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
“依照你……前世的记忆,三年后陛下和太子会双双病倒,届时由端王监国?”提及某两个字时陆闻砚还是不大习惯,迟疑片刻后摇摇头,“不太对,纵使太子也病倒了,监国的人选……先不说别的皇子,就是选窦让也不会选端王。”
历来君王挑选他人代理朝政时,所选者多为太子。若还未立储,便也有从臣子或皇室宗亲里挑的。既要帝王信任,又要能服众。是以前者多为权臣,后者可能会选一些德高望重、辈分大的——不指望干多好,能守成就行。
“服众这一点对端王来说倒不难,但信任……”陆闻砚眯了眯眼睛,觉得实在说不过去,“陛下不会选他的。”
君王的信任意味着什么?至少是他能笃定你的野心不会超出你的本分。
“是,我也是这样想的,”黎蔓抿了抿唇,下意识地压低声音,“我爹以前同我说过,当初陛下登基多有不易。端王之前与陛下走得也并不近,后头却一力支持陛下。原以为是因为他母妃和太后是亲姊妹,现在看来兴许大有文章。”
上次和窦让在明月居见了一面,陆闻砚私下里与他互通几次书信,对先帝时候的事情也了解了不少:“听闻昔日先帝病重,曾动过易储的念头。那时宁王母妃温氏宠冠六宫,温氏显赫,宁王也多被先帝夸赞,是以朝中大多分为两派……”
后来的事情黎蔓也很清楚:先帝那时确实更宠爱幼子宁王,但身为太子的杜光宏行事谨慎、不曾有错,加上其背后世家力保,便无从发落于他。于是这场储君之争以宁王自杀而告终,永和帝得以继位。
两派相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继任之后,杜光宏先是杖毙了先帝最宠信的贴身太监和三个酷吏,收拢权力后将昔日横行朝野、张扬跋扈温氏一族连夜诛杀。至于其他站队宁王的人物,也接连被清理了个干净。
除开宁王,流放抑或贬谪了自己四个兄弟的永和帝可不见得对手足有那么多的信任。所以永和帝会很信任端王?怕是不见得吧。端王年富力强,先不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何况是杜光宏本就经历过手足相争?
陆闻砚想,如今的兄友弟恭,更像是永和帝在独揽大权后为着“以德治天下”而做出的皇家风范了。
端王在昔日的储君之争中不声不响,而今因为忠心耿耿和为人亲善在京中颇有美名。平日里对永和帝更是副鞠躬尽瘁的模样,好比上次远州大水,他主动削了王府半年的开支,任谁听了都说一声义举。
但若这些都是他为了掩藏狼子野心而装出来的呢?
“这么看来……”陆闻砚抿了口茶,“受冯廷驱使的北斗七使其实也为端王所用,应是冯廷与端王勾结到了一处。”
黎蔓和陆闻砚对视一瞬,在彼此眼底瞥见了相同的神色。不过前者万分笃定,后者仍有迟疑。
屋子里静了半晌。
只要想到“招魂复魄”“死而复生”几字,陆闻砚还是有些头晕目眩,觉得比自己最初刚刚探知到冯廷与义学堂之间的暗线更觉得复杂。但偏偏又是这么个自己之前怎么着都不可能信的东西,眼下却让他心底的所有疑惑迎刃而解:
怪不得她于天子跟前那般决绝,众目睽睽下宁肯将凌家得罪个彻底也要退婚,寸步不让到仿佛断定嫁进定国公家就是跳入火坑。而且被赐婚后陆闻砚着人查探后发现:凌鹏远的丑事其实出现得突然又微妙——
听说凌鹏远和那个小尼姑先前并不认识,是前者那天奉父母之命去庙里祈福,四下转悠后见色起意,还叫了小厮放风。不曾想那日附近有家铺子人格外多,喝醉的几个壮汉走路都打飘,小厮根本拦不住,又因为周遭人多,一下就传开了。
