹礼教,注重文化发展和商业发展。
2、“重文轻武”,减轻了封建的割据势力,从此以后解决了军人干政与军阀混战、藩镇割据问题。
3、社会相对稳定,文化产业兴盛,国民经济搞得好,言论自由,国民幸福程度高。
4、封建经济在历史时期是最发达的,而且开始实行高薪养廉,在鸿均期产生的起义次数也是历代最少的。
二、消极影响
1、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却很低。为防止将领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局面,将领经常调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缺乏有效的指挥。
2、重文轻武,就是在军事上用在行管内行,并且在教育上断送了国民的尚武精神!
3、繁琐的制度导致将领在遇战事时不敢私自做主,以致经常贻误战机。
4、军队战斗力低,被游牧民族欺负。开始利多,后遇外侵,力不从心。
……
朝堂之上,紧张而庄重的气氛弥漫。战报如同雪花般飞来,每一份都记录着边疆的紧张局势和腹地的战事。宰相覃辉站在群臣之前,他的表情异常严肃。
“诸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覃辉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四国联军的侵略,腹地的骑兵肆虐,这是对我们鸿均朝的严峻考验。”
文官们纷纷上前,他们主张和谈,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当前的困境。武将们则大多沉默,他们知道战争的残酷,但也明白和谈的必要性。
然而,覃辉此次却一反常态,他坚定地表示:“和谈固然重要,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解决腹地的10万骑兵敌军。他们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我们鸿均朝的心脏上。”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文官们不解,为何覃辉会反对和谈,而武将们则开始重新评估这位宰相的决心和勇气。
“覃宰相,您这是何意?” 一位文官质疑道,“和谈可以为我们争取时间,让我们有机会重整旗鼓。”
覃辉直视那位文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毅:“时间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忽视腹地百姓的苦难。10万骑兵敌军带来的伤害,是我们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
皇帝官家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在覃辉和群臣之间游移。他知道,这是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覃宰相,你有何计划?” 皇帝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
覃辉上前一步,他的计划已经在心中酝酿成熟:“官家,我建议立即调动京城禁军和周边地区的守军,集中力量,对腹地的骑兵敌军进行围剿。同时,我们可以派遣使者与四国联盟进行谈判,争取和平。”
皇帝官家沉思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就依宰相所言,调动兵力,围剿腹地敌军。同时,开启和谈,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
随着皇帝的命令,朝堂上的争论渐渐平息。覃辉的决策得到了实施,鸿均朝开始了一场旨在清除腹地威胁和争取边疆和平的双重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