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 > 第370章 三大发明

第370章 三大发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儿良提出的不是作战问题,全部是后勤问题,仅凭这一点,俱酒就断定此子不得了,心中筹算整个大局,眼光放在战场之外,这特么的是帅才啊!

    俱酒命令儿良立即前去整军,命令相作符前去动员相氏五百族人,自己则和田系躲到室内,开始了神秘的嘀嘀咕咕。

    针对儿良提出的山地作战的难题,俱酒给出的答案有三,均需要借助田系墨匠堂的妙手巧思,去化腐朽为神奇。

    其一,针对军粮不易携带,山中不易烹煮等难题。俱酒给出了“炒面”这一经典的军粮解决方案。

    战国时候有没有炒面,俱酒并不了解。但他清楚的是,在部队时期的军史课上,教官大讲特讲,“炒面”作为一种军需用品,在朝鲜战争中立下了赫赫奇功,帮助志愿军打败了吃着罐头的美军。

    南郑、安康一带以稻米为主要农作物,同时也有一些杂粮,而俱酒带来的军粮中菽豆占了大多数,没办法,这都是唐社磨豆腐换来的。郇阳城中有一定的粮草储备,原料不成问题。

    俱酒将炒面的制作原理和田系大概一讲,特别强调了杂粮、米的三七配比,确保口感;加入极少食盐,维持身体必要所需;注意炒制火候,九分熟即可,全熟就糊了!

    田系立即心领神会。俱酒又绘制出一种细长的粮袋形状,让田系去制作。方便士兵随身携带,可装七至十日的炒面。理论上讲,可以支撑到打完这一仗。

    其二,独轮车,解决山道崎岖、运输不便的问题。

    独轮车算是中华历史上伟大的发明之一,有人说它就是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的原型,此事莫衷一是,暂且不论。

    独轮车以一个车轮为支撑点,巧妙地利用了重心法则,杠杆原理等科学,将部分力量分配于机械之上,堪称人类交通运输史上是一项重量级的发明。

    从最初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里,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广大农村、工地,独轮车都在广泛应用,直至世纪末才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特别是穿越者所处的战国时代,在交通极度不便利的情况下,独轮车与头顶、手拎、人抬、肩挑、肩背相比,承载力大过数倍至数十倍,特别适合于羊肠小道、狭窄田埂和崎岖山路,与山地简直是绝配。

    田系看着俱酒所画的结构图,虽然一目了然,但还是心里紧张,主要是时间太紧,自己此次东进郇阳,目的是代表墨家,迎接少子西进南郑,带的墨匠也不多,怕赶制不出来。

    俱酒灵机一动,战国时代的制车术相对成熟了,车轮的部分,可以拆借战车或民间车辆的先用着。重点做好车架部分即可。

    俱酒特别向田系强调,注重零部件的规范化制作,这是批量生产的前提。当然,进一步统一度量衡,才是规范化、批量化的基础,目前时间太紧,自当容后再议。

    第三,溜索与滑轮。溜索过江、过河、过峡谷,是山区民众长期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多长期?直到现在有的地方还在用。

    溜索不仅可以过人,而且在材质保证的情况下,车马等都可以溜过去。

    在钢丝绳没有产生之前,山区人民可用藤、竹、草等编制结实的溜索,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制作一个可靠的滑轮,既可提高速度,也可减少对溜索的磨损。

    田系接下任务,但担心人手不够,俱酒立即将郇阳县吏叫来,命其全力配合田系,尽快完成任务。

    田系带领的墨匠们,立即开始了忙碌的研制工作。首先制作出了符合人体力学结构的炒面袋,由县吏下令让全城妇女开始缝制。

    影视剧中的志愿军炒面袋

    首份炒面配比出来之后,俱酒尝过口味,立即命令县吏动员全城居民,做好任务分解,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家家、户户、人人头上有炒面任务,一时间郇阳城上空飘荡着谷物的香味。

    独轮车的研制,因为以现成的车轮为基础,主要是制作车架和车板,因而也进展顺利。

    心灵手巧的田系在制出第一辆样车后,俱酒亲自试驾了一回。发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自己虽然在穿越前见到过,但没有用过,掌握平衡还真是一门技术活。

    俱酒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仔细在回忆里搜索了半天,终于想起还应该有一条挂在脖子上的\\\"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更容易保持平衡。

    加上“车绊”之后,再注意轮子两边载重的平衡,俱酒终于掌握了独轮车的驾驶技巧。

    按照俱酒的吩咐,田系在制作样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各个零部件尺寸与规模的记录,其后的墨匠以及临时征集的郇阳城中的巧匠们,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实现了一次战国版的、快速的、批量化生产合作过程。

    在较短时间内,五十辆战国历史上,集机械学、力学、杠杆学等学科理论于一身的巨作——独轮车,胜利诞生了!以每车负重八百石来计算,也基本能够完成此次作战的后勤运输任务。

    独轮车模型

    俱酒亲自担任教练习,组织一百名健卒,在各种特殊地形,训练载重驾驶独轮车,很快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俱酒又针对上坡、下坡路段,设计了牵引绳挂钩。同时按照一车三人,以及部分维修人员的建制,组建了二百人的运输车队,负责军事辎重和部分粮草的运营,解决了山地作战的另一大难题。

    在溜索设计上,田系利用郇阳城县吏治下原有小型冶铸作坊,制作了三套滑轮,但由于没有轴承,这些滑轮还是比较原始,基本依靠油脂的润滑来工作,只能说聊胜于无。

    现代的溜索过江

    为了方便携带,田系还用硬木打磨雕制了五套木头滑轮,用于运输比较轻的的物体,主打一个轻便快捷。

    关于溜索的制作,田系犯了难,因为一些大沟大河的跨度是比较长的,特别是溜索的架设,要有人牵引绳索先行过去,需要的长度更长。

    这时,相作符前来向俱酒汇报他对相氏战俘的思想动员情况。相氏族人一听自己的父母妻儿被巴人攻击,一个义愤填膺、怒火中烧,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作符分析了当前形势,说明了与郇阳君合作的必要性,相氏族人救人心切,加之族中长老亲自动员、郇阳君也开始改善伙食,也化解了与郇阳方面的敌意,形成了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统一战线。

    俱酒听了相作符的汇报,频频点头。

    形势如此一片大好,俱酒并没有笑容,相作符又看见了愁眉苦脸的田系,还以为他是反对出战的,就顺嘴就问了一句:

    “先生愁从何来?”

    田系看了一眼这位相氏巴人的长老,回道:“欲为长索,不知其法,故有烦忧。”

    相作符详细听了田系的描述,呵呵一笑:“此事易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