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水中伏击
渭河。
横穿于大夏与太周鹰国两国之间,其宽足有五里,河水浑浊,河岸陡峭,两岸间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芦苇。
渭河之东是大夏国境,渭河西面则是鹰国国土。
此刻,马援领着三千人马正潜伏在渭河东岸的芦苇丛中。
一名斥候匆匆而来,单膝跪地禀报道:“将军,太周大军正在对岸伐木取材,目前已搭建有有百余艘简易木筏,眼下太周将领正在指挥士卒登船渡河!”
马援一听,眼中精光一闪,当即转身对着身后士卒低喝一声道:“入河!”
随后将一根芦苇叼在嘴中,率先跳进河中,朝着河中心游去。
而在他身后,三千名大夏精兵也是有样学样,嘴里叼着芦苇,腰间还缠着绳索,紧随马援之后,跳进了渭河之中。
一行三千余人尽皆潜伏在河中,静待太周军队的到来。
三千余芦苇露出水面不足半寸,加之渭河本就浑浊,若不细看,根本无法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渭河西岸。
一名太周军官正指挥使士卒将木筏推进河中。
此时,大军后方走出来一员虎将,正是太周征西将军,呼延金!
呼延金看了一眼正陆续登上木筏的士卒,转头对那名军官说道:“可有探清敌人踪迹?”
那名军官摇了摇头,说道:“尚未发现敌军踪迹!”
呼延金点了点头,下令道:“好,先锋军先行渡河!”
他的命令刚一下达,早已登上木筏的万余太周士卒,摆起手中撑杆,便朝着渭河东岸而去。
“传令,全军渡河!”
眼见先锋军已经到了河心处,并没有什么异样发生,呼延金当即下令。
一声号令过后,便陆续有木筏从后方运来,被推入水中。
不过一个时辰的时间,近千艘木筏就已悉数下水。
放眼望去,渭河之上密密麻麻,都是木筏。
马援隐于河中,抬眼看着那百余艘即将接近他们所在地点的木筏,心中盘算着,眼中杀机毕露。
不消片刻,那百余艘最先下水的木筏便已尽数抵达了马援等人所埋伏的位置。
眼见对方越来越近,马援眼中杀意更盛,向身旁一众士卒挥了挥手,随后便抽出腰间象鼻古月刀,一脚蹬在河底岩石之上,借助反弹力向着河面上的木筏飞射而出,犹如水中蛟龙一般,径直冲向头顶木筏,手中宝刀一挥!
哗啦啦!
刀光卷起水流呼啸而出,如同一道水中龙卷,搅动风云!
只听咔嚓几声脆响,几十艘木筏应声而碎!
木筏碎裂带来的冲击力将木筏上的太周士卒掀落水中。
还未等那些落水的士卒反应过来,河中又是一阵水花翻腾,数十条身影猛然从河底窜来,瞬间扑向了那群太周士卒,手上动作极其利落,眨眼工夫,便将那些落水士卒捆绑了起来,用一根手臂粗细的铁链牢牢拴住,扯着他们就往岸边而去。
“敌袭!敌袭!”
河面上,太周先锋军终于发现了不妙,急忙吹哨示警。
一名名弓箭手将手中弓箭对准了水面,只待敌人露头,便将其射成刺猬。
然而,马援并没有想与他们正面交战,他这一次来,只是为了抓人而已。
河中,几千名大夏精兵已经潜到了那一艘艘木筏底下,手中匕首翻动间,固定木筏的几根绳索便应声而断,百余艘木筏瞬间散架。
一时间,惨叫声、惊呼声此起彼伏。
当太周士卒落水之际,水中的大夏精兵当即取出了腰间绳索,将那些太周士卒捆缚住,再往东岸拖曳而去。
只一片刻间,百余艘木筏船人失。
刚准备上船的呼延金见到河中变故,脸色不由一变,但却也很快便镇定了下来,沉声下令道:“停止渡河,陈副将,安排熟悉水性的士卒,救援落水袍泽,查明情况!”
“诺!”
呼延金身后,一名校尉应声退了下去。
渭河东岸,芦苇丛中。
马援看着一名名太周士卒被拖拽至岸边,眉宇间有丝丝兴奋之色,那眼神更像是饿狼遇见了绵羊一般,充满贪婪和饥渴。
“将这些个太周士卒都带回去,何云,你领一千精锐,潜伏河岸之上,备齐垒石,一旦太周大军靠近河岸,先砸他个七荤八素,砸完就走,万不可逗留,本将得赶紧回去,找王上要粮饷!”
说完,马援站直了身子,身躯猛然一震,将身上泥浆震脱,然后大步走进芦苇荡中,朝着凉城而去。
另一边,何云领了马援之命,当即召集麾下士卒,开始在岸边布置陷阱。
……
大夏青州。
柯万天坐在中军帐中,一脸阴郁,双眸微闭,似乎在考虑着什么事情。
突然间,门帘掀开,一名亲卫跑了进来,脸上带着一抹焦急之色。
“启禀将军,柳副将与三万精锐自踏入兰幽城外的拒马阵开始,便如同人间消失一般,不见了踪影!”
“什么?!”
柯万天闻言豁然睁开了眼睛,目光冰冷的盯着那名亲卫问道:“可曾派人搜寻?”
“卑职已经调遣了三波斥候前去寻找,可是依旧没有任何线索!”亲卫答道。
“可恶!”
一巴掌狠狠拍在桌案上,柯万天沉声道:“传本将军令,全军备战,今日攻城!”
“喏!”
亲卫应了一声,匆匆离开。
不多时,无数士卒自营寨之中走出,或手持兵戈,或跨骑骏马,浩浩荡荡的朝着兰幽城方向奔涌而去。
与此同时,兰幽城中。
俞大猷正站在兵营校场之上,看着着下方两万余太周士卒,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某昔日之旧部,从轮回中觉醒吧,再随某征战天下,建功立业吧!”
话音落下,俞大猷猛然举起了手中覆海棍,遥指天穹。
嗡嗡嗡!
伴随着阵阵轻响,一道道淡蓝色的光晕凭空浮现,将整个校场笼罩其中,那两万余太周士卒陡然间面露苦色,下一刻却又是满脸缅怀之色。
校场中两万余太周士卒眼中的神色尽皆相同,时而清明,时而迷茫。
忽然间,一名太周士卒浑身剧颤,仰头长嚎一声。
随着这道嘶吼,校场中的太周士卒纷纷醒转过来,看着校场上的俞大猷,神情激动不已。
“大夏俞家军,拜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