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性命论
“何谓性?何谓命?”
浅草家族的庄园中,一名形容阴鸷的男子对着温言如是问道。
庭院中,温言和浅草陌与这名男子相对而坐。
这是一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作为主人家的浅草陌对他并没有半点好脸色。
即便如此,男子仍然没有半点自觉,反而自我感觉良好地在二女面前孔雀开屏,似乎非要展现出什么。
当聊起修行,得知了温言的练气修行进境后,虽是震诧,却仍是不服输地想要问倒温言。
性命,这是最普通的问题。而往往最普通的问题,才是最难回答的。尤其是要贴合修行的主旨,对上当下的情境。
温言思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为了给对方作答,而是思考本身就是对于自身修行的查漏补缺。
三人行,必有我师。
便是看不上眼之人,其所发之问也会对自己有所启发。
仔细思考过后,温言给出了答案:\"性者,万物一源;命者,己所自立。\"
这便是她对自身当下修行的回答。
性非命弗彰,命非性弗灵。
性,命所主也;命,性所乘也。
……
不待对方追问,温言已是继续阐述道:\"今之论者,类以性命分宗,而不知道器相乘,有无相因,虚实相生,有不可歧而二者……\"
话到此节,浅草陌还能跟得上温言的思路,阴鸷男子却是陷入了懵逼。
扶桑的忍者修行,虽是吸收了诸多新朝的修行元素,但在前中期,讲求的便是一个简单粗暴,对于【道】道思考几近为零,这也是这条道途能在前期突飞猛进的一大原因。
这个情况,一直要到忍者修行到中忍的【心与行】阶段后,才会稍稍改善。
阴鸷男子而今也只有下忍的水准,同浅草陌一样处于第三阶段的【忍与盗】,但论及火候,还不如浅草陌。
他也是最纯正的忍道修习者,平素根本不曾有过关于【道】的思考。
这点上,浅草陌便表现得更像是新朝的修行者。虽然同样是以忍道为根基,她在修习忍术之余,却喜欢去考究【术】背后的【道】。
若非如此,以其天赋与外物资源,此时怕是已晋升了中忍。
温言很庆幸浅草陌没有,如果真是这样,她怕也是要少了一个可以谈玄论道的道友了。
修行一道,并非走得越快越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夯实根基才能筑造高楼,特别是当修行的还是本就先天有缺的忍者之道。
其实,也不能说忍者之道就是先天有缺,毕竟要看和谁比。
同新朝的【心体气神神门四天关】的道途相比,此世的所有超凡之道都是有缺的。
但除此之外,忍者之道并不比其他国度的超凡道途逊色半分。
温言已经全然无视了阴鸷男子,转而成了同浅草陌之间的私语:\"……故性则神也,命则精与气也;性则无极也,命则太极也……\"
\"无极、太极……\"浅草陌沉吟,遂而问道,\"可相离乎?\"
作为超凡的源头,世界各国的修行者或多或少都会新朝的语言与文字。许多的道理意蕴,若是经由翻译,往往便会失却了真意。
对于浅草陌的问题,温言做出了如下的解答——
\"或言释氏了性,道家了命。非通论也。\"
\"夫佛无我相,破贪着之见也;道言守母,贵无名之始也。不知性,安知命耶?既知命矣,性可遗耶?\"
接连两个反问,令浅草陌陷入了沉思。
温言则只觉自己对于性命的思考已是豁然贯通,果然是温故而知新了。
等到浅草陌稍稍消化了相关内容,温言才接着道:\"故论性而不沦于空,命在其中矣;守母而复归于朴,性在其中矣。是谓了命关于性地,是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也!\"
……
交流论道至此,也告一段落,一直在旁充当背景板的阴鸷男子只觉被落了面子,而二女也对他爱理不理的,遂只能闷闷不乐地找了个由头离去了。
等他终于消失在眼帘,浅草陌才翻了个白眼,道:\"他呀,叫宫本更云,是我们扶桑第一人宫本影忍一族的子弟。\"
说着,抿了抿嘴,神色有些复杂地道:\"其他的,我不说,想必温言你也能看得出来了。\"
温言自然能看得出来,正如此前舒眉所作的那首《浣溪沙》中描写的那样——许多身世不由衷……
这点上,极度强调奉献的扶桑,其荼毒更胜新朝。
关于此,温言作为一个外人,并不好过多置喙。好在,浅草陌本也就只是随口一说,对于这样的未来,她本也是早有所预料的。
到底,未来还没来,一切究竟如何,或许还有或许……
略过了这个敏感的话题,浅草陌反而更快调整过来心态,继续起了二人关于【性命】的交流。
在扶桑,很少有可以互相论道的场合,尤其是在下忍群体之中。得了这次的机会,浅草陌也是不容错过,便继续发问道:“温言,你方才论性命则既明且尽了。但我还有疑问——敢问性之在人,果何物也?可得而见乎?”
闻道若饮醴泉,对于浅草陌这般高质量的问题,温言亦是心中欢喜,思考后答道:\"性不可见,所以见则性也,于不可见而欲求其所以见,则性愈远矣。何耶?\"
见浅草陌若有所思之态,温言则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性之为物也,可以无心见,而不可以有心求——昔者老圣称太朴以无名,黄帝索玄珠于罔象,古人之喻厥有深旨。\"
道音如纶,浅草陌双目神光绽放:\"请言人之所以生也!\"
温言微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所谓性即无极也,所谓命即二五之精也。二者妙合,而人始生焉。\"
说着,温言自身亦是陷入深思之中,好一会儿才道:\"……方其末生之前,则所谓无极者,混沌鸿蒙……\"
\"……何相何名?何音何绪?何臭何声?及乎二五既凝,得一以灵,何思何为?何虑何营?……\"
一连串的问题,并不是对浅草陌说所发,而是温言的自问自答——
是性之本体也,夫自情识开而本体凿矣!
思绪至此,温言的脑海中豁然浮现出张子的一句话——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
所谓情识,即气质之性也。
所谓本体,即天地之性也。
又有经曰:\"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
即善反也。
故修道之要,莫先于炼性。
性定而气质安不足以累之,则本体见矣!
诸般疑惑统统消解,温言只觉心中畅快,诗性激荡,有感而发,开口吟道——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吟罢,才用一句话概括了今日交流论道的林总,曰——
是后天得先天而妙其用也!是之谓了命关于性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