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俺也一样
三月还寒,苍凉的北风吹的战旗猎猎作响,天色苍茫,大有风雨欲来之势。
北京西郊新军营,一排身穿甲胄的将领立于门前,各个挺腰直立,翘首盼望着前方。
王家彦立于首位,看向了一旁一位英姿勃发的女将,恭谨道:
“秦将军,陛下有言,您年纪大了,可以不用在外接驾。外面风大,您还是先进帐吧。”
各地勤王部队,除了吴三桂和左良玉之外,都已经陆续到达,目前驻扎在京郊。
崇祯这些天还没有集中接见这些带兵前来的将领,所以定下今日,亲自到新军营接见。
天一大早,黄得功、朱希望、高杰、唐通等人就到了新军营门口准备接驾。
而王家彦身旁的那位,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女将,目前已经七十岁高龄的秦良玉。
秦良玉年纪虽大,但腰杆挺直,脸部的皱纹如同高山沟壑一般,眼神深邃坚毅,尤其是一头黑白参半的长发飘然飞舞,一身的杀伐之气。
“王尚书,我为明臣,陛下亲自前来军营,我岂敢不来接驾。”秦良玉面不改色地道。
王家彦面容一肃,拱手拜道:“秦将军高义,我等汗颜。”
刘良佐瞅了一眼旁边的朱希望,小声问道:“喂,兄弟,你是混哪儿的,本将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丁伟、高杰和唐通同样投来好奇的目光,对这位脸上表情严肃的四卫营总兵都充满了好奇。
朱希望却只是斜斜地看了他们一眼,说道:“以后你们会知道的。”
密云总兵唐通嗤了一声,说道:“装什么大神呢,不就是被招安的土匪吗,真当我们哥几个不知道?”
朱希望才不屑于跟他们口角,只是面不改色地看着前方。
一顶黄色华盖的轿撵远远地过来,周围几十骑勇卫营骑兵围绕,锦衣卫步行环顾其中。
众将领立马肃然,收起了谈笑的姿态。
待得轿撵来到,崇祯从里面走下来,众将齐齐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看着眼前的八人,微笑着点头。
一个月后,李自成必然杀来,大明与大顺的决战就会在北京彻底爆发。
这些人可都是京师保卫战的核心人物。
虽然吴三桂和左良玉还没有赶到,但凭着现在的二十万大军,阻挡闯贼于京外
随后,目光落在秦良玉的身上,崇祯面色顿时一变,关怀道:
“秦将军怎么也出来了,我不是已经下旨不让您奔波了吗?快快快,众位将军都随朕进大帐吧。”
进了大帐,崇祯再次环顾众人,表情严肃地道:“诸位,如今闯贼兴兵四十余万,倾巢而出,直扑我大明京师。闯贼的狼子野心,想必不用朕多说了。”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较之正统年间土木堡之败,瓦剌陈兵北京还要严峻!只靠各位了!”
唐通眼珠一转,暗自思忖了一番,问道:“陛下,目前山西前线到底怎么样了?”
崇祯看了他一眼,历史上,唐通可是降了闯贼的。不过如今他肯自己前来北京勤王,那么他对大明恐怕还没有失去信心。
唐通和吴三桂一样,是一个完全的逐利主义者,现在虽然在崇祯的阵营中,但若是崇祯败象一露,他恐怕就要为自己思考后路了。
崇祯既然能让吴三桂答应勤王,当然也能让唐通安安稳稳地守北京。
崇祯幽幽地叹了口气,说道:“战事不利,太原已经失守,目前闯贼四十万大军已经扑向了宁武关,而宁武关只有周遇吉和四千勇卫营而已。”
四千对四十万?
1:100的比例,让众将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崇祯微微一笑,说道:“大家也不必惊慌,因为宁武关,朕本就没打算守住,能拖延半个月就够了。”
“如今京师有二十万大军,北京城又城墙坚固,坚守下去绝对没有问题。等到吴三桂和左良玉的军队赶到,三军合围,定能破贼于京师之下!”
说完,看着心思各异的几人,崇祯状极神秘地说道:“诸位,如今京师的勋贵一个个养尊处优,朕已经不能再依靠他们传统的京营了。此战过后,五军都督府怕是要换一批新人了。”
众人愣了一下,顿时抬起头来,眼神中闪烁着精光。
崇祯的意思很明显,他要清理京中的勋贵,而且,会从京师保卫战中提拔一批新的大明勋贵。
这可是大事,要知道,京中的那些老牌勋贵都是靠着太祖开国之战和成祖靖难之役的军功被提拔的。
此后,大明便少有大战,这种世袭的爵位几乎绝版。
而明朝自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战死大半,武将地位下降,逐渐形成了文官节制武官的现象。到后来,阉人得势,也在军队中安置监军。
所以,一方的将领,行事要受到多方的节制,有功全是别人的,有锅全得自己背,很是憋屈。
崇祯要在战后提拔一批新勋贵,那也就是说,武将的地位会大大提高。毕竟这次京师保卫战,朝廷中的衮衮诸公好像并没有出什么力。
而且,成为京中的勋贵,那可是福泽后代的大好事,要知道这些爵位可都是能世袭的!
