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尘埃落定
当夜,省城西安一片混乱。狼狈败退回去的八旗兵带着家眷夺门而逃。追杀而来的秦军连夜夺城。
普通百姓家门紧闭,祈祷不要被战乱波及,一些为非作歹之辈趁机放火作乱打家劫舍,却被赶来的秦军连同逃窜的八旗中人一并收拾了。
也有那投了秦军的绿营兵、汉八旗四下寻人喊话,安抚亲眷的。
纷闹持续了整整一夜。等到天亮,西安城中才稍稍恢复平静。普通百姓悄悄地从门缝里偷窥入城的秦军,绿营俘虏们被指使着清理街道上的杂物,横七竖八的尸体被抬到城外乱葬岗。
一场大乱下来,三千八旗兵逃走的不足八百,满城中的家眷也死伤极多。虽说此时入关时日尚浅,关外风俗尚浓,满蒙健妇亦多能驭马,但是仓促之间,扶老携幼,又有几人能在追兵手下逃得性命。
满城上万家眷,除却被投诚的八旗汉军寻得的,其余能逃出生天不足两成。好在其余人等,就是被抓到了也未必没有活路。
秦军跟这些金钱鼠尾的辫子军可没有什么血海深仇,杀人砍头不过是求个战功罢了。
实际上要不是八旗兵在满清这边的待遇太好,始皇帝都想招降一批收为己用。弓马娴熟的战士在古代可是吃香的很。
可惜这一年合大几十两的高薪让嬴政绝了这个念头。这个性价比,不值得。
有这个待遇,我给自家人不香吗?非要用来招募胡虏?弓马娴熟的良家子,我大秦多的是,配上盔甲钢刀,不输任何人,欠缺的不过是使用新式装备的经验罢了。
也就是炮队的那些技术兵种值得下血本拉拢,其他人,宰了也就宰了,不心疼。
八旗兵没有收降的价值,他们的家眷们倒未必都要屠了。
始皇帝时候,中国还没有经历过人口过剩的时候,对于从战国时代走出来的老秦人而言,人口并不是负担,而是宝贵的资源,似后世一般提倡寡妇守节的破事,压根就是天方夜谭。
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开什么玩笑。汉武帝老妈再嫁还能当皇后,曹老板最喜欢的就是人妻。明清这帮子怂货,一点都不晓得少妇的好。
满城里那么多大姑娘小媳妇,赏赐给将士们多好。
于是除却战乱中死于非命的,倒还有不少满蒙家眷活了下来,大部分都是些健妇,成为了大秦将士们的战利品。
整个西安城在惴惴不安中迎来了新主人。接下来的几日,西安府的大小官员,除却少部分自杀殉国的,多数都如十几年前一般,选择了投降。
对于其中很多人来说,这都已经是第三次改换门庭了,先投顺,再迎清,如今降大秦也是毫无心理负担,业务熟练的很。
只是这些试图主动联络占领军的官员们却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虽然走了投降绿营兵的渠道,见到了先锋都尉,但是这汉子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的,既没有大加抚慰,也没有封官许愿,只是让他们回去好生候着。
大小官员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私下里暗戳戳地表达了对入城秦军的鄙视。
人家满清这样的鞑虏还知道拉拢士绅,安抚官吏,一个先锋武夫竟然高倨而坐,举止粗鄙,丝毫没有对士大夫的敬畏,真真是岂有此理。
若是这什么劳什子大秦上下都是这般做派,想必也会如大顺一般,不过昙花一现。
听投降的绿营兵传言,这些粗鄙武夫乃是始皇降世,携威而来,一众官员不敢断言是否虚妄,但若真是如此,那也怪不得秦国二世而亡。
轻贱士人,侮辱官绅,这大秦,亡得不冤。
始皇帝并不知晓这些前朝遗老们的抱怨,也从来没有启用他们的打算。
大秦自有一套官僚体系制度,迥异于满清,这些科举出身的官绅们在嬴政看来并没有什么鸟用。
这些日子,好学的祖龙可是废寝忘食好好地研究了两千年来的历史,尤其是对顺治年间的政治制度有了基本的了解。
在嬴政看来,这套体制着实把制衡之道发挥到了极致,大小相制、内外相制、文武分制,最大限度地分散了各级官员的权利,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威胁皇权,只能求皇帝来做终极仲裁。
果然是发展了两千的政治制度,成熟性无以伦比,可以有效避免诸侯纷乱、藩镇割据、豪强作威、后宫干政、外戚擅权、太监祸国、武将篡位,真不愧是集两千年的政治智慧之大成。
