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人物篇】罗斯福8
【人物篇】罗斯福8:他靠什么创造历史,第三次连任?
当欧洲大战开始时,罗斯福57岁,对于一位政治家来说并不算高龄。cuibome此时的他已经担任过4年州参议员(纽约州)、8年联邦政府高官(海军部副部长)、4年州长(纽约州)和7年总统。
罗斯福的身上已经积蓄了足够多的政治智慧,欧洲和亚洲的那几头怪兽正在啃食猎物,当他们消化了眼前的这些食物后,下一个或许是下下一个就是美国。所以罗斯福不能像安于现状的民众和国会议员们那样毫无准备,必须为战争提前布局。
罗斯福也舍不得手中的权力,尽管他不止一次地抱怨自己日复一日、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地坐那间办公室里,都快要把自己逼疯了,但他仍然希望留在那。此前美国没有任何人连任三届的总统,自从开国总统华盛顿作出表率之后,尽管美国宪法没有规定不能连任三届,可没人触碰这条道德线。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罗斯福都是带着核心目标行事-为战争做准备、争取第三次连任。你可以高尚地认为他是为了“世界和平”选择了连任,也可以务实地认为他是为了连任,引导美国人投身一场正义的战争。二者相辅相成,自然免不了尔虞我诈。总体来说,特殊的历史时期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1939年9月1日中午,罗斯福在白宫新闻厅接见了媒体记者。有人问道:“我们能做到置身事外吗?”罗斯福回答:“我不仅诚心希望如此,我还相信我们能做到。”在稍晚一点的内阁会议上,他又对众人表示,一战时期国内的种种纷争还历历在目,他觉得有些昨日重现的感觉。
整个一战期间,罗斯福都在担任海军部副部长。他当时是联邦政府中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对顶头上司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和总统威尔逊的避战做派相当反感。但20多年之后,罗斯福也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完全理解了威尔逊和丹尼尔斯当年的想法,不介入将殃及自己,过早介入不仅民众反对,还将拖垮美国的经济,所以重要的是时机。
罗斯福在德国入侵波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求废除中立法案,这个法案要求不能向任何交战国提供援助,哪怕支付现金都不行。当孤立主义者反对时,罗斯福恨不得敲他们的脑袋告诉他们:没有比这更符合美国利益的事情了。
孤立主义者在民众和国会里大有人在,在参议院任职最长的威廉·博拉说:“如果美国卖武器给欧洲国家,我们就是在选择立场,那将是主动干预的第一步。”罗斯福应付反对者派出的先锋是共和党人、曾经的总统竞争对手阿尔夫·兰登以及胡佛时期的国务卿亨利·史汀生,他们都表示支持废除中立法案,然后各界人士都加入了这场争论之中。
9月15日,美国民族英雄查尔斯·林白向全国听众发表了电视演讲:“这不是一个白人反对其他人种入侵的问题,而是长久以来欧洲各国内部的斗争,是上一场战争错误带来的后果,是胜利者未能遵循公平原则导致的斗争。”林白的这番话将争论升级了,他涉及民粹主义、“白人至上”论调,也对德国在一战后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他的演讲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信件、电报、明信片像雪片一样飞到参众两院的议员手中。据一位共和党众议员说,自己收到了1800条讯息,只有76条支持废除中立法案。
罗斯福意识到彻底废除中立法案已经不可能了,他不得不提出一个妥协办法:废除武器禁运,但武器销售只能采用“现购自运”的原则。即:不赊销、不接受美国基金、不允许银行贷款、不负责运输。他强调这样就可以避免美国船只在危险区域遭到攻击,而且还不会在之后与他国有任何瓜葛。
