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毛熊国的来客
自从光麒110型油漆被列入军方战略物资采购名单之后,
油漆这一块的销量终于不用发愁了,
签约的时候,军方代表就给他说过,
继续扩大产能,有多少要多少。
但是,赵简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光麒农用车这块的业务还深陷泥潭之中,一年也卖不出去多少。
之前,农用机械这一块主要以铁锹、镐头、镰刀等农具为主,
赵简穿越过来之后,决心要搞产业升级,
摒弃了之前低端的农具制造,
集合一帮技术人员研制了一款全地形农用越野车,并命名为“沙漠野牛”。
这款车的主要目标用户就是农民伯伯们,用来在田间运输化肥农药和农产品。
可是,这款定价只有两万元的农用车,一经问世却销量惨淡,一年销量只有几百辆。
农民宁愿多花钱买农用三轮车,也不买他这个全地形越野车。
毕竟他这车除了越野性能好之外,拉货拉人都没有三轮车好用。
而如此惨淡的销量也导致农用车这一块业务死气沉沉,一直不见起色。
负责这块业务的老赵多次给他打电话,让他想想办法,但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他觉得自己理念没有问题,
现在种地收入低,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
农村大片大片的土地被承包出去搞集约化生产,
你搞集约化生产,一个人能伺候几千亩土地吗,肯定要用到农用车。
但是他没有考虑到各国国情不同,
华国目前以小农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改变。
因此,推出的这款沙漠野牛全地形越野车肯定不会有太多人买单。
正想着这个问题,他就接到了光麒农机厂负责人老赵的电话,
“老板啊,你快过来看一看,厂里来了个歪果仁。”
什么情况?歪果仁?歪果仁跑华国来买农机吗?
算了,还是去看一看吧。
时间回到一个礼拜之前。
随着进入堑壕战的阶段,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接触线及纵深数十公里内都处于对方火炮打击范围之内,
再加上天气变暖后东欧平原到处都是泥泞,
重型车辆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运用受到较大限制,
由于行驶缓慢,让它们非常容易受到攻击。
大鹅南部指挥所里,
指挥官尼古拉少将怒吼道:
“苏卡不列,这个月我们又损失了三十辆军卡,我们的士兵在前线战壕里挨饿受饥,我们的物资却迟迟运不上去,前线受伤的伤员也不能及时送回来,再这样下去,仗还怎么打?”
面对尼古拉少将的怒吼,一众军官们面面相觑,但是谁也没有办法。
毕竟谁都知道,打仗打到最后,拼的就是后勤,
因此双方都盯着对方的运输车辆去打,可是打着打着,大鹅却哭了。
他们的汽车工业受到大环境影响一直在萎缩状态,工厂技术人员流失,设备老化。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部件和设备等方面依赖西方。
危机之后,他们被全面禁运,这几乎让他们的汽车工业陷于瘫痪状态。
别说研制生产新的车辆,就是现有车辆的维护和保养都成问题。
因此虽然说他们继承了前国绝大部分遗产,但是这仗打着打着,也快要遭不住了。
这时,一旁的参谋瓦西里上校建议道:
“将军阁下,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东方华国那里进口一些便宜的军用卡车呢?”
尼古拉少将长叹一口气,说:
“你以为这种办法上层没想过吗?那些该死的华国人,表面上与我们睦邻友好,实际上巴不得我们在这泥潭中越陷越深!”
“他们打着止战劝和的旗号,禁止国内企业向我们出口军事装备!”
“而他们的商品,则趁着西方企业撤出我国的空档,全面占领了我国市场。”
“蒲亭大统领多次请求华国军事援助,都被他们以和平为由给拒绝了!”
指挥所里,一众军官沉默了,尼古拉少将所说的他们也有所耳闻。
“将军阁下,我有一计,可解当前困局!”
情报部门的负责人阿列克谢上校说道。
尼古拉少将闻言看了过去,皱着眉头说道:
“你说说看。”
“是这样的,将军,我们的情报人员近期在华国发现一种小型全地形越野车,这种车长335米,宽为18米,配备1台1000cc排量85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最高行驶速度可以达到80公里每小时,涉水深度可达 04 米,车后还有一个货斗,负载能力为 550 公斤,全车总重量为 1600 公斤,货斗还拥有自卸能力。”
“而且,这种车体积小、重量轻,目标特征小,不容易被发现,战场生存能力强。车辆机动灵活,越野性能好,能够在泥泞的原野上疾驰。”
说着,阿列克谢掏出一张相片递给尼古拉少将,
尼古拉少将仔细看了半天,这辆车外观上与华国军方装备的山猫全地形车非常相像。
“这种军事装备,华国肯出售给我们吗?”
尼古拉疑惑的问道。
“将军阁下请放心,这不是军事装备,这是华国一家工厂生产的农用车辆。”
阿列克谢解释道。
“农用车辆?”,尼古拉一脸你特么在逗我的表情。
”是的,将军阁下,这确实是农用车辆。我们完全可以以进口农机的理由大规模进口这种车辆。”
阿列克谢兴奋的说道。
“阿列克谢上校,我将向莫斯科汇报,争取全权委托你与对方联系,这种车有多少我们要多少,价钱不是问题!”
尼古拉少将也十分兴奋,如果能够采购一批这种车,那将大大缓解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而且这种农用车再贵也贵不到哪里去,战场上损失点完全不会心疼。
于是,一个礼拜之后,毛熊在华特工亚历山德罗夫来到了情报中所说的西京市光麒农机制造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