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第144章 【苏德战场】布达佩斯战役(2)

第144章 【苏德战场】布达佩斯战役(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苏德战场】布达佩斯战役(下):战场上的弱者

    1944年10月底,苏军乌克兰第2和第3方面军发起布达佩斯战役。yingcuime由于准备不足,双方在布达佩斯地区的战事陷入胶着。战至12月底,苏军连续发动四次攻势,终于完成对布达佩斯的合围。此后,苏军开始准备攻城,并在合围圈外层构筑防线,阻击德军的解救行动。

    为了守住自己的南线,保护德国唯一的石油供应地(在匈牙利西南部),希特勒将一半的装甲部队调到匈牙利,包括在东线战场上表现异常活跃的党卫军第3和第5装甲师(骷髅师、维京师)。

    进入1945年,德匈联军的形势大致如下:德军第9山地军和匈牙利第1军困守布达佩斯,守城部队由第9山地军军长维尔登布鲁赫统一指挥。

    在城外,德军在布达佩斯以西、巴拉顿湖以北地区集结了9个装甲师、1048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处于战备状态的约占一半)准备解救城内的守军。除此之外,还有近20个步兵师部署在匈牙利境内,上述部队由南方集团军群新任司令沃尔勒统一指挥,装甲部队则基本上交给第6集团军司令巴尔克,用来实施对布达佩斯的营救行动。

    苏军虽然完成了对布达佩斯的合围,而且兵力占优势,可局势还远没有到乐观的程度。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兵力分散,其第27、第40和第53集团军已经北上进入斯洛伐克;近卫第7集团军从布达佩斯东、北两个方向包围布达佩斯城。

    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兵力较弱,参加布达佩斯战役的近卫第4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不仅要从南、西两个方向合围布达佩斯城,同时还要抽出有力兵力阻击德军从西面的反击。苏军的两支坦克集群,即克拉夫钦科指挥的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和普利耶夫指挥的骑兵机械化集群则前出至布达佩斯以西,对付德军的装甲部队。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苏军部队的战力都有限,尤其是两个坦克集团军在过去2个月已经和德军的5个装甲师消耗掉大半的战斗力。

    根据统帅部的要求,苏军的首要任务是巩固包围圈外层防线。因此,在德军装甲集群和布达佩斯城之间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所属近卫第4集团军得到了加强。该集团军共有5个步兵军、1个机械化军、1个重榴弹炮旅、1个重加农炮团和1个防坦克炮团。集团军兵力9万人,装备10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166门火炮和迫击炮、2827挺机枪。

    集团军司令员扎哈罗夫将兵力部署在布达佩斯以西和以南的多瑙河弯曲部至巴拉顿河北岸一线。同时,乌克兰第3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将方面军预备队部署在近卫第4集团军的身后,包括第18坦克军和近卫第5骑兵军。

    1944年12月30日,德军第6集团军所属党卫军第4装甲军陆续抵达布达佩斯外围。在希特勒的严令下,该军所属骷髅师、维京师和第96步兵师在尚未完成集结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对苏军的反击。

    1945年1月1日,德军第4装甲军出动1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向苏军近卫第4集团军第31步兵军防线地段实施进攻。由于德军的兵力是苏军的两倍(30000:17000),加上坦克集群的优势,德军的进展迅速。战至1月2日,苏军被击退30多公里。

    为了稳住防线,扎哈罗夫紧急从其他地段抽调兵力增援第31步兵军,同时还给该军加强了大量炮兵。很快第31步兵军的火炮和迫击炮增加至464门,其中包括36门152毫米榴弹炮、19门122毫米榴弹炮、22门120毫米迫击炮和24门76毫米加农炮。所以即便缺少坦克,但凭借炮火的优势,还是有效迟滞了德军第4装甲军的攻势。

