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惹是非在跟前
【一】《忌动刀剪针线》民俗
俗话说:
初一动针线,招惹是非在跟前;
初二动刀剪,挑了龙筋长针眼。
古时候的正月,有许许多多的忌讳。
比方说,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就会破财;初一到初五“禁昼寝”,若大年初一午睡,就预示着一整年都会很懒惰,还会影响这年的运程;初一动了针线,生下的孩子眼睛如同针眼一样小;若是不小心打碎了盘子碗儿,要立马化解,赶紧接上一句“岁岁平安、岁岁如意”,“落地花开、富贵吉祥”,同时碎物也不要直接扔出大门,要用个东西包好放在僻静处,等初五过后再行处理。
虽说都是一些迷信,但对于寄居在他人家里的人来说,言行难免要谨慎一些。初一的早晨,本应该练剑锻炼体魄的纪绪,就只能练一套“五行拳”活动一下筋骨了。
五行拳,属内家拳,有《内经》之艺的誉称。它讲究功力,形松意紧,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幻多端又略带滑稽。暮羽觉得好玩儿,曾一度嚷嚷着纪绪教他,可等到暮羽回到自己家里,就再也不见他早起过。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暮羽,这两天也确实把他累坏了。
二十八日,暮羽一回到家里,就由庶兄慕凡带着,挨家挨户地去看望本家的叔叔伯伯。
二十九日一早,他又随父亲上坟请祖,到了山脚下,就得徒步行走。祭拜过后,于太医先领着祖先们回家过年了,而本族的子侄们带着暮羽去往远处他母亲的墓地。为何不葬在一起呢?古代有个习俗:儿子死于父母之前,亦或是妻子死于丈夫之前的,忌入祖坟茔地,需要先寄埋在别处,等父母或丈夫亡故后再一同带进坟茔。
昨天除夕,更是忙坏了于家的这个嫡子长孙。暮羽先是去宗祠里拜祖,回来后又在大堂里守岁。
于太医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心道:多亏了这两个月来,纪绪对暮羽德智体的全面培育。否则,对于不足五岁的小儿来说,如何吃得消!
【二】《元日》王安石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太阳,在一阵阵热烈的鞭炮声中,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照在假山的六角亭上,亭柱两边的一副黄色的春联,被染上了一抹胭脂红。
对联引用的是元稹《离思》中的一句----“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咋一看,似是在写景,其实每一个字都寄托着对亡妻深深的思念。
为何这春联要用黄纸书写呢?
素色的春联,代表着家中有人亡故:通常家人去世,第一年贴白色春联;第二年贴黄色春联;第三年贴绿色春联。三年过后又可以重新贴上红色春联。春联颜色由素变艳的过程,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呈现,也是人们渐次走向美好生活的细腻表达。
下了假山,弯过曲折的小桥,去往自己的住所。经过了“过堂屋”,见人来人往的,都是些前来给于太医拜年的人们。纪绪赶紧进屋,换上了一身崭新的白色锦袍,风度翩翩地去往于家大厅。
一进屋,见太医于延年端坐在正堂之上。他头戴束发银冠,内穿白色大袖中衣,外套白色无袖交领曲裾深衣,领口和衣缘饰有黄色刺绣,两边肩头绣着淡青色云状花纹,黄、黑两色相拼宽的腰带上,系有一条黄色玉环宫绦。由于使用了较多的黄色与刺绣,使得这件白袍显得辉煌而又贵气。
纪绪疾步上前拜年问好,于太医也回礼让座,并让仆人上酒。
这是同辈人来拜年才有的待遇,若是晚辈,给于太医拜过年、磕了头便立即就走,哪有让座上酒的礼遇?看来,于太医是把纪绪当做自己的小兄弟看待了。
于太医笑容可掬地说:“犬子痴顽,多亏先生授他‘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拙妇的在天之灵也会得以安息。愚代表亡妻,非常感谢于你!”
纪绪连忙起身道:“于大人,不必客气!您称呼仆纪生便可,怎敢当大人先生之称?实不敢受!”