唐通、高杰等人眼中都是异彩连连。
没想到,崇祯给的酬劳竟然这么丰厚,能够恩泽后代的铁饭碗,这完全值得他们拿命来冒险。
尤其是高杰、丁伟和刘良佐,他们的势力本来就弱,驻军在南方也不过是偏安一隅,无论北方谁做了皇帝,下一步肯定会灭了他们这些小军阀。
所以他们表面风光,其实也知道自己不会长久,内心很是迷茫。
可现在,崇祯给他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打赢李自成,成为大明的新贵,世袭阴萌的侯爵。
崇祯看出他们的心思,趁热打铁道:“诸位,此战过后,愿我们以功勋相见。同朕一起,打出一个大明盛世出来。”
众人顿时被崇祯的话语感染,唐通反应快,率先跪拜道:“陛下,密云三万精兵,愿听候您的差遣!”
高杰也不甘示弱,跪拜道:“陛下,臣等也必效死劳,愿追随陛下纵横天下,荡尽宵小,保我大明万世之江山!”
眼见崇祯露出赞许的目光,刘良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是个粗人,不会说漂亮话,此刻径直下跪道:
“俺也一样!”
崇祯嘴角抽了抽,亲自上前,将三人扶了起来,环顾一圈动情道:
“闯贼妄言我大明气数已尽,可有诸位将军在,我大明怎会灭亡,诸位就是我大明的气数啊!”
王家彦也长揖拜道:“陛下,四万新军营定和您站在一起,誓死保卫京师。”
高杰等人一愣,都没有想到王家彦新征的新军营,规模已经到了这个程度,而且战力好像还不低。
这位王尚书,可真是一位治军的好手。
丁伟是新提拔上来的,崇祯已命他为山东都指挥使,总领山东军,此刻也拜道:“陛下,四万山东军誓死追随!”
黄得功紧随其后,说道:“陛下,庐州军四万也誓死追随。”
他此言一出,高杰和刘良佐又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知道,他们三个在南方可是竞争对手,现在看黄得功发展的这么快,心里都酸酸的。
黄得功说完客套话,却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崇祯让他平身他也不肯起,仿佛有什么难言之隐似的。
“黄卿,你还有何事要说?”崇祯问道。
“陛下……”黄得功抬起头,眼神真切地道:“陛下,臣此前也是勇卫营的人,与总兵周遇吉私交甚笃。”
“可如今,他一个人,只带着四千士兵守在宁武关……臣自愿请命,带兵前去宁武关,与周将军共抗闯贼!愿陛下应允!”
崇祯愣在了原地,没料到黄得功会如此说。
“黄卿啊,朕知道你与周遇吉多年老友,是在战场上交过命的情谊。”崇祯斟酌着道:
“可宁武关的事,朕早有安排,已经给周遇吉下旨,无须他死战,阻挡闯贼半个月的时间便可以自行撤离,黄卿不必担心。”
黄得功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什么,但终究还是在王家彦的眼色下憋了回去,闷闷地回了原位。
他不说,崇祯也知道他想说什么。
自行撤离,周遇吉真的可以自行撤离吗?
李自成久攻不下,但他毕竟有四十万大军,必然会以重军将宁武关团团围住。
或者换一种思路,就算周遇吉能够自行撤离,以他的性格,他肯撤吗?
以周遇吉自身的英勇,加上其余勇卫营的死命拼护和策应,或许可以杀出重围,但他肯为了自己的存活,让这么多勇卫营军士而死吗?
那他宁可和士卒一同死在宁武关。
所以,对于周遇吉来说,宁武关就是一个死局。
可偏偏,崇祯需要宁武关为自己拖延时间,安排京师的防卫事宜。
崇祯的内心也同样纠结,他是最不想周遇吉殉国的人。
最终还是秦良玉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说道:“陛下,我部三千白杆兵,也定然不负皇命,坚守京师至最后一刻。”
白杆兵虽然只有三千,但在场的几人没有一个敢轻视这支军队,因为她的战绩实在是太妖孽了。
崇祯动情道:“上次满清骑兵破关南下,朕第一次向天下发布勤王令,您便率先引兵前来,为国助战。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您的风采依旧不减当年!”
秦良玉拱手道:“陛下,臣老了,可臣报国之心依然热血,愿为大明燃尽最后的岁月,这也是臣那已故的夫君一生的追求。”
秦良玉一家,满门忠烈。
就在这时,门外一个锦衣卫高声报道:
“陛下,有山西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