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庶子无敌 > 1156【金刚怒目】

1156【金刚怒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纵观煌煌史书,朝堂上永远不会风平浪静。&13;

    浑浑噩噩混吃等死的糊涂官儿终究是少数,大权在握青史留名才是大多数朝臣的毕生追求,在刘贤看来这便是最近朝争汹涌的根源。&13;

    裴越与萧瑾是如今大梁军中最粗的两棵参天大树——裴越倘若再进一步意味着谷梁必然会卸下军职,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最近参与进这场争斗的官员,无论他弹劾的是哪一位,归根结底是想要在另一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13;

    普通官员想要出人头地极难,三年一次磨勘与考评,最低也要拿到“中上”的评价才有资格进入擢升的序列。即便考评优秀也不一定能够飞上枝头,因为朝堂上的位置历来固定,而且越往上越稳定,一般在王朝末期才会出现一年三执政两月一军机的诡异状况。&13;

    像洛庭这般刚过四旬便进入中枢的实属异类,至于裴越这位年方弱冠的国公更是前无古人。&13;

    因而很多时候弹劾重臣便成为中下层官员晋升的捷径,太宗朝便有一位侍御史成功扳倒任人唯亲的吏部尚书,从此声名大振官运亨通。太宗皇帝虽然内心里不喜这位诤臣,却仍旧对他委以重任,因为这样的臣子乃是肃清吏治的一柄神剑。&13;

    后人不识先贤的良苦用心,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偏,满口仁义道德忠君为国,实则依旧是邀买清名蝇营狗苟。&13;

    刘贤自然厌恶这等蠹虫,但考虑到自己还未完全掌控住朝廷,所以暂时不打算大开杀戒,只不过是暗暗记下那些人的名字,等将来一并算账。&13;

    然而此刻荆楚的禀报却让他心中的怒火猛然升腾,几乎难以克制。&13;

    朝争攻讦和勾连敌国奸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任何一位有志君王都无法容忍后者。&13;

    于是满殿朝臣只听得皇帝陛下冰冷的声音传入自己的耳中:“说说看,是什么人在勾结敌国细作。”

    &13;

    自登基以来,刘贤始终秉持礼贤下士的行事风格,对待年老重臣更是敬重有加,从未显露过此刻这般铁青的脸色。&13;

    荆楚垂首应道:“启奏陛下,卫国公遇刺之后,太史台阁奉旨缉捕刺客,同时也未曾放弃对敌国探子的追查。从四天前开始,台阁发现部分朝臣的府邸内出现异常状况,这些官员收到大笔金银贿赂,其中一部分人参与到针对襄城侯的弹劾之中,也有一小部分人选择弹劾卫国公。”

    &13;

    他顿了一顿,没有理会后方传来的骚动,平静地说道:“陛下,台阁一处和三处在很早之前便注意到,都中有些人身份和行踪极其可疑,只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故此一直没有动作。这几日那些人勾连朝臣,意在挑动卫国公和襄城侯之争,台阁已经掌握一部分证据。在臣入宫之时,一处和三处在西城与南城各处同时出手,这会应该收获颇丰。”

    &13;

    殿内的气氛无比紧张,有人面如土色瑟瑟发抖,也有人神情凝重目光幽深。&13;

    刘贤一字字道:“朕问的是,这些收受贿赂的官员姓甚名谁。”

    &13;

    荆楚愈发低下头,徐徐道:“回禀陛下,根据台阁目前所掌握的证据,计有十四位朝臣存在勾连敌国细作的嫌疑,分别是吏部稽勋司主事徐赟、吏部文选司郎中蔡均、御史台侍御史瞿清、国子监四门馆博士李芝隆、户部内仓主事段志章、大理寺评事钱广……”&13;

    他每说出一个名字,承天殿内的空气便冷了几分。&13;

    左执政洛庭与旁边的韩公端对视一眼,心中尽皆生出怒其不争的情绪。&13;

    这十四名官员皆非重臣,官阶在正六品到从四品之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较为年轻,而且此前官声还不错,换而言之就是能吏中的储备之选。若有一个合适的契机,他们或能扶摇直上,迈入真正的高官序列,成为治理国家的参与者。&13;

    “启奏陛下,臣之所以要弹劾襄城侯,并非是因为卫国公遇刺一案,而是臣查到襄国府子弟欺压良善,这件事虽然不是襄城侯亲自所为,却也能证明他治家不严!陛下,臣从未收过荆大人所言之贿赂,更不可能勾结敌国细作!臣冤枉啊!”