可若是那几个“不慎撞破”的醉汉、那家人声鼎沸的铺子、那一夜间便被传尽大街小巷的消息皆非偶然呢?眼下看来,分明是有着前世记忆的黎蔓特意寻了人在那儿候着,不惜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也要毁了凌鹏远的名声、毁了那桩亲事。
怪不得她当时那般在意陆良白喝的茶叶,燕北偏远,其到京城的商队少之又少。但从未北上的书坊掌柜却得了关永任赠与的、只在燕北生长的“鹰安茶”,后来还被发现是用安王府中的油纸包的……可谓越是八竿子打不着越是令人生疑。
可若是冯廷与端王勾结,关永任和陆良白同为北斗七使,前者又颇爱茶道,会给人赠茶不足为奇。陆良白经由端王搭桥向安王卖出毒粮草,安王府财大气粗,给商贩赏些东西很正常。而陆良白见那油纸稀罕便保存下来,也都说得通。
怪不得她执意要自己去审陆良白和陆文荣,说什么都不肯让陆闻砚跟着进去。为此某人还格外疑惑为何她那般笃定昔日的燕北之战背后另有隐情,甚至认为是冯廷在燕北之战里作梗。
眼下再细细思忖,前世从凌鹏远那儿得知至亲蒙冤而亡,重生后的她本就打定了为至亲报仇的主意。抽丝剥茧后发觉端倪尽显,但这种种推论皆建立在“燕北一战定有隐情”,建立在她的前世记忆之上,又如何能向别人说明呢?
令陆闻砚始终抓不住起点的毛线团们在今日被全部剪开、铺展,黎蔓身上的种种可疑行径也在此刻变得尽皆有理可循。一桩桩一件件,鲜明又荒诞地挑战着陆闻砚所坚定的东西。
他不屑于将己身命运交予他人,也从来不信鬼神。
可是,可是。
“但是我也不清楚,因为今生和前世的出入不少,”黎蔓咬了咬嘴巴,面露纠结,“前世端王监国时边疆确有异动,但我那时……我也不知是不是大宛,”女子忍不住攥紧另一只手,“而且按前世应该还有几年……”
她拧起眉,不由自主地迟疑起来:“快了近三年……这是不是有点太离奇了?”谋反这种事潜心蛰伏多久都不为过,端王这辈子动作真这么快?
“……并非说不通。”
陆闻砚定了定神:“正巧这段时间我也有些诧异,朝中明眼人都应看得出,待大宛使臣一走,我便会对汪存发难。按理说汪存和冯廷都应惴惴不安才对——前阵子汪存脸色极差,但昨日上朝,我瞧他神色又还不错。”
“至于冯廷,我原以为是他不见棺材不掉泪,整日装得云淡风轻,”思及此,陆闻砚忽而冷笑半声,“如今看来,兴许是他打定了主意,觉着若是自己有了‘从龙之功’,所有前尘旧事便可一笔勾销。”
今朝律法不管前朝旧事,冯廷那人老神在在,原是做的这般打算。陆闻砚道:“至于为何这次会比前……前世快这么多,大抵与远州贪墨一案脱不了干系,汪梁被斩,汪栋与公主和离,汪家的颓败拔萝卜带出泥。”
北斗七使中,汪存无疑是明面上与冯廷来往最多的一位。汪存所供职的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务,汪栋之前所供职的礼部主持科举——在冯廷有关义学堂的布局里,汪家真可谓是“中流砥柱”。
更别提昔日的汪梁,娶的是当朝太后母家的凌氏女,年纪轻轻做到了户部侍郎,被点为赈灾钦差也是帝王器重的佐证。
青年垂眼,将黎蔓蜷握的手掌缓缓掰开, “怎的掐出印子来?”他想了想又笑了下,道,“蔓蔓明鉴,陆某绝没有自夸。只是觉着那端王、冯廷等人如今这般着急,大抵也有你我的因素。”
这话不假,两人前往远州彻查钦差贪墨,陆闻砚得以重返朝堂的同时汪梁被斩;而某人私下里拜托崇宁公主“行个方便”,从杜露白后来赠与黎蔓的铜字书便可看出——那是促使她与驸马和离的最后一根稻草。
拨出萝卜带出泥,至此,在下密旨那天就得了“惊人”奏折的永和帝让汪家彻底见厌于君,并顺势让陆闻砚做了御史大夫。冯廷历经两朝是何等敏锐,怎会看不出陆闻砚就是被君王用来铲除冯家的刀?
