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七章 谭板栗给孙子朗读答司马谏议书
夜半时分,那寒风突然间如狼似虎地袭来,就像是把锐利的刀片绑在了每一缕气流上,无情地割刮着人们的脸庞。那冷峻的月光,像是一盏古老的银灯,在黑夜中发出清冷而明亮的光辉,它照耀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寂寥。
当破晓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天际,细雨便如丝如缕地洒落下来,它们在无声无息中滋润着大地,把夜的沉寂和冷淡都洗涤得一干二净。那些雨滴,就像是上苍的恩赐,轻轻地、悄悄地,给世界带来了新生的希望。
及至日中,那金灿灿的阳光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洒满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它驱散了夜的阴霾,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万物在这温暖的光芒中苏醒,生机勃勃,充满了无尽的活力。那些被阳光照耀的生命,仿佛都在向人们展示着他们的坚韧和毅力。
这一切的变化,就像人生的百态一样,充满了喜怒哀乐。有时候,我们会像那夜半的寒风一样,遭受到生活的无情打击;有时候,我们又会像那破晓的细雨一样,得到生活的恩赐和滋润;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像那日中的阳光一样,充满希望和活力,照亮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充满了无尽的可能和挑战,也充满了希望和喜悦。
谭灰晨刚好回来拿车钥匙,他一听到爸爸要讲马上解释道:“《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收录于《临川先生文集》。这篇书信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一封回信,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新政进行辩解,并阐述自己变法的广阔前景。信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怨谤”五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全文立论如金石,句句掷地有声,而措辞又极有分寸,既不伤对方的体面,又坚持己见的正确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谓巧夺天工、妙绝时人。”
谭老爷子听完丢了一串车钥匙给谭灰晨,摆了摆手说:“赶紧去挪车吧!”
谭灰晨走回谭板栗挥了挥手叫两个小孙子赶紧坐下来
一切准备就绪,谭板栗开始了他的演讲:“《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文学家王安。
“好的爷爷知道了你快念吧!”胖粒焦急的说
谭板栗清了清嗓子大声缓慢的说:“胖粒,爷爷这不就开始念了吗?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胖粒和落灰在一旁微笑着鼓着掌,胖粒说:“爷爷,读得真好。”
谭板栗听了非常开心,继续念到:“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胖和落灰听得有些迷糊,胖粒说:“哎呀 爷爷,答司马谏议书中,那几句是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为什么这么说呢?”
谭板栗走到凳子前坐下后看着两个小孙子说:哎呀,胖粒啊,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答司马谏议书里头的事儿。
孙子们,你们看,答司马谏议书里头,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个人的政治观点,那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也合不拢。王安石主张变法,想让咱们大宋国变得更富强;可司马光呢,他就反对变法,觉得还是应该守着老规矩。他们两个人啊,就像那热锅上的蚂蚁,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你问哪几句直接点明他们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的话,就像那直戳心窝子的刀子,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分歧给亮出来了。那是王安石说:“为政之道,贵在变通。”他这话的意思就是,治国理政啊,得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老守着旧规矩不放。可司马光呢,他就觉得:“祖宗之法不可变。”他觉得啊,咱们应该守着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乱变。
他们俩就这么个观点,你说能不有分歧吗?所以啊,这几句话就是直接点明了他们政治上不配合的原因,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这就是为啥这么说的原因啦,胖粒,你明白了吗?
胖粒又问道:“爷爷你讲的真好,爷爷那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哪些呢?”
谭板栗说:“你这丫头,不亏问得个个在点上,不错不错,爷爷这就跟你讲讲,
王安石在给司马光的回信里,对于司马光在来信中给他扣的“生事”的罪名,他是这么反驳的。他说:“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这话的意思呢,就是说,我王安石理财,是为了整个天下,而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去搞这些变法。他又说:“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这就是告诉司马光,改变现有的风俗,制定新的法度,正是现在最急需做的事情。
王安石还进一步解释,他的变法是为了“去冗官,明听讼,变赋役,修守战之具”,简单地说,就是要精简多余的官员,明确处理诉讼的程序,改革赋税和徭役制度,还有加强国防建设。他说这些变法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王安石最后还强调,他并不是像司马光说的那样“生事”,而是在做他认为对的事情,为国家和人民谋求福祉。他告诉司马光,不要因为自己的个人看法就否定这些变法的必要性。
这就是王安石对司马光的回应,你看看,咱们这位王安石老先生是不是很有智慧,很有远见呢?”
胖粒听完,好似一颗饱满的麦粒,沉甸甸地点了点头,她的小胖手小心翼翼地拿着那根棉花糖,像是怕弄脏了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着,那甜蜜的滋味沁入了她的每一个毛孔,她若有所思的想着啥,她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
谭落灰那小鬼,就像一只调皮的呆猴子,他心里想着啥,谁也不知道,他手里拿着风车糖,嘴巴里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他的眼神里闪烁着顽皮和好奇,时而看看这个,时而看看那个,好像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充满了无尽的惊奇和乐趣。
谭板栗老人,坐在藤椅上,看着他那黝黑的孙子,眼神里充满了深深的疼爱和关怀。他看了看谭落灰,然后缓缓开口:“落灰啊,你没啥想问爷爷的吗?”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谭落灰一听抖了抖他印着“the weather is nice on thursday”的条纹短袖套装,思索了片刻,轻声问道:“爷爷,那…这个,哪些句子是全面攻击新法的?