“先生请坐!”于太医再一次让座,“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不敢,不敢。”纪绪一再推辞,也不敢就坐。
于太医疑问:“难道先生不愿做痴儿之师了?”
纪绪说:“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噢,这样啊!”于太医笑道,“那你也不必称呼我为大人,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仆觉得还是称大人为世伯为宜。”
“哎~,那我与犬子岂不乱了辈分?”说罢,哈哈大笑。
纪绪听于太医这么说,也觉得有失礼法,随即就弯身拱手道:“悉听长兄尊便。”
纪绪就坐后,于太医又问:“听暮羽说,你还收了一名西域的学生?”
纪绪道:“也不算是学生,只是帮着他解读张大人的那本《为政忠告》。”
“就是张希孟著的《三事忠告》?”
“正是。”
“这三种书,为兄也读过。其言皆切实近理而不涉于迂腐,盖养浩留心实政,举所阅历者著之,非讲学家务为高论,可坐言而不可行者也。”于太医又问,“你这西域朋友,读这类施政的书籍有何说法?”
“说是要把它译成他们那里的语言,卖到大秦[指西欧]去。”
“西方人的思想与我们相差甚远,那里,能有市场吗?”
“这,小弟也不得而知。只是西方人有些固执,我只好依从于他。”
于太医想了想,说道:“自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出版他人的书籍需要缴纳不少的版税,你这西方朋友可曾知晓?”
“这我倒没跟他提及。”
“这样吧,我找柳道传落实一下,他跟张希孟熟知,让他写封信落实一下,能不能给你们省了这笔银子,可不要印好了书籍,去到西域又卖不掉,白白浪费了钱财。”
“张大人不在京城吗?”
于太医说:“自至治二年[1322年],张希孟就在家丁忧,居故乡筑云庄[今济南市天桥区张公坟村]。贤弟找他有事吗?”
“书中有许多不解之处,本想请教于他。”
“噢,那找柳道传也是一样的,张希孟著书完结后,请柳道传审阅过初稿。”
“若兄长方便,能否给小弟引见一下柳老先生?”
“今天就很方便!过一会儿,我出去走年,顺便看一下柳道传的病情,你可以和我一起去。”
“怎么,柳老先生病了?”
“说来话长,”于太医讲起了柳道传的病因,“前年,汉官泰斗柳孟儒[柳郧]被贬南方,朝廷中就少了一位能顶大梁的汉官大儒。去年春末,皇上[泰定帝]忽然想起了著有《为政忠告》的张希孟,就派柳道传以淮东廉访使之职召张希孟进京。这老夫子,对为官施政早已失去了兴趣,便以能力不足为由坚决请辞了。没了办法,在济南纠缠了两个月的柳道传只好打道回府,去到上都述职。
皇上一听钦差柳道传的汇报,顿时火冒三丈,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柳道传是好一顿臭骂,骂他为何不在济南多劝说些时日,忙着回京是不是就是为了过自己的破生日……说也奇怪,像柳道传、张希孟和柳孟儒这些大儒,都是至元七年[1270年]生人,柳道传是八月初一的生日,张希孟是寒食节前后出生……”
“于大…大哥…青云和杰克逊能否与我一同去拜见柳老先生?”
“当然可以。”于太医说,“待会儿,晚辈们拜过了年,我就去柳道传的家。他住在肃清门街招贤坊的地界,你回去叫上你那个西域朋友,叫,叫什么,杰克逊?”
“对!”纪绪应道。
于太医又嘱咐道:“回来的时候,你们正好顺路,找到柳道传的宅邸,你俩递上自己的拜帖就可以了。不过,暮羽就别跟着去了,他有孝在身。”
纪绪点头称是,于是便告别了于太医,离开了大厅。
见纪绪出来,管家赶紧把厅外等候多时的拜年者让了进去。纪绪又让仆子去马棚牵来自己的白马,疾驰奔向瓮山去接杰克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