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消停会!搞个发明先
李世民还有事情要做,不得不离开
历史上,贞观年间的李世民,早中期就没有不忙时候
包成粽子一样的姬云只在皇宫修养了一天,就被匆匆送回了家里
并且姬云家被以防止打扰为名,团团围住,许进不许出,一应用品都由专人负责运送
等姬云醒来,三天后才解禁允许上门探望
就是这三天,朝堂因姬云的干扰,造成了大换血。
也不知李世民与崔家达成什么协议,姬云的婚书写好了,一份在崔家,一份在李纲手里
崔莺莺也脱离了家族的禁闭管理,刚获得自由就急不可耐去探视情郎
在乎名分的是崔家,而不是崔莺莺
唐朝女人的霸气侧漏,敢说第二,那只有秦朝的女人敢当第一
秦朝当年想发展,四个方向被堵了仨,只好把西戎给吞并了,国土大增的后果就是,本就没有感染宗教礼仪的原始习惯融合了西戎的习惯,结果更加开放了
秦朝那时三代人住在一间屋里,就算成年结婚,叔嫂还会同室而居。未婚的女子更狠,当街抢男人,完事人家还敢不认账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除了中国人,就是外国人
胡人就是外国人,这个传统一直保留了下去
大唐吸收胡人文化,热情奔放的女子有的是
崔莺莺不在乎名分的原因,除了爱情这个毒药外,还有一个原因,她是外界唯一知道姬云家族血统传承秘密的人
这个秘密关系到姬云家族的延续
也正是这个秘密,让她对姬云的感觉从未动摇过
有了婚书,崔莺莺就是姬家的人,所以她可以大摇大摆上门去,也不用避嫌了,向王云儿学着照顾姬云的起居
女主人的做派,崔莺莺不会使用。在家没个正形的姬云讨厌家里有麻烦事,所以她不会自讨没趣
凤飞飞现在成了崔莺莺与王云儿的关系纽带,这就很戏剧化了
姬云养病的第五天,家里女人没了,她们相约逛街去了
钱进这两天忙着收礼入库。一堆的请帖让他头大,姬云不肯去,但是那些请帖邀约不少都是很有必要结交的对象,管家搞不懂姬云为何全部推掉
姬云没事做,就想着一头百里驴,加一匹宝驹也可以拉车
所以,捣鼓捣鼓马车设计还是可以的
做马车,当然要舒服才行,四轮马车无论是在速度还是稳定性方面都要比两轮马车强
但是中国就一直没捣鼓四轮马车,就是到了清朝也还是用两轮马车
首先在古代人们使用得马车都是木制的,而马车的车轮和车辙自然而然也是木制的
相比较于四轮马车,两轮马车在面对泥泞的这样的路上行走起来要更为快速,而在古代人们所处的环境,官道并没有那么多,作为广泛性考虑,还是两轮方便好使
像当今汽车一样,使用通用型的子午轮胎一个道理
这就造成中国人没给马车升级加技能点,所以转向的问题又制约着中国马车的进化,所以,四轮转向马车到了晚清才被学过来使用
转向的问题对于姬云来说不是问题,分体结构就行
比比划划做出图纸,扔给柳木匠,速速干活
柳木匠回去比划比划图纸,这不就是一板车搭在另一板车上嘛?
费那劲干嘛?直接找板车来,把其中一辆锯得只剩下轮子上头那一节,这个做车头
另一辆板车的板上打个洞,洞用铁皮围上,用u形锥子连接上车头
柳木匠看着不是那么回事,车头一加重,锥子就出来了,自行改良,用木销将锥子下面横插一下
把车厢搬到这新四轮板车上固定。这就齐活了
姬云牌四轮马车一代新鲜出炉了
这破玩意儿柳木匠只捣鼓了不到一时辰而已
找了两匹马拉上试试水,满长安城跑了一趟,效果不错
但是,多俩轮子是吸收了点颠簸,程度有限
转天试试耐久度,继续溜马车
四轮马车古人别说没见过,压根没那种想法
就是历代天子也从来没用过四轮的马车
这是技术和实用性的问题,也不是说四轮马车没有,但是没解决转向问题,虽然有四个轮子,但却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车,要想转向只能靠几头牛生拉硬拽,非常不灵活。这样的四轮车直到建国后五十年代仍在使用
现在四轮马车这种稀罕玩意儿出现了,看着转向还挺灵活,两匹马就行了
车厢上有姬家的家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姬云养病没消停
赚足了眼球,姬云个人觉着第一代四轮马车不咋滴,留着也没用。打发人去程咬金家请程处默来一趟
下人回报程处默不在家
算了,又再次打发人驾着四轮马车送去程咬金家,托他们家的万宝斋代为售卖,作价2000贯起步,一日后,价高者得
接到马车的程家下人不敢怠慢,家主还在上班,报给程夫人知晓就行
姬云出手,不是凡品。盯着姬云的人有得是
四轮马车从出现就很多人在打听,如今要卖出去,想玩点与众不同,这马车就很对路子
最终姬云眼里这四轮破马车卖出了8000两的天价
姬云也没闲着,用以皮带悬吊在无簧板的车架上方式再次捣鼓出一辆四轮马车,而且是欧式的,非常漂亮
姬云舍得用钢铁,车轮加上了轮辐,而不像早期的车轮那样是整个木头块做成的。这种车轮比较轻便,易于操纵
实验过后,这马车二代在平坦的路上效果很好,转向灵活。但是它特别颠簸。
感觉皮带悬吊在无簧板,随着行驶,一上一下就像敲大木鱼,屁股改震动模式了
四轮车的优点是载运量大,运行平稳。
车内坐着崔莺莺她们,加上姬云,外头加上车夫,侧面挂着五名保镖。两匹马依然拉的动
你坐在凳子上,屁股底下一直在敲个不停,加上美女在旁,你会是什么感觉?
唉!差评!又特码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