    1月3日,苏军第7机械化军投入战场。该军装备的几十辆重型坦克和su-100自行火炮对德军“黑豹”坦克和4号坦克以重大杀伤,德军的攻势被遏制。

    苏军的反击被安排在战线的北面。1月5日,近卫第6坦克集团军和近卫第7集团军悄悄渡过赫龙河,向当面德军第57装甲军发起进攻,试图在多瑙河弯曲部上游右岸夺取一处渡口,然后迂回到德军身后。德军发现苏军的企图后,立即组织了顽强地抵抗。1月10日,从东普鲁士调来的第20装甲师和第57装甲军原属第8装甲师向苏军反击,双方在赫龙河桥头堡展开激战。德军想把俄国人赶回赫龙河对岸,而苏军则坚守不退,始终在这里威胁德军的左翼。

    由于自己的侧翼遭到威胁,德军的救援行动暂时中止,在此期间,德军第4装甲军投入战场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战损率达40。

    在战场的另一个地区-布达佩斯城内,苏军于1月初开始对城内守军发起进攻,战斗的焦点集中城东“佩斯”地区(多瑙河流经布达佩斯城,将该城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布达”地区,城东为“佩斯”地区)。苏军攻城部队很快就遇到阻力,德军依托街道两侧的高大建筑,在苏军前进的线路上形成交叉火力。而苏军巷战经验不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于是苏军改变策略,不急于向多瑙河河岸推进,而是沿着街道的每一栋建筑和德军展开争夺。如果建筑物墙壁阻碍了苏军的前进线路,则直接用火炮和炸药炸开。经过恶战,苏军的进展虽然缓慢,但因为调整了战术,己方的伤亡情况大大缓解。在他们身后,则到处是被严重毁坏的建筑和无人收敛的敌军、平民的尸体。

    在苏军封锁布达佩斯城时,守军在城内仅储存了可供5天的给养,这点粮食很快就消耗光了。十万守军每天要消耗80吨给养和弹药,而德国空军仅能向城内47吨物资,而且还要优先保障弹药供应。很快,城内就开始断粮。为了填补守军的肚皮,守城指挥官维尔登布鲁赫下令杀掉城内25000匹军马充作军粮。

    维尔登布鲁赫本人也没有亏待自己,他和司令部随从在一座城堡中养了12头猪,专供司令部成员享用。同时为了防止被偷吃,还派专人负责保护。据说在德国人的“严密”保护下,其中一头还是被布达佩斯的一名市民偷走了。

    当然,绝大多数城内的市民还是最可怜的。城区被封锁后不久,缺少给养的德军开始在城内肆意抢劫,如果遇到反抗则毫不犹豫开枪射杀。布达佩斯市民原本就痛恨德国人,所以即便惧怕苏联人也纷纷跑到苏军阵地寻求庇护。而苏军对匈牙利人的所作所为也非常可耻,出于胜利者的发泄和示威,也出于对繁华的布达佩斯的病态嫉妒,一些苏军、特别是来自边远贫困地区的苏联士兵犯下了无数起对平民、特别是对妇女的罪行。

    据统计,在布达佩斯被围的100多天里,25000名布达佩斯市民因饥饿和疾病致死,7000多人被处决,针对妇女的侮辱行为更是司空见惯,已经无法统计。

    在布达佩斯城外,经过第一轮营救行动失败后,沃尔勒和巴尔克决定再次实施一次救援行动。1月7日,德军第3装甲军所属第1、第3、第23装甲师和第503重型装甲营向苏军防线发起进攻,这次攻击的对象不再是此前苏军第31步兵军的防御地段,而是将箭头向南偏移,攻击苏军第20步兵军。

    苏军第20步兵军地段的兵力比较薄弱,此前为了支援第31步兵军,扎哈罗夫从这里调走了1个步兵师和4个炮团。当德军进攻时,该军仅有5468人、252门火炮和迫击炮、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战至当天下午,德军突破了苏军第20步兵军的第一道防线,开始向纵深推进。闻讯后,方面军司令员托尔布欣赶紧从其他地段抽调部队,至当天黄昏,第20步兵军的火炮增加至602门,兵力增加至135万人,坦克也增加到150辆。

    1月8日,苏军第7机械化军赶到第20步兵军防线,随即向德军第3装甲军实施反击,德军的攻势逐渐被遏制,仅在1月8日这一天就损失了68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月9日,党卫军第4装甲军也恢复攻势,维京师群向东南杀开了一条狭窄的血路,其先头抵达帕波城,与布达佩斯的距离一度缩短到17公里。但在1月12日,德军的攻势还是全面瘫痪下来。因为害怕孤军深入而被切断后路,维京师奉命后撤。