然而,有得必有失,打满了补丁的政治制度看似无比圆满,但是背后的代价却是僵化。
为了达到避免各种政治风险的目的,最高统治者让出了巨大的利益用以拉拢中下层统治阶级,扩大自身的统治基础,最显著的后果便是皇权不下乡。
帝国官僚体系的触角根本无法延伸到基层,地方上完全是靠乡绅自治,大量资源被地方大户吞噬,中央仅仅能榨取到少量的资源。
若是在和平时期,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列国纷争,始皇帝恨不得把最后一粒粟,最后一尺布,最后一两铜铁收归国有,又怎么会允许乡贤们侵吞国家利益。
而秦制就不一样了,与明清简直是两个极端。大秦历代君王想尽一切办法把资源集中起来用来发动战争。
二十级军功爵便是这种古典军国主义体制的巅峰之作。
用丰厚的奖励来激发热血男儿的战斗积极性,用代袭降爵、强制分家保证地方上无法形成能对抗中央政策的强有力豪强,由军功、保举、吏道等方式选取地方官僚,形成一张严密的网络,保障国家对基层的掌控,最大限度的汲取人力物力资源。
以前始皇帝对大秦的制度信心百倍,但在看了后世的历史后,祖龙也明白了秦制的重大缺陷。那便是,统治基础太薄弱了。
二十级军功爵让占人口大多数的被统治阶级为之疯狂,充分调动他们为国效力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为了保障有足够的土地而施行的降爵制度和各种严刑苛法却大大得罪了统治阶级。
刘邦一个楚人为什么能得到老秦人的拥护?因为他一口气封了三位数的彻侯,还是世袭的那种。
而大秦呢,哪怕是灭亡六国这么多重大战役,也不过封赏了个位数的代降侯爵。这么两相比较,大家伙自然知道选谁了。
也就是赵高只会玩弄权谋,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政治。
要是这个死太监能像刘邦那样给军方和朝官封侯许愿,再允许民爵不必降两级世袭,那估计大家伙会求着这阉竖登上至高的宝座,来保护大家的既得利益。
所以说大秦的制度实在是太吃皇帝了。但凡有一个皇帝不成才,那就很容易大权旁落,为权臣所乘,就像西汉的王莽一样。
但是嬴政可不打算学刘邦。封官许愿一时爽,后面尾大不掉就难搞了。
大批既得利益者必然会占据更多的财富,阻断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影响国家战斗力。
后来汉武帝为什么一口气把列侯撸了个七七八八,难道真的是因为“酎金不如法”吗?
也就是那会大汉已经开国百年,武帝又武功赫赫威加海内,这才能压住这些列侯。否则,换成个庸主,敢这么玩简直是找死。
始皇帝已经决心在新土地上继续实行秦法,哪怕开始时定然会水土不服,哪怕地方乡绅必然会作乱致使统治不稳,祖龙也依然会坚定地推行下去。
就像当年的商鞅变法一样,初始之时定然免不了血腥,但只要推行下去,国力之强将不可同日而语。
那些个乡绅若是识相也就算了,始皇帝也不是不能给他们机会,让他们为大秦效力。
新占领地区语言不通,很多时候还是得靠这些识字的乡绅来辅助管理。但若是有异心,嘿嘿,将士们的戈矛早就饥渴难耐了。
大秦虎狼之师可不是白叫的,杀降屠城的事可没少干。秦军甫一光临新土,便有将领嚷嚷着屠光这些“胡人”,把土地清理出来,再徙民于此。
最后没有施行,也不是秦军发了善心,而是一来担心如同当年长平之屠,激得当地人死命反抗,二来则是发现了这些土著的巨大价值。
小两千年的时代差距,让始皇帝很快意识到新占领区人力资源的巨大价值。
大炮火铳、铁甲钢刀反曲弓、马镫马鞍马蹄铁、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偏厢车独轮车、棉花,各种新式玩意层出不穷。
对应的炮兵、铁匠、木匠、皮匠、硝匠、织工各种技术人才很是吃香。
不光是炮兵、匠人、织工之类的技术性人才,哪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户,在大秦治粟内史眼中,那也是个顶个的香饽饽,做个力田之类的乡村农官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