1939年9月28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以16:7通过了该法案。也就在这一天,华沙守军投降,波兰彻底沦陷。10月5日,史汀生发表讲话:“如果英国和法国失败了,他们的战争将成为我们的战争。”此番言论无非是把话讲白了,立即引起了国内的强烈反响,其中支持者众多。
10月15日,林白反驳了史汀生的讲话,但仅过了一个月,他赤裸裸的种族主义已经被揭穿。当天晚上参议院通过了提案。11月2日,众议院投票通过该法案。
罗斯福在是否参选下届总统的问题上从来不表态,既不会暗示自己参选,也不会暗示自己不会参选。但他的话并不像是一个将要卸任的总统说的,众人逐渐揣摩出了他的心思,如果发生战争,他肯定会参选。
1940年1月,罗斯福和一家杂志社签约三年,约定离职后为其撰稿,年薪和总统年薪一样75000美元。本来杂志社的老板开出了更高的报酬,却被罗斯福拒绝了,他认为当撰稿人比美国总统赚得还多是不合适的。他在签约时也明确对党内的摩根索说:“除非欧洲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否则我不会参选。”
罗斯福身边的人看到了机会,首先宣布竞选的是副总统加纳,他的竞选纲领是反对新政、反对罗斯福第三次连任,这导致二人曾经亲密无间的关系破裂。第二个站出来要竞选的是1933年帮助罗斯福竞选成功的主要功臣、时任邮电部长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法利,他的威望比加纳高,而且当年只有51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龄。但法利最大的短板是他的天主教背景。
国务卿赫尔也有意参选,不过他的态度要谨慎得多。赫尔认为自己以国务卿的身份参选并不合适,所以最好由罗斯福亲自提名才会名正言顺。他还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在与罗斯福的交谈中,赫尔告诉总统:“我认为世界局势正在恶化,我想我在国务卿的位置上能更好地服务。”
在沉寂了几个月后,欧洲局势突然恶化。1940年4月9日,德国偷袭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德军从比利时、荷兰、法国边境撕破了英法比联军防线。也就在这一天,英国首相张伯伦下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授权丘吉尔组建新内阁。5月15日,法国总理雷诺给丘吉尔打电话,他告诉对方:“我们被打败了,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6月22日,法国宣布投降。
罗斯福在这期间决定参选,并决心全力支持英国。就在丘吉尔和雷诺通话的当天,他收到了丘吉尔发来的电报,这是二人首次建立联系。丘吉尔在电报中说:“局势迅速恶化,法国不堪一击,我国也即将被攻击。若不可避免,我将孤军作战。但总统先生应该明白,如果美国再不采取行动,贵国的声音和力量将毫无用处。”
5月16日,罗斯福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追加12亿美元的国防拨款。他面容憔悴地对议员们说:“现代侵略战争已经开始展现出它的残暴,我们原有的防御力量如果得不到加强,将不足以与之对抗,这一危险不容忽视。”
罗斯福再次把着眼点放在了飞机制造方面,他要求将国内的飞机产量从每年6000架提高到5万架,并要求加速陆军和海军的现代化,扩建所需物资的生产工厂。5月底,当法国局势再度恶化时,罗斯福又要求拨付19亿美元用于国防开支。至次年5月,国会应总统要求总计批准了373亿美元资金,这个数字是1939年的4倍。
与此同时,民主党内部于5月17日悄无声息地进行了提名初选。各州在罗斯福和加纳之间的竞争中,几乎完全倒向罗斯福。就连加纳的老巢加利福尼亚州,罗斯福的得票都超过他。此事罗斯福没有出面,都是他的支持者以罗斯福的名义运作的,本人是否事先知晓不得而知。
