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农业
吴年喜了一会儿,渐渐冷静下来。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抬头对太监道:“让制造局的官员在乾清宫候着。”
“是。”太监应了一声,转身下去了。
吴年转头看着拿着镜子,照自己脸蛋的柳香,笑她臭美。她也不生气,乐呵呵的。
过了一会儿,吴年带着内务府太监离开了坤宁宫,移驾前边的乾清宫。
乾清宫内。制造局的两个官员,一左一右的站着。见到吴年进来,二人立刻行礼。
不等他们行礼,吴年挥手说道:“免礼。”
来到御座上坐下后,吴年单刀直入道:“玻璃制造的不错。相关的官员、工匠,都给予赏赐。”
“玻璃的产量怎么样?”
就像水泥,刚开始创造出来的时候,产量很小。经过工匠持续不断的研究,再加上人员增多,水泥产量逐年上升。
大概。
目前玻璃的产量也不会很大。
“回禀陛下。目前玻璃的出产很少。”右边的官员,弯腰对吴年行礼道。
“嗯。”吴年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失望。
想了一会儿后,吴年转头对内务府太监说道:“玻璃你也看到了。这透光的,用来代替纸糊。内务府更换皇宫内的所有门窗。”
“然后派人把大汉朝的王爷、勋贵府邸,全部换上玻璃。”
“把玻璃的盘子,也分给王爷、勋贵一些。”
“还有镜子。”
“让他们邀请乡绅、员外、官员来自己家看看。拿出玻璃盘子盛糕点招待。”
“让他们的女眷,邀请夫人、小姐欣赏镜子。”
“再在都城内开二十家玻璃皇店。卖玻璃。”
“做生意嘛。得宣传一下。皇家与王爷、勋贵用的东西,不用说都是好东西。不需要多久,大汉朝的商人,甚至楚国、西南土司、西域国家的商人,都会蜂拥而至。”
“玻璃的生意,是暴利。”
“让内务府的人手,做好捡钱的准备。”
吴年的脸上,露出了笑意。两字儿,奸商。
“是。”内务府的太监,一听这话立刻懂了。制造局的两个官员,反而有点迟钝。
随即。制造局的官员、内务府太监都离开了。
吴年坐在御座上,心中盘算。
刚花出去了五百两银子,购买民间粮食。玻璃一出,不仅能赚回来,还能大赚一笔。
等有了钱,就拿出来治理黄河、治理黄土高原。
多拨给军费,改善将士们的伙食。
也可以给一些穷地方免税。
钱是好东西啊。
放在仓库里吃灰,太可惜了。
吴年的意志,在大汉朝是至高无上的。内务府的太监办事,畅通无阻。
这偌大的都城内,立刻掀起了一阵玻璃风。
皇家、王家、勋贵们使用的玻璃盘子。那透明的玻璃窗户。还有那最最关键的,可以照的很清楚的镜子。
顿时在整个都城上流社会,引起了轰动,继而扩散。
乡绅、土豪、员外等中上层有钱人,都对玻璃趋之若鹜。制造局的官员、工匠,加班加点制造玻璃。
都城内的皇店,很快开起来了。
一时间。玻璃店铺外人山人海。因为每天出产有限,都是早早卖完了。买到的欢天喜地,买不到的捶胸顿足。
正如吴年所料,一些西域的商人、西南土司的商人。
还有越南的商人等等,都参与了进来。
西域的商人拿着宝石、黄金来购买玻璃。
西南土司、越南的商人,拿着象牙、玛瑙、翡翠来购买玻璃。
而玻璃这玩意。与瓷器是一样的。材料是沙子。
吴年用沙子制造的玻璃,不仅收割了本国有钱的员外、土豪、乡绅这些人,还顺便收割了一次国外的商人。
现在大汉朝与斯拉夫人属于敌对状态,没有经贸往来。
但是斯拉夫人完全可以通过西域这条路,得到玻璃。
对于欧洲人来说。华夏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都是贵重紧俏商品。
吴年相信。斯拉夫贵族,见到玻璃镜子,也会发狂。然后乖乖掏钱购买。从某种意义上,玻璃这个东西,是趴在斯拉夫人身上吸血虫子,能立下大功。
不过。这些事情,吴年不管。都是内务府的太监在办。他更关心的是把透明玻璃,制作成玻璃大棚。
农业。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
都城内。空中下着小雪,寒风凛冽。
街道上的行人,较平日少了许多。但是玻璃店铺前,仍然是人山人海。有商人是亲自上场,有商人是派遣家奴蹲着。
买玻璃。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停靠在角落处。有百余人护卫。
吴年掀开帘子,看了看远处的玻璃店,微微一笑,放下了帘子,下令护卫往城东而去。
楚国的权贵。
还有道君皇帝的皇庄。
都城外抄没的田亩实在太多。吴年分了许多田给功臣名将,但是他的皇庄还是遍布直隶。
东南西北都有。
城东的一座皇庄,叫上林皇庄。
由一座庄园,一些民房组成,有田两千多亩。
队伍很快来到了皇庄,负责皇庄的太监率领了庄丁,出门迎接皇帝。
吴年下了马车,看了看太监,是个老太监。
“你叫什么?”吴年问道。
“回禀陛下。老奴是秦珲。”老太监恭敬回答道。
“嗯。”吴年嗯了一声,然后与老太监一起进入了皇庄,先看了看正在建造的粮仓。
目前内务府已经出手购买粮食了。
与朝廷的力量一起,稳定民间粮价。
参观了皇庄之后,吴年有与秦珲一起来到了目前正在试点的玻璃大棚处。
吴年对玻璃大棚的技术不是很懂,但也知道,关键是密封。因而这座玻璃大棚的建造,用了许多的土办法。
动用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终于建造起来。
目前大棚已经在运作。
吴年带着大内侍卫、秦珲进入大棚内,露出了满意之色。
大棚内布满了绿色。
虽然有大棚,温度相对较高。但不能随便乱种。
目前大棚内种的农作物,都是耐寒的。
吴年很满意。
秦珲已经见怪不怪了。这玩意是他督造的。
但是随从的大内侍卫、太监们,则是一脸目瞪口呆。
我们看到了什么?
大冬天长出庄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