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悠闲的大学时代海钓社团生活 > 第225章 敖三太子花果山一游

第225章 敖三太子花果山一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姐,你说咱俩到花果山一游,是不是得留下点儿什么?”

    一到山门口,《西游记》氛围便扑面而来。

    山门是在传统古城门的骨架上,用现代表现手法加以渲染。正门上首为孙悟空的头像,背衬圆形图案,象征功德圆满,法轮常转。

    “你想留下什么?难不成你想在大门口来上一泡,然后再写上一行字,敖慕之到此一游?”

    敖博兮说完自己也捂着嘴笑。

    “我是在想啊,咱家姓敖,这猴子几千年前又大闹过东海龙宫,咱此番前来若不留下点儿纪念,岂不是对不起龙宫里的列祖列宗!”

    敖慕之揣着双手抬头仰望山门上的猴子头像,只不过感觉完全没有美猴王的美感,倒像是粗制滥造的巧克力一般。

    “行了吧你,就你还认龙王爷当祖宗?要是龙祖宗知道你天天海里钓鱼子鱼孙,穿越千年也得过来揍你!”

    “那不一定,你看咱爸,找鱼的本事,厉害不厉害?”

    “咱爸那是用学识。”

    “好吧好吧,科学的尽头是玄学。反正我觉得咱爸有点儿小秘密!”

    他们这次上山,有一个专门的讲解,就是那个年纪稍微大一些的男生。

    一路上的聊天才知道,这位大哥是学汉语言文学的,那文化底蕴,知识累积……

    “步行沿仙人桥、竹节岭、十八盘登山,也可乘汽车直抵山顶。十八盘路侧有一块石头形似鲤鱼,头在地面,半献身子在地下。相传古代皇帝怕江山不稳,派许多阴阳先生到各地去查访和破坏龙脉,这天有一位来到云台山,发现了鲤鱼石,又见这条岭上有个第一天门。他知道鲤鱼只要跳过天门便成了龙,托生在山主家,长大就会抢夺皇帝的江山。阴阳先生找到了山主,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他。山主很高兴,便问怎样才能使鲤鱼跳过天门。阴阳先生对他说,只要在鲤鱼石旁修个十八盘,就能顺势飞上天门。于是山主雇人昼夜施工建起了十八盘,阴阳先生也就放心地走了。原来鲤鱼跳过天门才能成龙,若是落在十八个盘子里,那只能是人间的一道菜,风水也就这样被破了。”

    “攀上十八盘,走不多远便是南天门。在《西游记》里它是玉皇大帝灵霄宝殿的外大门,每次猴子上天求救兵,都是先经过这里通报。南天门旧有关帝庙,毁于日寇的战火,林则徐曾在鸦片战争前到这里观赏过,并留下了三首著名的七律。”

    “南天门下面就是九龙桥。九龙桥为花果山的主景之一,位于群山环抱的幽谷之中,有九条大涧在这里汇合,然后奔流向山下的大海。过去香客从南天门小路下至谷底,稍事休息便可鼓气继续向上攀登。”

    “这一降一升虽增加了登山的艰险,但却平添了跌宕起伏的情趣。九龙桥建于明代,为体量较大的砖构拱桥,它不仅方便了过往行人,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一座艺术精品。桥旁的大银杏已近千年,是宋代的遗物。它用浓密的绿荫笼罩着九龙桥,桥上山风阵阵,桥下流水潺潺,松涛盈耳,鸟语花香,把游人的疲劳消除得一干二净。”

    “桥南有九龙将军庙,也就是这座桥的桥神庙;北面高处是茶庵,过去专供游客休息品茶,现辟为吴承恩纪念馆。”

    “咱们一会儿乘缆车上三元宫。三元宫是云台山区的主庙,也是花果山的主体建筑。”

    “三元信仰源远流长,早在1600年多年前东晋时代,干宝的《搜神记》上便载有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记叙。明代苏北鲁南三元信仰非常兴旺,万历十五年(1587年)淮安人谢淳破家扩建三元宫,奠定了三元宫建筑群的基础。《西游记》的作者更是三元的坚定信仰者,书中说唐僧是东海陈光蕊的儿子,这庙里的三元也就是唐僧的骨肉兄弟了。近年三元宫易名海宁禅寺,改塑释迦牟尼佛,三元圣像已移至东配殿。”