1940年6月初,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他们将所有的火炮和一部分轻武器、7000吨弹药和12万辆各种车辆都扔在了法国海滩上,英国此时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帮助。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下令打开仓库,除了确定美军需要的物资,其余部分全送援助给英国。在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的帮助下,马歇尔将这些物资出售给了柯蒂斯怀特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再由他们转卖给英国。6月5日起,从美国发出的武器包括22万挺机枪、25万支自动步枪、900门75毫米榴弹炮、58万件防空火炮、50万支一战时留下的步枪和13亿发子弹。6周后,上述物资全部交到英军手上。
6月底,罗斯福改组了内阁,他将战争部长伍德林解职,因为他在援助英国的事情上百般阻挠,从此被罗斯福弃用。海军部长查尔斯·爱迪生也离开了内阁,不过他的结局比伍德林要好得多,罗斯福支持他竞选新泽西州州长。接替两人职务的是史汀生和弗兰克·诺克斯,二人来自共和党。
这次改组可谓一石二鸟,战时内阁已经成形,同时吸纳两位共和党人加入内阁,也瓦解了共和党内的势力,使他们很难用主战论调和罗斯福竞选下届总统。6月18日,诺克斯和史汀生呼吁施行“义务征兵制”。诺克斯还提出了具体目标,建立一支100万人的军队,建立强大的空军以及坚持不懈地援助英国。
1940年6月27日,共和党选出了自己的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击败杜威和塔夫脱成功获得提名。威尔基本来是一位民主党人,他不喜欢也不信任罗斯福,更反对罗斯福实施的新政。他和罗斯福的恩怨源于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的电费之争,当时威尔基是联邦南方公司的总经理。在竞争失败后,他认为罗斯福使民主党远离了自由理念,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大政府的局面。1940年初,威尔基转投共和党,并得到共和党内大佬的青睐。
对于罗斯福来说,威尔基获得提名是喜忧参半的事情。后者不是孤立主义者,这让共和党不会将焦点集中在援助英国的问题上,这也就减少了推行外部事务遇到的阻力。对罗斯福不利的一面是威尔基的人气极高,他热情有亲和力,和华尔街的关系密切,还是所有重要俱乐部的会员。包括《纽约先驱导报》和《时代》等众多媒体都支持他。
总统竞选和援助英国依旧是1940年下半年的主旋律。1940年7月15日,民主党全国大会在芝加哥召开,会议将最终决定提名谁竞选下届美国总统。罗斯福一直没有表态参选,这让法利、加纳等人都跃跃欲试。罗斯福的打算是代表们主动将他推上去,这样就不会给对手留下口实,指责他贪恋权力。
罗斯福提前联系了芝加哥市长凯利,让他设法维持会场秩序,把与会者的情绪逐渐引导到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上来。罗斯福又让霍普金斯在芝加哥设立了一个办事处,这个临时机构并非负责选举,而是以联络的名义示人。
大会开始后罗斯福就遇到了两个难题,其一是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控制着大会入场券,而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就是宣布竞选的法利。打算在会场“搞出点动静”的人无法进入会场,所以当凯利在开幕式致欢迎词提到总统的名字时,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
善于拨弄算盘的霍普金斯在组织竞选方面是个蹩脚汉。他一直以来都和党内同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在芝加哥大会期间,霍普金斯暴躁的脾气得罪了几乎所有人。罗斯福也有些后悔,不应该把这件事交给霍普金斯,他当时也一定会想起几年前去世的霍韦。