谭板栗缓缓大声的说道:“咱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背景。《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一封信,主要是回应司马光对新法的批评。在这封信中,王安石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改革理念,同时也对司马光的批评进行了反驳。
那么,哪些句子是全面攻击新法的呢?咱们几个一起从爷爷刚刚念的文章来找找看。
有这么一句:“重念蒙君子遇厚于今上皇帝,于反复不宜有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深感皇上的厚遇,所以对于新法的事情,我觉得不应该再有什么异议了。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司马光,你已经享受到了皇上的厚遇,就不要再对新法提出批评了。这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委婉的攻击。
王安石又说:“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句话直接列出了司马光对新法的四大批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王安石认为这些批评都是不对的,因为它们都没有考虑到新法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这句话可以说是对司马光的批评进行了全面的反驳。
然后,王安石又说:“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新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以说是对司马光的批评进行了有力的回击。
最后,王安石还说:“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早就预料到新法会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和批评,但我认为这是改革所必须经历的。这句话既表达了王安石的坚定信念,也可以看作是对司马光等反对者的一种不屑和嘲讽。
这时落灰说道:“爷爷总的来说,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并没有直接全面攻击新法,而是通过反驳司马光的批评,间接地展现了新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胖粒边带着一桃红发饰,边说:“爷爷,答司马谏议书,这文章是在说什么?”
谭板栗笑着说:“爷爷好好给你们解释解,哟,各位看官,今儿咱给您唠叨唠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您说这司马谏议啊,那可是个有名儿的大臣,他给皇帝上书,皇帝看了他的信,就回了这么一篇答文。咱们一起来看看这篇答文都说了些啥。
首先啊,皇帝说:“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
这话儿说得可真委婉,就像是咱们邻居老白跟老范聊天儿,说:“老白啊,咱俩这关系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我发现咱俩有时候看法就是不一样,你说是不是因为咱俩走的路子不一样呢?我想跟你多说说,可又觉得说了也没用,所以就算了。咱这关系这么好,我也不好太冲动,我就把我心里想的跟你说说,希望你能理解我。”
然后皇帝就开始解释为啥跟司马谏议的看法不一样。他说:“盖儒者所争,…”
这段话儿,就像是老白在跟老范解释:“老范啊,咱们儒家的人争论的,最重要的就是名分和实际。名分和实际都明白了,那天下的事儿也就明白了。你现在说我那些事儿,说我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弄得天下人都怨我。可我觉得呢,我这些都是按照皇帝的命令办的,我是在朝廷里商量法度,然后交给有关部门去执行,这怎么能算是侵官呢?我是在恢复古代的政策,为了兴利除弊,这怎么能算是生事呢?我是在为天下人理财,这怎么能算是征利呢?我是在批驳错误的言论,抵制奸佞小人,这怎么能算是拒谏呢?至于说怨我、毁谤我的人多,我早就预料到会这样了。”
最后呢,皇帝又说:“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
这段话儿,就像是老白在跟老范说:“老范啊,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些士大夫们都觉得不操心国事、随波逐流才是聪明的。皇上想改变这种状况,我这就要站出来帮忙。我虽然力量不大,但我愿意尽力帮助皇上对抗那些阻力。那些阻力大了,大家当然会不高兴。就像当年盘庚迁都,老百姓都抱怨,可盘庚并没有因为老百姓抱怨就改变主意。他是按照正义去做事,他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所以不后悔。你如果责怪我在位时间长了,还没能帮皇上做出大事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我承认我有罪。但如果你说我应该什么都不做,就守着以前的老一套,那我可不敢这么做。”
胖粒点了点头笑着说:“哎呀,这答司马谏议书啊真有趣,让想起了咱们家里人的日常,就像老白爷爷和老范叔聊天儿,虽然有时候看法不一样,但最后总能找到个共识,一起玩的。&34;
说完胖粒看着谭老爷子说:“爷爷,那什么是答文呢?”
谭老爷子想着说:“哎,这答文啊,其实就是回答问题的文字,就像咱们聊天儿似的,你问我一句,我回答你一句,这就是答文。不过啊,答文可不是随便什么话都能说的,它得有针对性,得把问题给解释清楚,还得让人家一看就明白。
比如,你问我:“今天的天气怎么样啊?”那我就得看看窗外,然后回答:“今天的天气嘛,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是个好天气。”这也是答文,描述了天气的状况,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今天天气怎么样。
所以啊,答文就是回答问题的一种文字形式,得让人家一看或一听就能明白你的意思,而不是让人家一头雾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这就是答文的要义所在啦!”
这时落灰说道:“司马光,他给皇帝上书,提建议,那就是他的“答文”,回应皇帝的询问或者需求。
爷爷,我知道,除了司马谏议书,还有像诸葛亮的《出师表》,那也是一篇著名的“答文”。诸葛亮给刘备上书,表明自己出兵北伐的决心和策略,那就是他的答文。”
谭老爷子笑着拍了拍落灰的肩膀说:“不错不错还有其他的吗?”
落灰说:“还有咱们熟知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写给他的朋友的一篇散文,描述了岳阳楼的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答文”。
胖粒焦急的说:“爷爷你能给我念念《岳阳楼记》吗?”
谭板栗笑着说:“没问题,你们好好听着:《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说着说着谭板栗的声音越来越大他用她他洪亮有力的声音念叨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胖粒点了点头笑着拍了拍手。
谭板栗缓缓大声的说道:“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落灰一听爷爷念完了马上说:“爷爷,这文章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色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怎么样爷爷我说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