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边军走出来的悍卒 > 第340章 官场争斗

第340章 官场争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然他们都知道太原破城之罪不在吴益,但是既然陛下还未能给太原王氏定罪,那就只能暂且把黑锅扣在,这位已经战死的刺史身上了。

    然而就当赵广心寒至极时,却听到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陛下,臣有异议。”

    说话的人是李山河,他那中气十足的大嗓门,顿时就将所有的人视线,全都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

    “哦?!定国公有何看法?”

    听得都是满朝文官和稀泥的话语,忽闻李山河开口,顿时让赵广的心中一亮。

    像这种不涉及到作战的朝会议事,武将们通常是不怎么发言的。

    而李山河又是武将这方的旗帜人物,他一开口自然会引起所有的人特别关注。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太原失城之责,罪不在刺史吴益,从并州传回的战报来看,吴刺史在鲜卑大军破关以后,一直都在积极收拢着各郡溃兵进行抗敌,最后更是以并州几万残兵,足足抵挡鲜卑十五万精锐大军五个月之久……”

    “李老国公,你这何必要为这失城的罪人辩解呢,无论太原是因何而破城,吴益既然身为并州刺史,这失土之责就该由他来承担,国公爷觉得是也不是?”

    打断李山河的人是太师孙尚文,这位老太师平日里上朝时,多是表现出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

    朝堂中无论大事小事,孙尚文都是不怎么发表意见的,但是在今天他却出人意料的反驳了李山河。

    今天李山河之所以站出来为吴益打抱不平,并不只是看不惯这群文官们的嘴脸,更多的是大敌当前,想让他们暂且放下内斗。

    “哦?孙老太师是觉得我所说的战报不实?”

    李山河虽然洞悉了孙尚文出言的目的,但是他依旧是不肯退让半步。

    “呵呵……李国公不要这么大的火气嘛,这朝堂议事不是战场拼杀,咱们高居庙堂自当要顾全大局啊。”

    “顾全大局?!那请孙太师告诉我何为大局,大局就是让一位殉国的刺史蒙受这不白之冤吗?此等作为,你们就不怕寒了这天下将士们的心吗?!若是今日吴刺史只落下一个功过相抵的下场,他日敌酋来犯,诸位就不怕没有人再肯为帝国死战吗?!”

    对于这些文臣来说,李山河的这番话可以说是字字诛心,但是也说到了武将们的心坎里。

    武将们虽然多数人读书不多,但是这等浅显的道理,他们还是能够听得懂得。

    谁都无法接受自己为国浴血厮杀之时,还要被人在背后诋毁。

    “国公爷说的对!如此往一位殉国的刺史身上泼脏水,不是君子所为。”

    “吴刺史虽是一介文官,却在破城之后,选择了死战殉城,此等以身殉国的忠臣,朝廷应该追封其功绩,恩赐其子嗣,如此一来才可安定天下民心。”

    “哼,尔等匹夫岂懂这治国之道。”

    “不错,帝国有帝国的律法,岂能事事都不按规矩处理?这失城之罪不予追究,便是对那吴益最大的恩赐了,尔等居然还想为其追封爵位,这将帝国律置于何地?”

    还未等赵广出言定夺,朝堂上已然是吵翻了天,这一幕在那些看不清局势的末流官员眼中,只会以为这是一场文武之争。

    如果有谁以为李山河只是出于不忿,才出言为吴益打抱不平,那就太看轻这位曾经的帝国军神了。

    至于孙尚文为何要与李山河在这件事情上针锋相对,别人或许看不懂,但是赵广却将这一切看得明明白白。

    由于帝国北境的局势不稳,许多官员们都在担心北境的局势恶化。

    此时北境只是丢了一州之地,但是难保那些草原人会不会继续南下。

    正是因为如此,孙尚文才会站出来反驳李山河的提议,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

    太师孙尚文代表的是门阀世家这些士族们的利益,若是今天朝廷对吴益殉城之事大肆追封,就会为日后草原人继续掠地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这个不好指的是对于这些门阀士族们不好,有了吴益殉城在先,那么以后总不能都逼着这些刺史、郡守们效仿吧。

    虽说按照帝国律失地是死罪,但是帝国律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约束那些无权无势的百姓的。

    而对于权贵阶层来说,只要他们能够弃城逃走,事情总还是会有回转余地的,这总比直接死在草原人手中要好了太多。

    所以朝廷一旦为吴益殉城之事进行了大肆追封,那么等于几乎断绝了这些地方官员们的退路。

    将来北地局势一旦有变,他们就只剩下了死战这一条路可选了。

    因为战兴许能活,就算战死还能落下一个美名,而弃城就一定会被朝廷处死,所以李山河的提议,就等于是在逼着那些北地的地方官员与草原人进行死战。

    而这些地方官员们几乎全部都是出自于各个门阀士族,所以这才有了孙尚文与李山河的针锋相对。

    所有人都以为当官很容易,却只有极少数人才真正能看懂官场的明争暗斗,最脏不过官场这并不只是在说说而已。

    李山河挑起了武将们的情绪,不断的向着文官们施压。

    而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些代表门阀士族的文臣们也丝毫的不肯退让。

    最后还是由赵广拍板,才结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争斗。

    最终小皇帝以太原王氏叛国之事未曾查清为由,暂且压下了对于并州刺史的追封。

    但是为了稳定住武将们的情绪,赵广将吴益的长子封为了伯爵。

    至此今日的大朝会才有了结果,至于说为什么大家都没有太过忧心并州沦陷之事。

    那是因为所有的官员们都认为,鲜卑人在并州待不了太久,参照草原人以往的行事作风,他们再将并州洗劫一空后,就会北归而去。

    不只是满朝文武这样想着,就连小皇帝也是这么认为的。

    赵广觉得只要司州援军能够据城而守,北境的局势就不会再继续恶化。

    至于说鲜卑人会进取中原,这种话就算是说与街道上的孩童听,恐怕就连他们也都不会相信。

    帝国人对草原人的骄傲,不是几次破城就能改变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