    “大雄宝殿面前有两棵千年银杏,显示着三元宫古老的历史。抗日战争时三元宫遭受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这两棵树虽然枝干断裂遍体枯焦,但在胜利的春风吹拂下,又绽发新芽,结出了累累果实。三元宫近年经过多次修葺,已逐渐恢复原貌,只在东南部位的下方,保留下一块当年的残垣断壁,作为历史的见证。”

    过三元宫拾级而上,不远处便是义僧亭。

    “1938年夏天,三元宫惨遭日寇飞机轰炸后,寺僧们联络山民共20余人奋起自卫,多次成功地伏击了搜山的日寇。1939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寇集中300余人,兵分四路围剿三元宫及所属寺庙,戳死仁芳法师,绑走德选等四位法师和六位山民,除放走一位山民外,其余全部活埋。几天后,日寇又两次前来控山,把三元宫及所属的玉皇宫、九龙庙、屏竹社等13处庙宇全部放火焚烧,使这座海内知名的庞大庙宇群化为一片瓦砾。”

    过义僧亭油口票碑、高心泉,便到了屏竹禅院。

    屏竹禅院坐落于一片金镶玉竹之久金留玉竹是竹子里面的珍品,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浅沟,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后,好似在金版上镶进一块块碧玉一般,美丽淡雅。金镶玉竹在宋代的文献上便见记载,后渐渐失传。

    10多年前内地发现几百株野生的金镶玉竹,一些植物学家便惊叹为很有价值的发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所谓失而复得的珍稀品种,在云台山上千余年来一直生长繁衍得很好,所以1993年6月邮电部发行的特种邮票《竹子》,其中第二枚就采用了连云港的金镶玉竹。

    看敖慕之不断摩挲竹子的手,敖博兮就知道这小子想干嘛!

    “告诉你啊,别想着撅一根儿带回去,这可是圣地,就算没监控,举头三尺还有神明呢!”

    连吓唬带拽,总算是把潜在的惹祸精给拽走了。

    “屏竹禅院为明代谢淳舍家开山时所建,曾惨遭日寇焚毁,仅存院门。1984年政府拨款重建。屏竹禅院又有松风殿、好生堂、屏竹社等名称,面积虽不大,但在园林设计上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惠心泉一井两眼,象征着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别甘甜,过去禅寺的和尚就是用此泉水烹茶待客。”

    “水帘洞是游客最为向往的地方。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在《西游记》中给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全国各地的水帘洞很多,但都是《西游记》流行以后起的名字,只有这里的水帘洞是在《西游记》风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张朝瑞在为三元宫写的一块碑记里,便记载着水帘洞是香客必游之处。石壁上&34;高山流水&34;四个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时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时《西游记》还不曾出书。”

    水帘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内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层平台。

    洞门前有许多珍贵的题刻。

    &34;印心石屋&34;就是清代道光皇帝手书,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

    “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的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他亲书室名的殊荣。三年后,陶澍又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再次来海州巡视盐政改革的成效,并发起云台山庙宇的修缮工作,大兴土木,使这一带风景区顿时面貌一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便将御书&34;印心石屋&34;刻于水帘洞旁。&34;灵泉&34;二字是嘉庆年间知州师亮采的手笔,&34;灵泉&34;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虽不大,却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间传说通往东海龙宫的海眼就是指的它。”

    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俗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从明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许多作家都喜欢在石头上大做文章,首创者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

    “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猴子成仙后脱下的凡胎。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34;阿耨达池&34;,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了。”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镌刻的,将毛主席对胡耀邦说过的一段话:&34;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34;,用集毛泽东手迹的方法重组而成。

    “毛主席在1955年10月至1958年春天,短短三年间三次谈到这里的花果山是孙猴子的老家,引起了省、地、市领导及当地人民的重视,经过查找资料,现场勘察,证实毛主席的判断非常准确。”