“汪家颓败得太快,”眼见陆闻砚应是暂时信了自己重生的事情,黎蔓这才分出更多心力去琢磨这其间种种,很快想通了里面的关窍,“冯廷料定你会在大宛使臣走后对他们发难,又觉着冯家在陛下那儿已经无可转圜,索性尽早放手一搏。”
至于端王是何态度,倒也很好辨明。陆闻砚眼珠微动,“昨日我得了请帖,是邀我和你去吃喜宴,”他补充道,“冯四郎和华河郡主的,说起来他们两人的婚期也是提前了不少。”
这倒确实,黎蔓心想,当初自己前世死去之前都未曾听到那两人成婚:“冯廷与端王勾结的事,那个阿武倒是可以做证人,兴许汪存也知道一些。”
“但这些说到底更多是因为我知晓前世的事,”黎蔓面露难色,显然是纠结极了,“主要是端王和大宛勾结之事,咱们也没有证据,如何向陛下禀明?前世陛下和太子先后抱恙,但眼下……怕是更难相信咱们的话。”
“防患于未然,及至抱恙再提,怕是更难转圜,”陆闻砚明白黎蔓的未尽之意, “况且若大宛真有这么大胆子,也合该对他们蛮夷好好震慑一番。”
两人默然片刻。
“谋反这种事又不是振臂一呼就成,”身为武将之女,黎蔓很快想到另一处关键,“他们较之前世要提前谋反,可纵使关永任还活着,交州离京城这般远……端王哪儿来的兵力?”
想到那句“勾结大宛”和前世的“边疆异动”,她神色巨变,一边咳嗽一边断断续续地说:“难不成是……是他要与虎谋皮,同大宛借兵?!”
若当真如此,该如何向上禀明?
女子身体本来就弱,心绪牵动时脸色更白两分,见状陆闻砚下意识地蹙起眉。黎蔓的余光瞥见他脸上神色,脑子里本就混作一团,心中隐忧再度被勾起:“二郎……可是觉得我在杞人忧天?还是觉得我说的……”
说到底,她也不敢笃定陆闻砚现在就是彻底信了自己“招魂复魄”一说。想改变他人根深蒂固又习以为常的念头,本来就不容易。黎蔓惶急地开口:“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
她在不安。
确实,在昨日之前,轮椅上的人从未如此真切地明白 “头疼欲裂”,什么叫“盘古开天地”。此刻他闭了闭眼,毫不遮掩地深吸一口气,抬手揉上自己的眉宇。
不消多久他就放下手,低头轻轻吻在黎蔓唇角,含混地说,“没有不信。我只是有些后悔……当初我同你拜堂时,心不够诚。”
若世间真有鬼神,那皇天后土是否会因此事不愿祝你我白首?
黎蔓:“……”
黎蔓:“啊?”
满腔慌乱被这么半句堵了个结实,什么端王、什么冯廷、什么大宛此刻都短暂地消失了——不知该说陆闻砚过于跳脱,某种意义上也算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
“蔓蔓既说了,我自然会信,”青年垂眼,依旧是那副让人如沐春风的模样,“这诸多要事不容耽误,但你的身子也不宜忧思。”
“不若先养精蓄锐,明日我们去找人共同商议?” 他微笑着,心中有了些主意,慢条斯理道,“凡事有我。”
天大的事自是杜家的事。
翌日,本想出去转悠的杜允昭被堵在了太子府,对着那写了血书的纸团瞪了瞪眼睛,不可置信地皱起眉。
“陆闻砚,”大虞太子望着自己面前的这对小夫妻,好意提醒,“你胡乱编排这种事,真不怕掉脑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