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出征

第三百四十二章 皇帝出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治正色道:“弟愿去一趟。”

    李承乾又道:“那就让柴哲威安排人手带你们去,去了博州之后寻到李义府,往后你们与他查明私矿。”

    李慎连忙齐声道:“弟弟领命。”

    看着两个弟弟激动地模样,李承乾又道:“吃饭。”

    李丽质又补充道:“用了晚饭之后,就动身吧。”

    好不容易找到事做,李治与李慎颇为激动。

    “皇兄,弟弟能多带一些兵马吗?”

    “又不是让你去打仗,不用兵马。”

    “那弟弟能打架吗?”

    “不能。”

    “能把许少尹也带上一起吗?”

    “不能。”

    “能带上狄仁杰吗?”

    “闭嘴,用饭。”

    “嗯。”李治与李慎当即端起了饭碗,大快朵颐。

    李丽质看向还未动碗筷的舅舅,“一些家事让舅舅见笑了。”

    长孙无忌讪笑道:“无妨,无妨…”

    李治与李慎用饭的速度很快,李承乾递给他们一卷文书,这两人就急匆匆要去找柴哲威了。

    “记得去找徐孝德。”李承乾又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

    这两个弟弟的回话很是敷衍。

    能出远门自然是高兴的,虽说不能与父皇东征,让他们出去走走也好。

    饭桌上,菜肴几乎被这两个弟弟席卷一空。

    李丽质又道;“听闻舅舅想要与父皇一同东征?”

    长孙无忌面对眼前的兄妹俩,又觉巨大的压力,颔首道:“臣的确这般说过,只是陛下拒绝了。”

    李承乾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入舅舅的碗中,“眼前还有很多事要办,孤还年轻,有些事还望舅舅帮扶。”

    “臣定当全力辅佐殿下。”

    知道皇兄完全可以对付舅舅,她心情不错地离开了。

    乾元殿内,李承乾倒上一碗茶水,放到舅舅的面前,“近来准备的饭菜都清淡了许多,母后说吃得清淡一些也好,对身体也好,孤与舅舅一样,现在也是上有老,下有小。”

    长孙无忌还想再开口。

    李承乾又道:“有时候吧,孤能理解舅舅的感受,母后也常说起舅舅的事,孤自小与舅爷亲近,舅舅亦是孤最亲近的人,倘若将来舅舅年迈了,孤亦赡养舅舅。”

    长孙无忌神色紧张,忙起身行礼,道:“殿下,臣惶恐。”

    李承乾将搁在茶碗边的手收了回来,又道:“这两年告老的大将军越来越多,舅舅一定要注意好身体。”

    “臣定当不负殿下所托。”

    李承乾看着一桌子菜,“本来打算单独与舅舅用饭的,不想让稚奴与慎弟坏了兴致,天色不早了,舅舅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臣告退。”

    长孙无忌又一次行礼,快步走出了乾元殿,刚出了殿想要回头去看,余光瞧见这位太子还坐在饭桌边。

    不知道为何,长孙无忌心中有些犯怵,加快了脚步离开。

    等舅舅走远了,李承乾这才将放在桌上双手放下,放在膝盖上。

    “承乾?”

    听到身后的话语,李承乾见到是母后来了,道:“儿臣刚过见过舅舅。”

    在儿子身边坐着,长孙皇后看着如今这个儿子,欣慰道:“你舅爷说得不错,你终究是越发有城府了。”

    李承乾面带笑容,“母后啊,儿臣终究不是父皇,父皇可以号令天下豪杰,可儿臣只能一步步自己走,脚踏实地地走。”

    轻拍着这个儿子的后背,长孙皇后又道:“很烦心吧。”

    “嗯。”

    身为母亲一眼就能看穿儿子的心思,看似在朝臣面前游刃有余,但这个儿子并不喜这些事,也听婉儿说过,每每面对这些事,总会身心疲惫。

    “你父皇能留下的这些文臣武将,将来都是要交给你的,也正如你所言,你不是如你父皇那般的人物,你也成不了你父皇,可承乾就承乾,你的一辈子还很长。”

    李承乾看着殿外的天空逐渐入夜,饮下一口茶水,道:“舅舅是儿臣的长辈,可儿臣也不想因舅舅而落下朝中诸事,眼前许多事都在眼前,儿臣不想再出现什么意外。”