    &13;

    开口之人乃是御史台侍御史瞿清,只见他面色涨红满目悲愤之色。&13;

    群臣神色复杂,裴越转头看了这位年仅三旬的御史一眼,心中微不可察地轻叹一声。&13;

    刘贤漠然视之,一言不发。&13;

    荆楚没有与之争辩,只是朝着龙椅的方向继续说道:“陛下,台阁目前掌握的证据不够全面,因此不能确定这十四人是否清楚敌国细作的身份,也无法断定是否只有这十四人。等敌国细作全部落网之后,臣定然严加审问核查,绝不冤枉任何一位国之栋梁,也不会漏过扰乱朝纲的害群之马!”

    &13;

    刘贤的胸膛微微起伏着,荆楚的表态让他略感欣慰,这一刻他在此人身上仿佛看见了沈默云的些许印记。&13;

    太史台阁权柄深重,主官必须要能做到守正持重,否则必然会贻害无穷。&13;

    便在这时,右执政韩公端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兹事体大且牵涉甚广,故而臣认为将藏于都中的敌国细作抓获之后,可由三法司联合彻查此案。”

    &13;

    刘贤眸光一凝。&13;

    紧接着便有数位重臣出言附和,如吏部尚书宁怀安、礼部尚书盛端明和兵部尚书陈宽等人。&13;

    从卫国公遇刺到朝中大臣与敌国细作勾连,情况越来越严重,必然酿成一场激烈的风波,朝堂势力也会随之洗牌。&13;

    韩公端这番话并非是要替那些朝臣开脱,而是不想将这桩大案的审查之权交给太史台阁。&13;

    虽说他内心非常敬重沈默云的为人,对继任者荆楚也无反感排斥之意,但太史台阁终究是特权官衙。一旦让这头猛虎出笼,使得他们拥有直接插手朝政的权力,后果肯定不堪设想。&13;

    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将查案的权力保留在文官集团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冤案的发生。&13;

    所谓三法司是指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自古以来便是文官的自留地。&13;

    然而刘贤没有如往常那般对韩公端和颜悦色,冷声道:“方才荆楚所言,右执政莫非没有听清楚?牵扯进这件事里的官员当中,有御史台的侍御史,有大理寺的评事,也有刑部的郎中。”

    &13;

    言下之意,这些文官屁股底下本就不干净,让他们自己查自己简直就是笑话。&13;

    韩公端微微皱眉,随即沉声道:“陛下,臣请旨亲自负责审查此案,由三法司协同,太史台阁从旁全程监察!”

    &13;

    刘贤怔了怔,望着韩公端决然之中又带着几分规劝的眼神,心中的怒火不由稍稍消退。&13;

    他可以不相信三法司,却不能公然表露出对东府执政的质疑,那样必然会动摇朝堂的根基。再者,韩公端如今还兼着翰林学士,入东府之前养望二十余年,清名早已传遍世间,品行与操守无人敢于质疑。&13;

    在他犹豫之时,左执政洛庭出班奏道:“陛下,太史台阁虽有监督百官之责,但是并无断案之权,此例断不可开。臣恳请陛下允准右执政的建言,臣亦坚信他决不会徇私枉法!”

    &13;

    两位执政意见一致,又有更多的重臣站出来附议,刘贤心中的天平不断倾斜。&13;

    他看向下方的洛庭和韩公端,又扫了一眼默然不语的武勋亲贵们,渐渐有了退让之意。&13;

    虽然他很想将那些勾连敌国细作的蠢货全部送进太史台阁的监牢,但面对以洛庭和韩公端为首的朝堂诸公,终究不愿让事态激化到不可收拾。&13;

    荆楚安静地旁观着这个变化,心中暗叹道:“国公爷果然算无遗策。”

    &13;

    就在他准备抛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时,忽有一名内监入殿,紧张地禀道:“启奏陛下,銮仪卫指挥使陈安求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