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跟随张公公前往甘乐宫
到了用膳时间,许厚弘坐在食桌前,只见桌上摆了三十多碗山珍海味。
如:酒醋白果、鲜菇炒鸭子、炸石首鱼、鲊粉、炒田鸡、蝤蛑钳、江、辣豆腐、烤羊腿、河白鱼、羊肉羹……
当然,他不可能吃完,只选一些爱吃的吃一点。
但宫里的排场大,铺张浪费也多。
拿他喜欢吃的羊肉羹来说,要做这样菜,取的是羊头两边脸上的一小块肉。做成一碗羹想,要多少个羊头?
羊脸肉取完了,其它的全不要了。
他之前没出宫前是不知道民生维艰的,多次偷出宫后,才知道老百姓生活的困苦,才知道宫里头的奢侈无度。
“以后别弄这么多的菜,我也吃不完,全浪费了。”他的双眉拧成疙瘩,对张公公说。
“怒才知晓,却是因宫中的规矩,不得变更的。”张公公的声音很尖细,好像捏着嗓子在说话。
“规矩都是人定的,不能变?听我的,从明日起,我的桌上只能出现三碗菜!”许厚弘有些怒了。
“是!”张公公俯首帖耳。
……
许厚弘吃完后,跟随张公公前往甘乐宫。
走了大约一刻钟,两人来到了甘乐宫前面的石阶下。
石阶下的一个小太监看到太子来了,急忙进去禀报。
不久,小太监出来说:“皇上宣太子觐见!”
于是,许厚弘跟着小太监走进去了。
而张公公守在门外等候。
见到皇上后,许厚弘道:“儿臣给父皇请安了。”
“起来、起来,朕叫你来,有大事相议。”皇上穿着龙袍,正襟危坐。
“何事?”许厚弘坐在了长椅上。
“镇守西疆的严将军骄横跋扈,暗中在训练死士,收买人心,据说要假借清君侧之名,打入京师,夺了朕的皇位。”皇上眉目间很灰暗。
“这有何难!父皇断其粮饷,不出三月,定会困死他。如若他向朝廷索要粮饷,父皇只要不理睬他就行了;如若他起兵谋反,父皇正好趁这个机会,出掉他!”许厚弘洋洋自得。
“朕想过,这个法子不行。”皇上摇头,皇冕上的线旒不停摇摆。
“既然不行,别问我了。我又不是智囊,哪有妙计安天下?”许厚弘瞪着眼。
“朕不是在和你商议么?朝中大臣多与严将军有勾连,若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商榷,必然泄露消息。”皇上也有苦衷。
“那倒也是。反正我不懂甚么军国大事,父皇别问我了。”许厚弘的脸是冰冷的,很烦躁。
“尚有一件事,你可有处置之法?”皇上小声说。
“快说,儿臣我要走了。”许厚弘的屁股在椅子上扭动。
“江南九县发生了饥荒,老百姓没粮食吃,去吃观音土,饿死了很多人。”皇上抿住嘴,愁思满怀。
“仓廪有粮米,立刻开仓;没粮米,让老百姓去逃荒,去投奔亲友,总可以少死人。”许厚弘腹有良谋。
“国库里那点钱,不能动,留着明年重修乾正殿用的。江南的那些官员都是酒囊饭袋,不去想法子,却要朕出钱!你说的,和朕想的一样,让还没死的、快死的老百姓逃荒去罢。”皇上站起来,双手背在身后,走到大殿门口。
许厚弘也站起来,走过父皇身边,就要下去了。
“站住,朕想在明年正月把皇位传给你,去当太上皇。”皇上朗声道。
“日理万机,儿臣能力不足,无法承担。”许厚弘满脸不情愿。
“朕只有你这个儿子,不传帝位于你,传给谁呢?多少人想要皇位,争得白骨堆成山。你有现成的皇位,还不肯要?”皇上的一颗火热的心像被一盆冷水浇透了,冷到极点。
许厚弘没搭理父皇,走下了三十几级的台阶。
“去哪?”皇上慌不择词。
“还能去哪?东宫!”许厚弘的声音里透露着厌烦。
许厚弘带着张公公回到了东宫。
张公公的嘴巴很严,没问一句话。
许厚弘也不想跟他说父子间的秘密交谈。
许厚弘待在东宫,茶饭不思。
他头脑里全是郑闺美的一颦一笑。
甚么时候皇上能早点出城呢?
那样,他就可以与替身交换身份,去城里找她了。
……
他在东宫过了五天的沉闷日子。
这天上午,他听张公公说皇上又去避暑庄了,心里很高兴。
他根本不想去知道父皇是在避暑庄金屋藏娇,还是斗鸡走马。
他放出了笼子里的信鸽,写了一张小纸条:“速来东宫,换我出去。”
把小纸条滚成卷,绑在信鸽的一只腿上。
然后把信鸽朝空中一扔。
信鸽便展翅高飞了。
为了在御花园接应替身而不被发现,他吩咐张公公赶走御花园里的所有宫女、太监。
张公公下去赶人去了,忙完后又回来复命。
许厚弘假装去御花园赏花,叫张公公不要跟着。
他在御花园的那块石板上等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听到从石板下传来的三声敲击声。
咳嗽三声后,移开石板,他急忙下去,与替身互换衣服。
替身换好衣服,爬上来,大摇大摆地在御花园里来回走动,看花听鸟。
而地道内的许厚弘已经打开火折子,匆匆往前走了。
走了一半的路,一只老鼠窜过他的脚边,快吓死他了。
洞壁上方还有水滴,有的滴到了他的头上。
有的地面还有少量的积水,他踩上去,差点摔一跤。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险阻,他想到能马上去找郑闺美,心里便更开心了……
终于走到出口了,他沿着台阶走到文昌帝君的背后,想扯开衣服钻出来,却听到了几个善男信女正在堂内虔诚祈福的说话声。
有人怎的出来呢?
被人发现就完了。
直到天黑后,人声才消散。
他从文昌帝君的背后洞里钻出来,又把帝君的衣服放下。
他走到了堂下,眼瞅四下无人,昂首挺胸走出殿堂。
装作一般的香客,跟着最后几个老婆婆,走出了城隍庙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