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一炮打响
顾雪先是用碘伏消毒了大将军的伤口。
在伤口内部撒了一些药液,其实是稀释后的灵泉水。
做完这些,开始一层层缝合。
这让李军医和刘军医在旁边看着,吃惊不已。
大越朝也有战士受伤,简单的缝合技术。
像这种腹部大型伤口却是不敢缝的。
顾雪熟练地缝合打结,让他们仿佛沉浸在学习中,都忘了这是在给大将军治伤。
缝合结束,顾雪在伤口表层又撒了一层药粉,然后贴上纱布。
又环腰包裹上一圈纱布,绷带固定。
这般做完,才起身,收拾了东西,洗手。
李军医先上前一步,给大将军把脉,然后大喜道:“大将军脉象平稳了。”
刘军医听闻,用手摸了一下大将军的额头,惊喜出声:“果然退烧了!”
“当真是好方法,以后有士兵发热,也可用烈酒降温。”
“九王妃,这太神奇了。”
顾雪笑了笑,没有多做解释。
会用管用即可,不必解释得太清楚。
酒精蒸发,吸热,仔细解释起来又是一堆问题。
最后可能演变成10万个为什么。
就比如刚才,跟他们解释用碘伏和酒精消毒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也只是简单说了下,细菌是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
顾雪和医学监的学子们,待在北地军营,帮了不少忙。
受伤的士兵在快速恢复。
大将军也苏醒了。
往后的一个月,有医学监学子帮忙,还有她们带来的先进医疗技术。
这让北地将士的伤亡率直线下降。
不到两个月,北璃国战败投降。
顾雪也带着医学监的学子们返回应州。
回程的路上,顾雪并没有着急赶路。
这些学子们,许多人都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游玩过。
顾雪就带着她们一路游玩,一路逛。
只要是好玩的地方,就停留几天,玩一玩。
有美食的,都尝一尝。
体验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
之前还有些拘谨的学子们,自从到军队帮忙后,她们变得更加自信了。
一路上,又看了不少大好河山,开阔了她们的眼界。
此时的她们,已经和来的时候大不一样。
现在已然是一副见过世面的模样。
回程的时候花了两个多月,终于到了应州。
回了雪城后,顾雪给她们办了隆重的毕业典礼。
还让她们把这次外出的经历,分享给了学妹们。
学妹们的眼神里都是向往。
毕业后,这些女医们有的是去了医馆,有的是在自己的村子里当了大夫。
也有不少留在雪城大医馆。
还有的,去了一些富贵人家,当了里面的府医。
过去的府医都是男大夫。
这也让许多后宅妇人,不是很方便。
女医们是很紧俏的。
一般都被各个府里的太太夫人们,请到自家府上,成了专门给府上夫人小姐们看病的女医。
医学监的女医毕业后,那些夫人们,倾巢而出,都请了一个女医回家。
这些女医平时住在那些太太们府上,按时请平安脉。
每月还有2天,可以回自己家休息。
这让那些女医的家里人很是高兴,自己家的闺女,学了医,毕业后马上就有了活计,有稳定的收入。
每月有了银子拿,也加快了她们还款的速度。
一些学子当初可是跟顾雪借款读书的。
等毕业,她们需要通过工钱还清当初欠的钱款。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北地那边,最终打赢了北璃国。
大将军也把顾雪和女医们送医送药的事情写到了奏折里。
皇帝看了之后,十分欣赏。
大力赞扬了顾雪办学的行为。
尤其是雪城的医学监,开创了女子学院的先河。
皇帝奖励了黄金千两,还御赐了一块牌匾。
上面写着仁医仁德四个字。
牌匾和赏赐送到雪城的时候,顾雪直接让人把牌匾挂到了医学监大门外。
那一千两黄金,用在了书院的人才培育中。
皇帝的这一波赏赐,也引发了民间的讨论。
尤其是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听到女子做了这么多事,还得到了皇帝的表扬,更是有了想法,想把家中女儿也送过去。
是以,除了应州地界外,其他州府的百姓听说后,有一些人家专门赶到雪城,
送孩子过来学医。
从这以后,医学监的招生就没发愁过。
新雪书院,画技班的学子,有好几个到了刑部,大理寺,京兆府和工部任职。
有了他们的加入,半年以来,京城的犯罪率一下子下降了很多。
破案率,抓捕率直线上升。
六部各衙门尝到了甜头,也派了人到雪城新雪书院进行学习。
书院开始的那三年,画技班是由顾雪亲自教的。
等把第一批毕业生带出来后,除了出去各自谋生的学子。
还有一些学子留在了新雪书院继续教书。
后面的画技班,就是这些学子,毕业后被聘请成夫子,由他们在教。
顾雪也解放了自己,不必再亲力亲为。
其他班级,诸如厨师、木工、兽医这些。
学子们学到东西,毕业后,无论是自己开店,还是给别人做事,他们都拥有了一技之长,各自都能自己赚银子养活自己和家人。
第一波学子们尝到了甜头,新雪书院后续的招生,报名的人一不小心就爆满了。
甚至有的人,跨越几百里的路程,专门来新雪书院学习。
有北地的农家孩子,家里孩子多吃不起饭,听到新雪书院可以学手艺,学成后的学子们都找到了活计,自己可以赚银子。
他们不远千里,像逃荒一般地来到雪城。
因为怕家里孩子头一次出远门遇到危险,走错了路。
他们甚至拖家带口从北地一路走到雪城。
尤其是当他们跟亲人告别时,亲人听了满脸的不敢置信。
那些亲人们,直到听了新雪书院的事情后,才放心下来。
不仅是放心了,他们的心也变得火热。
也收拾家当,准备和亲戚一同上路。
一来,一路上有个照应。
二来他们家里孩子也多,能让孩子学个手艺,自然是好的。
其实,许多地方,本地就有不少手艺人。
通常情况,人们想学艺,一般是在当地找个师傅,让家里孩子去给人家师傅当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