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嬴政:和我一起群殴李世民 > 第122章 儒法论战一

第122章 儒法论战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汴梁学宫前的布告栏,一则劲爆消息张贴出来:儒法两家将于三日后在书院内论战。

    七国聚集在汴梁朝圣的十几万名士子沸腾了。

    他们等这一天已经太久了。

    自打诸子复生齐聚东京以来,汴梁城就成为七国瞩目的临时文化中心。

    无数士子自带干粮前往赵宋,只为聆听孔子圣音。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一些对儒家学说信仰不那么坚定的,在接触了其他学说后,开始转入法、墨、道等各家门下。

    尤其是墨家,在充分展示强大动手能力,接二连三扔出各种划时代发明的情况下,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身其中。

    法家的商鞅也在秦国大力支持下,带出了第一批信徒。

    而道家的李耳则得到了张良等一众汉初黄老集团的支持。

    不过令朝圣学子们失望的是,他们期待的夫子讲学、百家论战却一直不见踪影。

    孔丘、商鞅等人现世已经半年多,却很少在人前现身。

    为啥?忙着汲取精神食粮。一个个夜以继日,全都在国家图书馆泡着呢。

    额,也不对,有位叫管仲的老兄就没那么敬业,时常带着赵大赏赐的美婢出城郊游,或是出入东京城高端会所,欣赏歌姬曼妙舞姿。

    至于开销,呵,开什么玩笑?能被祖师爷光临,那是会所无限的荣耀。

    什么都不要说,免单,绝对的免单。最好的舞女献上来,祖师爷看上哪个,尽管带走。

    就算老人家想让老板上台表演钢管舞,那也得高低上去整一段。

    就这样,大宋国乃至七国最高等教育学院的校长享受着无边的快乐生活。

    小日子过的,比当年跟着姜小白还要滋润。

    毕竟,春秋那会可没有后世那么多好吃好玩好用的物件。

    经历数月的苦修之后,可能是挑灯夜战拜读了两千年来的无数典籍,孔丘和商鞅觉得自己的理论水平更上一层楼,能够经得住历史的检验了,两位大神终于决定出山来一场世纪之战。

    论战的消息引爆了整个东京文化圈,并以极快的速度向周边扩散。

    就是时间太过紧张了些,致使没来得及赶上的各国士人痛心疾首,大呼可惜。

    许久不曾现身的影仙子也在诸位大贤拟定论战条目的时候突然显圣,给了个锦囊,吩咐当日打开作为辩题。

    众人自然少不得邀请上仙观看论战,一向好热闹的小影却选择了拒绝,而后倏然消失不见。

    大佬的战场,要是神仙降临,那不是把几位的风头给抢了。一众人等是看仙子还是听诸子?

    让东京城里的追星人士开心的是,在影仙子的建议下,论战地点由室内改为室外,广大儒家学子终于有机会见到几个月来一直深居简出、卧室图书馆两点一线的孔夫子了。

    三日的时光匆匆而过,万众瞩目间,论战如期举行。

    老天爷倒是很给面子,来了个上好的晴天。

    没有夏日的酷烈,也不见冬日的冰寒,汴梁学宫前的广场上将迎来儒法两家的唇枪舌剑。

    尽管周围人潮汹涌,街边酒肆二楼高朋满座,甚至民居的墙头上都站满了士子,禁军围起来的场地中央依然宽敞。

    高台的北面,赵宋官家和学宫祭酒对立而坐。

    赵匡胤自不用说,一身有别于平日戎装的礼服,穿在胖大的身材上,倒是颇具威严。

    管仲也一改往日的放荡不羁,端坐于上首,准备主持事宜。

    挨着主座的就是今天的两位主角,儒家创始人孔丘和法家杰出青年商鞅。

    二人相对一礼后,默然落座。

    再往下,则是另外两位大佬,道家创始人老子和因为实现人类飞天梦想又狠收了一波粉丝的墨翟。

    虽然二人这些时日都很忙碌,但是儒法对撕的盛况可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

    四位大佬的后排坐着些自家学派的领军人物,或是这些日子以来新收的弟子。

    比如老子身后的张良、司马季主;墨子身后的郭守敬;孔子身后的黄宗羲、王夫之、方以智;商鞅身后的张苍、顾炎武等。

    大势开启的时刻,顾炎武正在北上山海关凭吊古战场的路上。

    在见证天下剧变,放下反清复明的心结后,听闻夫子复生消息的顾炎武南下东京,想要聆听圣人教诲,解心中疑惑。

    结果没有见着夫子,却在机缘巧合间遇到了大神公孙鞅,一番交流后,为其所折服,成为法家的忠实追随者。

    此时黄宗羲正盯着顾炎武这儒门叛徒,面色不善。

    顾亭林也丝毫没有畏惧地对视,倒让夹在中间的方以智有些难做,只得苦笑不语。

    谁让这二位都是自家好友呢,难办。

    至于顾炎武投身法家的事,方以智倒是并不太在意。

    这位写出物理小识的大家本身就对墨家、西学颇感兴趣,并不是死抱着儒家经典的原教旨主义者。

    四位大佬再往下,却是五排横坐,那是各国使节、赵宋达官显贵所在,大清国的两位也赫然位列其中。

    只是跟先前不同的是,胤禛和张廷玉二人竟是身着右衽汉服,扎发髻。

    却不知道这身装扮传到康熙耳中,老爷子会不会大发雷霆。

    老张同志听到四爷弃僵尸装、换汉家衫参加盛会的建议后都惊呆了,恨不得当场抽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自己怎么就这么贱,非要上赶着跟冷面王一起出使,结果一路上这位爷不停犯中二病,奇思妙想一个接着一个。

    张廷玉竭力劝说下,胤禛的倔脾气也上来了,最后一句你不穿我穿,拂袖而去。

    可怜的老张同志能怎么办,只能跟着这位爷一起当个显眼包呗。

    台上一些不友好人士的蔑视眼神和台下什么沐猴而冠之类的窃窃私语都不过是小事,回去后如何跟陛下交代才让张廷玉伤透了脑筋。

    不管张同学心中是如何的凄凉,随着两名记录员摊开宣纸,准备好笔墨,这场文化界的盛事即将拉开帷幕。

    万众瞩目中,主座上的两位一番谦让后,汴梁学宫祭酒管仲起身,拿出仙人所赐锦囊,从里面抽出一张纸条。

    周围的士子俱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管子公布辩题。

    看着眼前七歪八扭好似开蒙小儿般不忍直视的丑字,管仲嘴角略微抽搐了下,很快又恢复严肃,高声念出来:

    “辽东女真,丁不过五六万,口仅只三十万,而能多次击败两万万人口之大明,最后入主中原,逼迫数百倍丁口之汉儿剃发易服,其因为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