    至此,德军实施的两次救援行动都失败了。

    在第二轮救援行动期间,巴尔克又得到了一支新锐装甲部队-第509重型坦克营,该营装备了45辆虎王坦克。随着增援部队抵达,希特勒的命令也紧随而至。他要求德军调整进攻方向,将第3装甲军和党卫军第4装甲军调往布达佩斯以南。从巴拉顿河和韦伦采湖之间实施进攻。

    为此,德军的2个装甲军首先从战场上后撤,然后悄悄装车,经铁路线输送到南线。苏军虽然清楚德军的坦克部队消失了,但并不清楚他们的去向。

    在布达佩斯城内,苏军的攻势也在加紧进行,为了统一苏军在“佩斯”地区的指挥,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员任命近卫第18步兵军军长阿福宁担任攻城部队前线指挥员。方面军所属近卫第18步兵军、第30步兵军、罗马尼亚第7军以及9个炮兵旅,共计14万人投入到佩斯地区的巷战中。同时,托尔布欣的第46集团军负责在城西牵制布达地区的守军。

    随着苏军的攻势越来越猛,城内守逐渐无法支撑。1月13日,守城指挥官维尔登布鲁赫致电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声称自己只能在佩斯地区支撑到1月15日,他希望能够允许其自行决定部队的行动。1月17日,佩斯地区的守军被分割成三块。19时25分,希特勒下达命令,允许守军放弃佩斯,退守多瑙河右岸的布达地区。

    当晚,大量守军和平民在经过多瑙河大桥撤退到布达地区时,遭遇苏军的炮火打击,大桥及周边区域顿时死伤无数。不久大桥被苏军炮火炸断,一些来不及过桥的守军只能选择投降。

    1月18日,苏军完全占领多瑙河左岸的佩斯地区,并前出至多瑙河沿岸。此间,苏军共歼灭德匈联军22万人,其中被俘约1万人,更多匈牙利平民则裹挟在德军战俘中,被苏军视为战利品。

    同样在1月18日,实施救援的德军2个装甲军在布达佩斯以南完成集结。当天早晨,他们向乌克兰第3方面军南端防线发起第三次营救行动。在德军进攻的当面,苏军部署的是第135步兵军和近卫第21步兵军。这一次德军投入的装甲力量最强,坦克和强击火炮共计有376辆,苏军则提前将第18坦克军和第7机械化军调到的防线身后,两个坦克军共有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随着战斗打响,双方的坦克就绞杀在一起,经过激战,被德军寄予厚望的第509重型坦克营在第一天就损失了11辆虎王坦克,营长也在战斗中负伤。但德军付出代价后也得到了回报,他们在主攻地段取得了突破。第1、第3、第23装甲师和党卫军第3、第5装甲师(骷髅师和维京师)的攻势在苏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并向苏军防线纵深推进了30多公里。

    1月19日,德军冲到多瑙河畔的多瑙城堡,将乌克兰第3方面军分割成两段,扎哈罗夫的近卫第4集团军陷入孤立。

    在获悉德军的行动后,斯大林于1月18日晚命令托尔布欣动用所有力量应对德军的攻势,同时命令马利诺夫斯基全权负责布达佩斯的攻城作战(第46集团军重新划归马利诺夫斯基指挥),以便托尔布欣专心解决南部的危机。危急时刻,一场暴雨加重了苏军的危险局面,刚刚奉命增援的部队在途中受阻,尤其是后勤部队、炮兵部队大多滞留在多瑙河的几个渡口。

    1月22日,德军继续向东北方向推进,并攻占塞克什白堡,逐渐逼近布达佩斯。苏军则调集空军对德军实施拦击。仅在1月22日当天,苏军飞机就出动1034架次,在德军的上空实施空袭。1月26日,德军一路艰难挺进,冲到布达佩斯以南25公里处。