大会的第二天,罗斯福仍然没有看到自己期望的场景,没人提名总统,甚至他的名字都没有人提及。在一场霍普金斯主持的竞选策略会上,有人挖苦他说:“如果说共和党大会仅仅是为威尔基召开的,那么我们则有过之无不及。”最让罗斯福担心的局面还是出现了,芝加哥大会正进入一种无序的状态。
罗斯福派去的另一个心腹劳工部长铂金斯给白宫打了一个电话,他建议罗斯福亲自到芝加哥来。她在电话里告诉罗斯福:“目前的局势已经糟糕透顶,900多名代表群龙无首,正在企盼你的到来。”
罗斯福回绝了这个提议,他向铂金斯解释了自己的决定:如果代表们让我做出我不应该做出的承诺,拒绝会树立新敌,应允就会犯错。铂金斯追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罗斯福给出了自己的打算:“让埃莉诺去怎么样?”这一招绝对有新意,第一夫人出现在大会现场,两个竞争对手加纳和法利自然会收敛很多,同时代表们看到埃莉诺也自然而然想起了罗斯福。
埃莉诺并没有马上同意去芝加哥,她给法利打了一个电话。埃莉诺对法利说:“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我就不去。”法利接起电话时就已经相当意外了,当埃莉诺征求他的意见时,自己毫不犹豫地说:“我觉得没关系啊。”
大会的第四天,埃莉诺来到了芝加哥。此时芝加哥市长凯利也想出了控制会场的办法,法利管理着入场券,可入口都是芝加哥警察局的人。在凯利的安排下,一众罗斯福的支持者进入了大会现场,等待市长发出造势的信号。
当天,参议员巴克利在大会上做了主题演讲,内容是自己作为永久主席的义务。当他讲到第13分钟时,偶然提到了总统的名字,凯利发出了信号,会场上立即点燃了热情。支持总统的民众和代表们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绕场游行,当秩序恢复后,凯利讲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话:“总统从来没有,就算在今天也没有打算获得提名。他真诚地向在场代表们说明一点,那就是你们可以自由地投票给任何一名候选人。这是我今晚受总统之托要表达的意愿。”
观众都沉默了,总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愿?他到底要不要参选?五秒、十秒、十五秒,突然扩音器里有人大喊:“我们需要罗斯福,我们需要罗斯福……”现场气氛彻底被点燃。
当天的投票结果毫无悬念,罗斯福得到了946票,法利得到72票,加纳得到61票。罗斯福被推选为民主党下届总统候选人。
在选战进行时,战争部部长史汀生和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向国会提交了《伯克—沃兹沃斯法案》,该法案正式提出美国施行义务兵役制。民意调查显示,自法国战败后,民众对义务兵役制的支持率就超过了50,而到了史汀生和马歇尔正式提交该法案时,支持率已经达到了69。
8月2日,罗斯福首次公开支持义务兵役制。8月28日,参议院通过该法案。9月14日,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至此,1600万年龄在21至35岁的美国青年成为征兵对象。10月,第一批16万人应征入伍。第二个月,这个数字是5万人。义务兵役制执行一年后,60万人进入部队服役,加上美国原有的50万正规部队和27万国民警卫队,至1941年年中,美国军队扩充至140万人。
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又发来了求助信,英国的海上运输线遭到了德国潜艇的严重威胁,而英国当时只有69艘驱逐舰,不但要保护航线安全,还要对英吉利海峡实施巡逻,防止德军从海上登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也致电罗斯福,请求援助潜艇。美国海军有200多艘一战时服役的驱逐舰,在1939年时,172艘驱逐舰经过改装重新编入美国海军,剩下的50艘处于闲置状态。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将这批驱逐舰以租借的形式尽快交付给英国海军。
