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朝廷借种子
欢喜见奶奶那么在乎她,对着奶奶哈哈大笑露出四颗大白牙。“大哥,好。”
玉顺冲欢喜竖起大拇指,妹妹真好,关键的时候不告状。
“我的乖孙女,没事就好,我刚才好像听到你的哭声了。”冯老太见孙女笑的开心,也就放心了。
“刚才妹妹可厉害了,已经能走两步了。”玉顺鼓励着妹妹。
冯老太听了可高兴了,“啊!我家喜宝能走两步了?”
这就拉着欢喜表演,直接把她放到炕边站着,然后朝她摆手,示意她走过来。
玉顺也站在一旁鼓励,“妹妹学刚才走,大哥哥在一旁保护你,绝对不让你摔倒。”
欢喜盯着他们,学走路不能慌,要稳,刚才摔了一脚心里有了阴影,不过仔细想想,刚才摔倒也没感觉疼,只是被吓着了,个子矮又胖摔倒也没事。
鼓起勇气,大胆的朝前走,大不了再摔倒。直视前方朝着奶奶迈步,
“一步,两步,三步,四步。”
有了刚才的教训,玉顺站在一旁护着,身子只要一倾斜,他就能接住。
“奶,妹妹能走四步了?”
进步真是大,刚才走了一步就给摔倒了。
冯老太抱着孙女更是高兴。“我家小喜宝已经能走四步了,哈哈哈……。”
欢喜趴在奶奶的怀里心脏怦怦跳,还是有些紧张。
就在他们欢呼时,冯老大跟冯老二走了进来,“娘,什么事那么高兴?”
“老大,老二回来了,喜宝能走四步了。”
冯老太赶快跟两个儿子显摆。
冯老二一听高兴,直接把欢喜抱在怀里。“喜宝都能走四步了,真厉害!”
“二伯,好。”欢喜在冯老二脸上亲了一口。
冯老二可高兴了。“喜宝好,二伯以后赚了钱给喜宝买好吃的。”
欢喜不客气,“好,吃糖。”
冯老大把欢喜接过来,“喜宝,二伯好,大伯可好?”
欢喜趴在冯老大的额头上也亲了一口,“大伯好,吃糖。”
冯老太一听也是笑哈哈,“ 大伯今天高兴忘记买糖了,下次去城里一定给喜宝带吃的。”
“好。”欢喜点点头,吃糖,学孩子的样子还真像。
冯老太听有高兴的事情,那一定是能买到种子了。“老大?员外们愿意卖我们种子?”
冯老大高兴的道:“是朝廷借种子给我们。”
“借种子?”冯老太高兴的直接坐到炕上,还有这样好的事情。
冯老二接着说。“朝廷也不是白借粮,春天借一斗出去,秋天还两斗,并且今年免税。”
“免税?一斗还两斗,这也太划算了,种子也要不了多少,今年如果是个丰收年,一定能存下不少的粮食。”
他们家一共四十亩田,还有二十亩田是免税的,老大是秀才,秀才可以免二十亩的税。
“是啊!听说这两天种子就能到了,娘我们要准备翻地了。”
冯老二也是高兴,田已经空了两年,不能再空了。
冯老太立马来了精神,“牛现在没了,从明天开始,老四跟大小子们都去田里翻地,要提早做准备。”
如今没了牛,只能辛苦儿子跟孙子们了。
一想到牛就生气,尽管还是慌年她也是极力保护牛,谁知牛生病死了,以后还要重新买牛,家里毕竟那么多的田。
冯老大上前出主意。“娘,我听说如今的骡子才六两,要不我们买头骡子吧。”
冯老太一听是划算,平时骡子都是八九两,六两是划算,“好,老大你明天带老二去买骡子,回头你们去县城也能用上。”
如今手里的银子少,要是银子宽裕都能买两头骡子,一头给老大去县城用,一头留在家里用。
“好,我明天就带老二去镇上看看。”
他们正高兴的计划着,村长刘子民慌张的走进了院子。
“冯婶子在家吗?”
冯老二一听是村长就迎了出来。“村长大哥,赶快屋里坐,我娘在屋里。”
村长被带进屋子坐下, 这才把好消息说出来。“冯婶子好消息, 朝廷借我们种子,后天就会分发到我们村,冯婶子你们家准备要几斗种子,我来记一下。”
冯老太他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带来的消息还真是真的。
“回头我们来仔细算一下,然后让老二去你们家告诉你。”
“好,冯婶子,这次朝廷可不是白借给我们粮食,借一斗还两斗。”
“好,两斗就两斗。”
反正种子也用不了多少。
村长站起身就要走。“冯婶子你们要尽快统计出来,我还要通知其余人家。”
“村长辛苦了,我们马上来算,算好就告诉村长。”
“好,好,冯婶子留步。”
“村长慢走。”
“老二你现在去找老三,平时田里的事情老三管的比较多,你找他尽快算出来。”
冯老太高兴,恨不得现在就拿到种子。
“好的娘, 我现在就去找老三。”
冯老二此刻浑身是劲,朝着后面的菜园子跑去。
欢喜趴在冯老太怀里,也非常高兴,秋天丰收,大家就不用那么辛苦,天天朝山上跑了。
村长高兴每家通知,有种子,又风调雨顺这是农民最想看到的。
农民只要有地种,有吃的,就很开心。
虽然是后天种子才到,田里已经开始忙开,已经慌了两年,大家脸上都带着 笑容,总是有个盼头。
欢喜被奶奶也带到了田里,头上带着帽子,脖子上也围着围脖,身上还穿着小花棉袄。
尽管是春天,孩子跟老人仍然穿着棉袄,只是那些男人已经把袄子脱了,有的就穿着一件衣服在田里干活。
种田虽然累,但很开心,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欢喜跟奶奶在田头指挥,可高兴了。
欢喜一会唤爹,一会唤娘,再一会唤大伯大娘,二伯二娘,可把她忙活坏了
小子们都来田里帮忙,就连童生玉顺都来田里帮忙。
第二日冯老大就到集镇上买了一头骡子,用了六两银子。
家里有了骡子,速度能增加两倍,家里虽然有四十亩田,家里劳力多,现在又加上一头骡子,翻地的速度还是别人家的快。
现在村上就村长家有头牛,其他家的牛骡子跟驴在这荒年不是被饿死,就病死。
人吃人的荒年,哪还有心思管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