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升任知县
群臣云集,议论声此起彼伏。今日的议题,是关于石岭县县尉赖浮生的政绩评价。
一位文官首先发言,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满:“官家,石岭县地处偏僻,然而近年来却接连出现了贪官污吏,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赖县尉的治理能力。”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些官员的附和,但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另一位武官站了出来,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官家,赖县尉在石岭县的政绩有目共睹。他不仅清廉自守,而且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石岭县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况且,众位同僚,可不要忘记了,赖县尉之前只是虚职,刚转实权县尉不久之事就不提了吗?一个县尉如何能与县里的治理问题挂钩?前任知县与前任县令的贪污腐败以及渎职问题,并非是赖县尉的责任!县尉仅仅是武职。敢问众位同僚,文官贪污腐败导致的治理问题却要武职来背,这是何理?还有王法和天理吗?”
宰相覃辉此时也开口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深意:“官家,赖县尉的政绩确实不凡,但他的前任知县和前任县令都因为贪污腐败而被罢免,这对石岭县的声誉造成了影响。焉知赖县尉会否有不法之举!”
皇帝官家坐在龙椅上,眉头微蹙,他的目光扫过朝堂上的众人,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官家,赖县尉在石岭县的文治武功都有显著成效,他的治理之道值得嘉奖。”一位资深的文官站出来支持赖浮生。
朝堂上的争论愈发激烈,有的官员认为赖浮生的政绩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应该给予提拔;而有的官员则认为石岭县的贪腐问题不容忽视,需要更深入的调查。
朝堂上,赵提刑站在文武百官之中,他的眼神坚定,面对着一些文官的质疑和压力,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官家,石岭县的县尉赖浮生,其为人品德高尚,能文能武,其在石岭县的所作所为,都对得起他的官职。”
文官们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们听着赵提刑的陈述,一些官员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朝堂上的某些文官、武官们开始交头接耳,他们对赵提刑的评价表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认同。
赵提刑继续说道:“臣在石岭县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过程中,赖县尉不仅提供了帮助,还提出了许多为国为民的政策想法,并在物资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在的石岭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已非昔日贪污腐败之地。”
宰相覃辉在一旁听着,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但并未发言。
赵提刑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赞赏:“赖浮生的能力,作为一个县尉,实则有点大材小用。他在石岭县的成就,足以证明他有更大的潜力和担当。”
皇帝官家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审视着赵提刑,最终缓缓点头:“赵提刑,爱卿是朕派下去的钦差,朕相信你的判断。赖县尉的政绩,朕有所耳闻,他的清廉和才干,朝廷应当予以肯定。”
朝堂上的争论暂时平息,但关于赖浮生的讨论却远未结束。赖浮生的名字,再次成为了朝堂上的焦点。
最终,皇帝官家发话了:“赖县尉的政绩朕有所耳闻,他的清廉和能力是值得肯定的。但石岭县的前车之鉴也不可忘。朕决定,派遣钦差大臣前往石岭县,对赖浮生的政绩进行实地考察,再做定夺。”
……
赖浮生在石岭县的政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钦差大人在石岭县的三个月时间里,深入了解了赖浮生的施政细节。
首先,钦差大人注意到了赖浮生对农业的重视。他推行了一系列农业改革措施,如引进新的作物品种、修建灌溉系统,以及提供农业技术指导,这些举措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其次,赖浮生对教育的投入也给钦差大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不仅重建了破旧的学堂,还亲自选拔了一批有学问的先生,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得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教育。
在公共设施方面,赖浮生修缮了道路和桥梁,改善了县内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商贸往来。他还建立了公共仓库,用以储备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在司法方面,赖浮生坚持公正无私,严厉打击犯罪,同时设立了百姓投诉箱,鼓励民众提出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了广开言路。
钦差大人还观察到,赖浮生在处理民众纠纷时,总是耐心倾听,力求公平解决,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信任。
在赖浮生的领导下,石岭县的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社会秩序井然,民风淳朴。钦差大人在报告中写道:“赖县尉在石岭县的政绩,非一日之功,其仁政深入人心,其智慧和勤勉,为石岭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朝堂之上,群臣云集,今日议题的焦点是石岭县县尉赖浮生的升迁问题。皇帝官家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扫过朝堂,等待着群臣的发言。
钦差大人的报告已经呈上,赖浮生的政绩得到了证实,但朝中对于是否提拔赖浮生仍有争议。一些官员认为赖浮生资历尚浅,不宜骤然提拔。
在一片议论声中,五皇子刘礼站了出来,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陛下,赖县尉在石岭县的政绩有目共睹,他不仅改善了民生,还提升了县政的效率。儿臣认为,赖县尉完全有资格担任知县一职。”
五皇子的话语刚落,九皇子刘铠也随即出列,他的支持更是为赖浮生的升迁增添了分量:“陛下,赖县尉的能力和品行在石岭县有口皆碑。儿臣也认为,提拔赖县尉为知县,将是对朝廷和石岭县百姓都有益的决定。”
两位皇子的支持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的代表人物也相继表态,支持赖浮生升任知县。皇帝官家见状,心中已有定论。
“两位皇子所言甚是,赖县尉 的政绩和品行,朝廷应当予以肯定。”皇帝官家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他的决定如同磐石般坚定。
朝堂上的争议逐渐平息,赖浮生的升迁已成定局。五皇子和九皇子的共同支持,不仅为赖浮生的升任增添了正当性,也显示了皇族内部对赖浮生能力的认可。
“众爱卿,赖县尉的政绩和品行,实为难得。朕决定提拔他为石岭县知县,官拜正六品。”皇帝官家在朝会上宣布了这一决定。
朝堂上,尽管议论声四起,但皇帝官家的决定已定。赖浮生的政绩和赵提刑的公正评价,为他在朝堂上赢得了不少支持者。
……
石岭县的田野上,阳光明媚,赖浮生正亲自考察民生与民风。他的足迹遍布每一个村落,与百姓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赖浮生的心中充满了满足,因为石岭县在他的治理下,已经焕然一新。
就在这时,一队快马从远处疾驰而来,马蹄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赖浮生抬头望去,只见一队钦差使者手持皇帝的圣旨,正朝他而来。
赖浮生在石岭县衙门前接皇帝官家的圣旨,被提拔为知县。宣旨的官员面带微笑。
钦差使者在赖浮生面前停下,高声宣读:“鸿均石岭县县尉赖浮生敕。制曰:赖县尉在石岭县政绩卓著,民心所向,特升任石岭县知县,官拜正六品,负责石岭县文治武功。鸿均十四年七月。”宣读完毕后,将圣旨亲手交到赖浮生的手中。
赖浮生恭敬地接过圣旨,然后转身从身边的随从那里取来一个锦盒,不动声色地递给宣旨官员:“钦差远道而来,辛苦了。这是石岭县的一些土特产,还望钦差笑纳。”
宣旨官员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知道这是赖浮生对朝廷使者的一点心意,也是对他辛苦宣旨的感谢。官员笑着接过锦盒,轻轻点头:“赖知县客气了,这是你的荣耀,也是石岭县百姓的福气。”
赖浮生微笑着,他知道这银两不仅仅是对宣旨官员的感谢,更是一种礼节,表达了他对朝廷的尊重和对官员的敬意。
“钦差,石岭县虽小,但民风淳朴,百姓热情。若有机会,还请钦差再次光临。”赖浮生的话语中充满了诚意。
宣旨官员满意地离开了,他对赖浮生的周到和礼貌印象深刻。赖浮生的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宣旨官员的好感,也为他在朝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