    “舅舅要办的事一件都不能少,待舅舅帮儿臣办完了那些事,儿臣会让舅舅安享晚年的,这才设宴来招待舅舅,顺便问询一番。”

    长孙皇后叹道:“一边是国事,一边是长辈,为难你了。”

    “这些困难没什么的,儿臣终归是要做皇帝的,不然每每见到舅爷,儿臣总觉得心虚。”

    长孙皇后又笑了,笑得很宽慰。

    当天色完全入夜,洛阳城的一切归入宁静当中,洛阳城东面的大营,此刻这里有不少火把在晃动,士卒与将士正在收拾着器械与战马,为大军出征做着最后的准备。

    翌日,李承乾一早就得到了父皇的召见,来到了洛河边。

    洛河是从黄河支流中渭河的一条支流,它从关中来,从潼关一路途经洛阳。

    现在这条河的水位比之往年下降了不少,那是因上游兴建了淤地坝。

    当年李恪与马周,权万纪在这里修建河道,救水灾,用了两年。

    李泰在上游的渭河修建淤地坝又用了三年。

    如今这条河倒是稳定许多。

    李承乾翻身下马走到父皇身边。

    李世民看着河道的水流,道:“朕听闻稚奴与慎儿也来洛阳了?”

    “嗯,昨晚到的,丽质带着他们来见过儿臣了?”

    李世民冷哼道:“这两个小子昨晚被军中将士带到了朕面前,朕好好责骂了一番他们,他们还说是受你命要去一趟博州,看他们还有你的文书,朕就让他们离开了。”

    李承乾道:“父皇就要东征,他们自然是想来看父皇。”

    “你放那两个小子出来,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来见朕?”

    “还想让他们去历练一番,不论历练结果,反正都是一些不会干涉大局的事。”

    李世民双手背负,道:“过两日大军就开拔了。”

    李承乾道:“儿臣在洛阳等父皇大捷的战报。”

    “呵呵,你舅爷还有你爷爷都等着朕的大捷。”

    “儿臣依旧希望父皇在战时,万万不要小觑高句丽。”

    “好。”李世民笑着道:“洛阳与朕的后方就交给你了。”

    李承乾颔首道;“儿臣等父皇大胜而归。”

    父子俩在洛河边作了约定。

    春风拂面而过,吹得衣袖猎猎作响,苏定方与李道宗就站在不远处,目光看着站在河边的皇帝父子。

    这位储君身形修长,且站得笔直,宽阔的肩膀,昂首而立的样子就像是年轻时的陛下。

    但举手投足间,表露出来的谈吐与气场又告诉他们,这位太子不能当年轻时的陛下来看。

    洛水河流声日夜如此,这条流淌数千年的大河永远没有停歇的一天。

    三日后,皇帝的大军终于开拔了。

    李承乾站在大营一侧,领着百官送别父皇的大军。

    再看父皇腰配弓矢,跨下战马,号令大军的模样。

    这是这辈子的李承乾第一次见到天可汗重新要走上战场的模样。

    大军开始行进,一位位老将军领着兵马一路朝着东面而去。

    李承乾见到了须发灰白相间的苏定方,也见到了肌肉有些松弛的程咬金大将军,也见到了甲胄十分显眼的薛仁贵,还有后继的一应将领,浩浩荡荡的五万兵马,开赴辽东。

    后续的骑兵跟上之时,卷起了一片的尘土。

    李承乾望着大军远去,再回头看向洛阳城,站在洛阳城头上的母后,与舅舅,爷爷,还有东阳,丽质,正在望着远行的父皇。

    李治与李慎并没有直接去博州,他们在黄河边也见到了大军。

    李慎看到了人群中的旌旗,大喊道:“父皇!”

    李治抬头看去,见到了在众将之前策马的父皇。

    可能是马蹄声与战马的嘶鸣声,挡住了李慎的大喊声,父皇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

    兄弟两人看着大军一路远去,直到快看不见了。

    李治收拾了一番心情,道:“男儿岂能因这些事而落泪,父皇会回来了,到了那时要让父皇得知我们的功劳。”

    “嗯!皇兄所言极是。”李慎重重点头。

    “走,我们去博州!”