    在此期间,乌克兰第2方面军所属的第23坦克军、第104步兵军,以及乌克兰第3方面军所属近卫第1机械化军、近卫第5骑兵军在布达佩斯南郊构筑了一道新的防线。他们接应出败退的苏军,准备在布达佩斯城下和德军展开决战。

    1月27日,苏军主动向疲惫的德军2个装甲军实施反击。此时,苏军坦克达到343辆,而德军的2个装甲军所属5个装甲师的可用坦克加起来只剩下108辆。经过6天的激战,德军败退回多瑙河右岸。2月2日,近卫第4集团军和友军恢复了联系。2月7日,双方在战线南部的态势基本恢复到1月初的局面。

    在城内的“布达”地区,维尔登布鲁赫手上仍有近8万人。由于长期得不到足额的物资供给,城内的守军不仅要坚守阵地,还要每天面临饥饿的折磨。从1月20日开始,能够战斗的人员每天的给养减少至150克面包和一些马肉汤;而伤员只能喝到一点清汤。到了2月1日,战斗人员每天能够得到的食物又减少到75克。

    守军指挥官维尔登布鲁赫要求部下死守,对于“叛徒”则命令党卫军一律射杀。在残酷的巷战中,守军经常钻入下水道,迂回到苏军的身后发动奇袭,双方继续在布达地区逐个房屋进行争夺。至1月底,苏军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只占领了布达少部分地区(608个街区的114个),整个布达佩斯城已经与1942年的斯大林格勒一样,变得千疮百孔、断壁残垣。

    随着德军在布达佩斯以南救援行动的失败,守军也清楚无法指望城外的救援,守城的信心也彻底丧失。自2月初开始,苏军的进展开始加快,守军也迎来了自己的最后时刻。

    2月11日,维尔登布鲁赫下令部队于当晚8时向西突围。当天17时50分,他把这个突围方案电告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维尔登布鲁赫这样安排就是想在突围前不会收到上司拒绝他突围的命令。

    当晚8时,323万名守军(含143万名德军,其余是匈牙利部队)抛下116万伤员(德军9600人)开始突围。在突围部队的前面,由12辆黑豹坦克、9辆坦克歼击车、6辆强击火炮和15辆半履带装甲车组成钢铁集群负责打开缺口,身后除了饥肠辘辘、满身油污的士兵,还有近十万匈牙利平民。

    守军的突围行动很快就被苏军发现,随即将炮口指向突围部队的路线上。在苏军炮火的拦截下,突围部队血肉横飞、横尸街头,仅有数千人冲破苏军的封锁,向西逃到布达佩斯西面的帕波城。在那里他们又遭遇苏军包围圈外层防线部队的拦截。经过又一轮的炮击、扫射和坦克的碾压,最终有700多人逃脱,其余全部被歼灭。

    守城指挥官维尔登布鲁赫并不在突围的队伍里,他在突围开始时就脱离了部队,钻进下水道。当他从下水道爬上来时,发现周围到处是苏军,于是带领司令部的人员向苏军举手投降。

    1945年2月13日,历时3个多月布达佩斯的战斗基本结束。此役,德匈联军共损失188万人,其中被俘138万人。驻守在布达佩斯城内守军共计102万人,其中4万人阵亡,62万人被俘,德匈两军损失的比例大概是1:1。

    另一部分伤亡来自平民,布达佩斯巷战期间,守军征用了大量市民为其服务,这些人中有5万多人最终被苏军俘虏,伤亡数字不详。他们和那些死于战火的平民是战场上的弱者,至于在战火中幸存的人来说,自己已经失去了家园,无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不会向他们提供帮助。

    守军指挥官维尔登布鲁赫活了下来,尽管希特勒曾经暗示他在兵败时应该选择自杀,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前面提到,他在部队突围时也没有和部队待在一起,更不要奢望他像“切尔卡瑟口袋”战役中的德军指挥官施特默尔曼那样为突围部队殿后,并最终战死沙场。

    在选择钻进下水道的时候,毫无疑问他是想趁混乱之际逃出包围圈,全然不顾自己部队的命运。战后,维尔登布鲁赫被苏联人释放,他随后返回德国。1971年,这位战场上另一种弱者死于一场车祸。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