国会拒绝了这个要求,理由是租借舰船给交战国违反了《国防预算法案》。7月19日,内政部部长伊克斯给罗斯福提了一个建议,让他行使总统特权,以三军总司令的身份下令将驱逐舰提供给英国。罗斯福认为“这个建议还不错”,可并没有采纳。
一个名叫“世界组织”的民间团体恰当地出现在台前,该组织提出用英国在海外的基地交换美军军舰。这是一个双赢而且贴合国内孤立主义势力的方案。孤立主义者一直都希望在西半球建立海军基地,甚至考虑过通过购买英国战争债券来达到目的。7月25日,这个方案提交到罗斯福的面前。罗斯福这个时候又打起了太极,他表示在国会没有通过之前,他拒绝对此事发表意见。
罗斯福这样说是不想给人留下口实,毕竟这是一种趁火打劫的做法。丘吉尔可等不及了,他在7月31日发给罗斯福的电报中说:“在过去的十天,我军又有10艘驱逐舰被击沉或击毁。”
8月2日,内阁召开紧急会议。海军部长诺克斯介绍了“基地换驱逐舰”的方案,他的意见是优先交换美国以东的西印度群岛英国基地。国务卿赫尔质疑它违反了《美洲国家间协议》,罗斯福说有这个可能,不过如果用租借的方式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接下来有两个难题,要想获得国会通过,就必须得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的首肯,在选举即将开始的时候,谁都没有这个把握。另一个难题是英国的态度,毕竟大英帝国是在变卖祖宗打下的江山。经过协商,内阁成员决定让威尔基的好友威廉·怀特去当说客,后者是一位编辑,他得到这个委托后一口答应下来。
8月3日,丘吉尔先反馈了消息,他同意用租借的方式拿基地交换驱逐舰的方案,而且还提醒美国人一定要快。怀特那边的进展并不顺利,背后支持威尔基的胡佛等人让他不要表态,以免承担责任。怀特最后带给罗斯福的消息是,威尔基不会表态支持,但他也不会反对。
期间,“世纪组织”也在四处游说。由于该组织的成员都是各界名流,在民间有强大的号召力。在他们的努力下,美国著名将领潘兴将军公开表态支持。《纽约时报》《攻击先驱导报》《时代》周刊纷纷发表评论,支持“基地换驱逐舰”的提案。
渐渐的民意开始转向支持这个法案,9月初罗斯福在视察一家军工厂时亲自宣布了这项交易:50艘美军即将退役的驱逐舰租借给英国,换取纽芬兰岛、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牙买加、安提瓜岛、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8个英国基地,租期为99年。
为了照顾英国的尊严,交接工作分批进行,纽芬兰和百慕大先行移交,其余6个基地逐批移交。丘吉尔在议会安抚国内的情绪:“自此英美将会命运相连,我毫不怀疑事情发展的这一方向。就算我想停也停不下来,没人能阻止。就像密西西比河奔流到海不复回。”
根据1940年8月底的民调显示,罗斯福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非常接近(51:49)。威尔基不是孤立主义者,这让他不容易找到罗斯福的弱点。最初的势均力敌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包括共和党雄厚的民意基础、背后金主的支持和威尔基的个人魅力。同时民众对罗斯福打破总统不得连任三届的惯例也颇有抵触情绪。
9月初,威尔基开启了自己的全国竞选之旅。工人是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当威尔基来到底特律时,工人们对他报以嘘声。在庞蒂亚克工厂工人向他扔了鸡蛋;在大瀑布城,他的火车被扔来的石头砸碎了玻璃。此前他的一些种族言论也被人搬出来,他的德国血统也让人们议论纷纷。
威尔基虽然不能说是政治素人,可竞选经验并不丰富。在匹兹堡的一次演讲时,他宣布将从工会中选出一名劳工部长,这番话得到了工人们的热烈响应。可接下来他莫名其妙地加上了一句话:“当然,此人不会是女的。”
他讲这句话实在是昏了头了,现任劳工部长铂金斯就是一位女性,她的工作干得很出色,所以威尔基的话一下子就得罪了很多人。同时他的这句话明显有歧视女性的倾向,这也让他失去了众多女性选民的支持。罗斯福得知此事后也惊讶地说:“他为什么不见好就收?”