    “照海亭一带有关《西游记》的景点比较集中,较为有名的有海天洞、二仙洞、法龙洞、万佛洞、朝阳洞等,过去大多塑有佛像,供信徒朝拜;还有一些是依民间传说命名的,如无底洞、狐妖洞、马猴元帅洞等,统称七十二洞。这七十二洞是千万年前一次猛烈造山运动留下的痕迹,许多巨大石块交叉垒叠,自然形成了一大批洞穴。”

    “海天洞是七十二洞中最大的一个,因为由高僧悟五营造,故又称悟五洞。当年他剔除石缝间的淤土,凿通相关连的洞穴,使海天洞与上下四旁的小洞连成一体,或升或降,或明或暗,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并在洞顶建亭一座,名曰照海亭。登亭俯瞰,但见四面群峰遥峙,翠绿扑面,花香阵阵,几疑身入仙境。”

    一线天和七十二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许多巨石和洞穴连接组成的一处景点,古人称作&34;天通一线&34;和&34;石壁洞天&34;。

    一线天的主景是两块几十米高的石头互相支撑,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人行其间,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线蓝天,白云匆匆流过,奇险奇趣。

    在一线天里钻洞,道路回环,处处相通,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只听人语声,不见人踪迹,盛夏如秋,暑气全消。

    “哇塞!这里可真是凉快!”

    一路走来,因为是山中,山风习习,众人虽然没有大汗淋漓,但多少也有些骄热。

    不过走到这里,却是舒爽的不行!

    从远处山腰眺望一线天,这里就是著名的八戒石。

    很像一个戴着僧帽的老猪在绿树丛中呼呼大睡。一线天下面是花果山山名摩崖石刻,游客都爱在这里留影,青山红字,非常壮丽。这里还有天然碑、砚石等景观。

    “沿小路前进可至墨香小径,里面有百余位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刻在天然石块上;还可至怪石园,看千奇百怪与《西游记》有关的象形石。&34;神&34;字王在东部秃龙沟下,是刻在山体上的怀素草书&34;神&34;字,长394米、宽158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汉字,1996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那边儿咱们就不过去了,了解一下就行!”

    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缘的人在这里可看到云台山两个最为精彩的景致。

    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看云台铺海,白云翻滚好像海水扬波,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群山俯伏,阡陌纵横,此情此景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可惜咱们今天的时间点都不对,所以一样都看不到,如果有机会,可以约时间再来看!”

    “在花果山山门以西不远处,原有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观,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指出它的遗址所在之处,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块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唐碑镌刻在一块天然的平整巨石上,净面高2米,宽38米,苍劲的隶书气韵恢弘。由于石质优良,从唐代流传至今,依然字迹清楚如新,是国内罕见的珍宝。”

    “《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是一篇美丽的游记散文,叙述海州司马崔惟怦巡视海疆之后,顺路到这里游览的情景。文中描绘了当地自然景观,还详尽叙述了地方官元暖开辟飞泉景点的过程。讲他怎样亲自策划和设计,砍尽杂草,剔除危岩,筑埝收贮上游的雨水,使飞瀑常年不断。同时还种植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木,万紫千红,把飞泉装点得仙宫一般。这是云台山有史以来首篇记叙旅游建设的文章。”

    “唐碑对面是一块宋代的摩崖石刻,体量也很大,且保存完好,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碑用三言诗的形式,叙述三位友人泛海登山畅饮终日的事情。由祖无择作诗、苏唐卿小篆、王公衮镌刻。三者都体现了当时的较高水平,所以后人把它称为&34;三绝碑&34;。”

    “海清寺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的大村水库旁,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34;古塔穿云&34;,清代叫&34;塔影团圆&34;。”

    “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一圈游历下来,也过了中午了。

    “走吧,咱们下山去吃饭!今天老头子我请客!”

    敖德辉大手一挥,下山吃饭。

    “等会儿!”

    正要走的时候,敖慕之突然出声,然后就奔着最近的一个五谷轮回所急去。

    少顷才见这小子一脸轻松的回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