    “慢着。”李慎忽然道,他还从怀中摸索着掏出两张饼,递上一张,“吃完再去。”

    “你怎这个时候还想着吃?”

    李治一边说着,他接过饼闻了闻,“嗯?小福做的?”

    李慎嘴里嚼着点头,含糊不清道:“临走前,慎弟将小福刚烤好的饼带了出来,她还不知道。”

    “好吃,那就吃完再去。”说着话,李治从一旁拿出水囊道:“慎弟,喝点水。”

    “谢皇兄。”

    兄弟两人就坐在一起,吃饱喝足。

    待翻身上马与护送的兵马一同前往博州。

    “晋王!纪王!”

    忽又听身后有呼喊声,李治回头看去,暗骂道:“这个贱人怎么也来了?”

    李慎忽然一笑道:“柬之!”

    张柬之策马到了近前。

    再一看与他同乘一马的还有一个小胖子,正是狄仁杰。

    “仁杰执意要来见你们,某家本就身兼崇文馆差事,这就带着他来了。”

    言罢,张柬之又强调道:“是因崇文馆差遣,某家不得不去一趟博州。”

    狄仁杰道:“晋王与纪王不在长安,小子一个人颇为无趣,便与家父家母说了,允许小子一同前往博州。”

    李治十分严肃的道:“此番前往博州可不是玩闹,说不定会死人的。”

    张柬之冷哼道:“晋王殿下见过死人吗?”

    “治当然见过。”

    李慎让护卫给狄仁杰准备一匹小马,让他骑在小马上也能自在一些。

    李治目视前方,道:“走,去博州。”

    一行人在百余人的兵马护送下,一路朝着东面而去。

    洛阳城,刚送走了父皇,就有一件较为棘手的事,洛阳各县乡民献上了不少粮食,说是要给皇帝东征做粮草。

    这些粮草都是各县的乡民主动献上的。

    李承乾站在洛阳城外,看着一车车的粮食,从岑文本手中拿过账册。

    于志宁道:“殿下,各县粮草都在这里了,共计三万五千石。”

    “告知各县,朝中的粮草足够,不用他们进献,都送回各县吧。”见身后的褚遂良,张行成,马周都有些迟疑。

    李承乾又道:“当初各县乡民纷纷自愿投军,父皇念及民生不允再收纳民壮,现如今各县献上粮草孤深知乡民们的心意,但如今粮草丰足,潼关已久筹措了百万石粮草,还有河北河南各州府可以调集。”

    “军中粮草是军中的事,筹备粮草是孤的职责,让各县放心,只要孤还在,绝不让前方将士挨饿。”

    “军中所需粮草自有官府调集,将这些粮草都送回去吧。”

    岑文本应声道:“喏。”

    李承乾又道:“段瓒。”

    “臣在。”

    “你让兵部拟定文书,派人一趟松州,将牛进达大将军从松州调回来,并且命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命王玄策为松州守备将军,换防松州。”

    当初陛下封太子为尚书令,有节制松州,河西走廊,安西兵马之权。

    如今换将,自然无人会反驳。

    只不过太子这忽然的换将凋令,不免让岑文本,马周,张行成,刘洎等人怀疑,这个太子是不是又要对吐蕃动兵了。

    可再看殿下又没有其余的吩咐,众人心有猜测都没有明说。

    身为兵部尚书的段瓒回道:“臣这就去安排。”

    李承乾又道:“待牛进达大将军回关中,让他径直来洛阳。”

    “喏。”

    这个春季注定是忙碌,皇帝出征了,太子主持国事,也不知道将来这天下又会是什么模样。

    在洛阳城,崇文馆旁腾出一间大院,在这间大院内三百个崇文馆的学士,他们在这里走动,整理卷宗。

    这些人都是为太子整理书卷,整理各地的奏报,汇总之后要交给太子。

    而在洛阳的吏部官邸内,长孙无忌听闻太子对兵部的吩咐,也是十分惊疑,皇帝出征,太子忽然让边关换将。

    虽说这也并无大碍,毕竟边关兵马未动。

    这一次太子作出调动,依旧没有过问他这个舅舅意见,不知为何竟有些习惯了。

    但长孙无忌也无暇顾及太多,眼下吏部的许多事还要他来安排,需要对各县新设的乡长进行考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