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阅卷标准之争
陈庆再一次笑了。
“我知道你们这段时间受了很多苦,在经学上下的功夫可能是那些嫡系子弟的十几倍!”
“不过,你为什么会觉得我出的题全部都是来自于世家大族对经学的注释呢?”
陈庆的话,让大厅里的众多学子们愣住了。
其实,世家大族原本还并不像现在这么嚣张。
只不过他们逐渐掌控了对经学的注释权,进而一步步的渗透到朝堂上,又利用自己在朝堂上的权力,不断的为家族谋取私利。
最终养出了无数个千年的大世家!
世家的势力,在大梁才会根深蒂固。
如果把对经学的解释权从世家大族手中抢过来,和挖他们的根差不多。
“所谓的经学,只不过是治世的工具罢了。从经学之中,我们可以学到恭友亲善,甚至也可以学到许多管理百姓的方法。”
“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学习经义的时候,就得完全按照书本上死板的学,甚至就连经学的注释都一板一眼的去学习,毕竟每个人读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摆脱思想的束缚,经世致用,让老百姓们过上好生活!这才是我们学习经学的最终目的!”
陈庆的话,要是落在众多世家大族的嫡系子弟尔中,肯定是狂悖之语。
但落在他们这些整日里为家族生意忙前奔后,在底层摸爬滚打的旁系子弟耳朵里,就像是听到了天籁一样!
让他们瞬间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过往我们都太钻牛角尖了,以至于事事都按照经学上所讲的来,画地为牢,自缚双手!”
“经世致用么?安王殿下站的高度,果然和我们不一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士子们朝着陈庆,竟然行了一道师礼。
陈庆今天的点拨,足以让他们这辈子受益无穷了!
众人拜谢离去之后,陈庆便开始闭门不出。
准备出题了!
此时的京城之中,已经涌入了不少进京赶考的文人士子。
这些人就是,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之人。
要么是嫡子,要么是庶出,只有小部分人才是出生于真正的苦寒之家。
只是凭借着啃几部书籍,以及惊人的天赋,最终闯入到了会试之中。
陈庆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好,毕竟前世的时候他也没少参加考试,一旦泄题,很容易在朝堂上引起震荡。
到了会试正式开始的那一天,无数的文人世子涌入到了考场之中。
他们将会在考场上呆满足足两天的时间,期间吃喝拉撒都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
那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学子们,有的甚至还带着火炉进入到了考场,可以吃一口热乎的饭菜。
至于那些真正的贫寒之人,只是准备了几个冷面馒头,饿的时候啃上一两口垫垫肚子即可。
持续了两天时间之后,会试总算是结束了。
考场上巡逻的考官将所有的考卷全部都糊名,随后运送到阅卷处。
负责阅卷的人,主要是吏部和礼部。
这也是陈庆参考了前世各个朝代的科举制度,选出来的两个部门。
礼部尚书薛坤,乃是正儿八经的世家大族出身,苦读经义,凭借着一首锦绣文章进入到了翰林院制诰。
并且一步步爬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
至于吏部尚书,自然是张大彪。
此时的阅卷室内,不管是张大彪还是薛坤,两人都有些神色不善的看着陈庆。
薛坤不必多说,此人乃是世家大族出身,对于陈庆组织的科举考试,视之为离经叛道,根本不支持。
至于张大彪。
当初在会猎之中,他的儿子被陈庆差点给废了,也一直因为此事怀恨在心。
所以他也并不打算好好配合陈庆。
看着两人一副恨不得将自己吃掉的样子,陈庆有些无奈的耸了耸肩。
“各位开始阅卷吧,有什么拿捏不准的地方可以随时过来问我。”
陈庆说完之后,也开始翻看起了几篇试卷。
耗费了足足三天的时间,大伙终于将所有的试卷全部都评判完了。
只不过当众人把结果交到陈情手中的时候,陈庆大体翻看了一眼,脸色顿时变得十分难看。
“其他科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策论你们到底是以什么标准评判的?这些僵化的思想一旦流入朝堂,会带来什么后果,你们知道吗?”
陈庆拿出了一册薛坤打了高分的试卷。
“这有什么问题?策论的题目乃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篇策论写的多好!要替陛下做那定海神针,扫清环宇一切风浪,久而久之,令出于一,天下太平!”
“这也是许家之前对于此句话的注释。”
在经学理论方面,薛坤自认为不比任何人差。
听到陈庆提出了质疑,他立刻出言反驳。
“把许家的注释拿出来,我看一眼!”
立刻有翰林学士把书册拿了过来。
陈庆看完之后,心中冷笑连连。
在世家大族对这句话的解释中,所谓的君者如舟民如水,船只能依靠水的流向来航行,无法控制水流的平缓与急湍。
如果想让风平浪静的话,还需要一枚定海神针。
而这枚定海神针,自然就是他们这些千年的世家!
让世家成为沟通皇帝与百姓的桥梁!
其意图不就是希望把皇帝架空吗?
“这句话安能如此解释?”
“立刻重新评阅试卷,按照我的解释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整个阅卷室里,几乎全部都是翰林院学士以及两部的官员们。
大伙儿听到陈庆的这句话之后,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
他们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现了幻听。
君者如舟民如水这句话竟然还能用民贵君轻来解释!
陈庆可是皇室成员,更是未来极有可能登基大宝的人,像这样解释的话,岂不是会对皇帝不利?
“君王地位的稳固与否并非靠的是定海神针,而是老百姓们的幸福安定!”
“若是百姓们日子过的好,他们自然会爱戴拥护君王,若是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自然会发生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