威尔基也得到了一些攻击民主党的猛料。与罗斯福搭档竞选的亨利·华莱士有玄学背景,时任副国务卿韦尔斯有同性恋倾向。威尔基的团队搜集到几年前华莱士给境外邪教组织头目写过的信,其中极尽谄媚之词。韦尔斯更离谱,他在9月22日的一天夜里,喝得醉醺醺地要求他家的门房“吃香蕉”。
如果把这两件事拿到台面上,共和党的手段并不光彩,可眼下威尔基和罗斯福的差距在扩大,所以竞选团队建议把它们公布于众。威尔基并没有这么做,他担心这只能让两党陷入一场丝逼大战,最后对谁都没有好处。
威尔基并不是道德高尚,背后的原因是自己也不干净。他和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卡尔·范多伦的妻子伊丽塔长期私通,他们的这种关系已经保持了30年。威尔基的妻子早已知道此事,二人的婚姻关系依靠仅剩的亲情和政治上的便利维持。威尔基担心两党在竞选时互相揭露个人私生活,最后他的秘密也会曝光。
在快要结束7周的全国竞选旅程时,威尔基的局势不妙,他的支持率在下降,与罗斯福的支持率已经差了10个百分点。而且这段时间罗斯福并没有为竞选抛头露面,整日待在白宫里处理政务。如果照着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威尔基必败无疑。
10月11日,威尔基被迫改变了自己的竞选策略,他开始向孤立主义者靠拢,并试图拉拢意大利裔、德国裔选民。在一次演讲中,他向意大利裔选民说:“我们不会参加其他人的战争,我们的孩子也不能参加欧洲的战争。”这番表态起到了效果,他的支持率缓慢回升。威尔基团队再接再厉,一个“和平主义”人设的威尔基出现在公众面前,他们把罗斯福刻画成一位好战者,“罗斯福不让我们的孩子参战的承诺就像他对平衡预算的承诺一样毫无诚信。鉴于他的表现,美国会在1941年4月参战,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走上战场。”
威尔基的支持率在10月中旬已经超过了罗斯福,民调显示如果欧洲没有战争,威尔基将以53比47打败罗斯福。后者分析了形势,决定发起反击。10月17日,白宫对外宣布,总统在投票前的两周将发表5次演讲,意在纠正共和党人的错误说法。
10月23日,罗斯福站在了费城的一场群众大会上的讲台上。他没有提及威尔基的名字,而是给民众一个庄严的承诺:“我给你们以及这个国家所有的公民最庄严的承诺,我们与任何其他政府都没有任何形式的直接或者间接的秘密条约、秘密合同、秘密委托和秘密协商,不要使这个国家陷入任何战争或达到其他目的。”
5天后,他来到纽约,罗斯福在麦迪逊花园广场发表了第二次演讲。在这次演讲之前的几小时,意大利军队发动了对希腊的进攻。罗斯福没有指责意大利人,仅仅表达了“将深陷战火的意大利人和希腊人的关切。”他这次也没有提及威尔基,而是提到此前反对援助英国的几位共和党籍孤立主义者,他对民众说:“如果决定权掌握在马丁、巴顿和费什的手上,那英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就不会得到我们的任何帮助了。”他在提醒民众,完全的孤立主义是行不通的。他也在警告那些拿订单拿到手软的企业家们,政府正在维护他们的利益。
在前往波士顿的途中,罗斯福修改了自己的演讲稿。之前他对战争的态度是:“美国绝不会加入一场国外的战争,除非受到攻击。”这句承诺的后半句被删掉了,他向竞选团队说,这半句话显然是画蛇添足,如果“我们遭受了攻击”,那它就不是国外战争了。罗斯福在这一刻有些赌博的味道了,他认为自己必须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赌民众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正变得更积极”。
1940年11月2日,5000万人参加了民意测验,罗斯福的支持率为52,再次领先威尔基。罗斯福和他的朋友聚集在海德公园等待选举结果。这次是他成功竞选悬念最大的一次,罗斯福请求让自己单独待一会儿,他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门外是特勤处的保镖。
晚上9点以后,局势逐渐明朗,罗斯福赢得了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工业州的支持。最终罗斯福赢得了2726万张选票,威尔基获得了2233万张选票。在选举人票方面,罗斯福赢得了449票,威尔基仅获得82票。
威尔基高姿态地宣布败选,并呼吁民众抛开党派成见,全力支持总统并尊重罗斯福取得的成就,这让两人的敌意迅速淡化。罗斯福邀请威尔基来白宫做客,并表示了对他的欣赏。后来他对铂金斯说:“威尔基是一个好人,他很有能力,我打算重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