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青涩不及当初
吴姗瞅着娜塔莎、张明春一前一后进了家俬城。
娜塔莎依然是神采奕奕,笑靥如花,而张明春无精打采,耷拉个脸。
吴姗把娜塔莎拉到一边。
“怎么啦,你们两个?”
“蛮好的。”
“那他……”
“生闷气呢。”
“你惹他的?”
“哪有,他自己。”
“他自己惹自己生气,到底为什么事?”
“你问他自己去。”
吴姗转身来找张明春时,他已回到自己摊位。
这对恋人,三天两头就怄气,又没谁对谁错,随他们去吧。
“嗨。”
有洋顾客打招呼,吴姗就用英语,和对方交流起来,热情给他们推荐来自中国的红木家具,美观、结实。
滋滋……
荷包里电话震动不停。
等着吧。
吴姗小声叫着“尼娃”,说你来接洽这对外国夫妻,她要接一个电话,在客人面前不方便,那会很没礼貌,也显得自己没素养。
吴姗走到无人的地方,拿出了电话,一瞧陌生电话,迟疑片刻。
“喂,我吴姗。你,哪位?”
“你真的是吴姗。”电话那头一阵惊呼。
“我是啊。”
“我丁一。”
丁一?这个名字,吴姗太熟悉了,甚至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丁一是她的大学外语系同学,只不过她学的是英语,而丁一学的是俄语。
他俩相识于新生联欢晚会,缘于偶然坐在了同一条凳子上。
机缘巧合的是,他们都喜欢俄国文学,喜欢《安娜丶卡列丽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于是,他俩都选修了俄国文学,在教室里再次偶然相遇。
共同的爱好,促使他俩越走越近。他俩相约湖边漫步,图书馆出双入对。
他俩由相识、相知到相爱,宛若舒伯特的《小夜曲》诉说的那样,舒缓、真挚。
他俩没有火热的拥抱,没有激情的亲吻,更多的是一种若即若离的惦念。
大三那年,丁一考取俄罗斯一所大学的研究生,只身前往。
告别是在初夏一天晚上,扬柳依依的湖边。
他拉着她的手,说我们有缘再相见……他说得是那么的轻飘飘。
她回到宿舍,独自躺在床上,让泪水静静地流过脸庞。之后,她删除了手机里的他。
也是在那一年的夏天,他收拾好心情,去了乌鲁木齐。
现在丁一又出现了,吴姗心里泛起一丝涟漪,但很快风平浪静。
她只是在电话里,淡淡的哼了声,“哦。”
她没有兴奋,没有惊喜,甚至是冷淡的。
“我想见你。”
她很清楚,她现在已为人妻,还要不要再续这一段酸涩的前缘。
刘鑫待她很好,她是刘鑫那种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的心肝宝贝。她生活得很幸福,她很满足,她也非常珍惜这种知恩图报的情愫。
“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她依然是冷冷的,有点拒人于干里之外的感觉。
“见了面再说。”
丁一说得急迫,告诉了她餐厅的地址,约会的时间,还有“不见不散”的承诺。
吴姗不是那种小家子气的女人,便答应了丁一。
“那好吧。”
吴姗提前下了班,专门回家了一趟。她换了一件呢子大衣,系上围巾,还特意抹了口红。
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就去了。
他们相见时,昔日的恋人,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多少有一点尴尬。
还是丁一主动,他彬彬有礼的邀请吴珊就坐。
包间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柔和的灯光,飘香的红酒,迷人的音乐。
吴姗看丁一,还是一脸书生气。丁一看吴姗,四年的光阴逝去,并没有磨去她姣好的容颜,她还是那么漂亮,并且添了些成熟女人的优雅。
丁一向她诉说了,他是托同学打听到,她毕业后去了乌鲁木齐,并且结了婚,后又来到了吉尔吉斯。他又托俄罗斯中国大使馆的朋友,再通过吉尔吉斯中国大使馆,知道她的近况。
吴姗不清楚,他辗转反侧,如此费尽心机找她,所为何事?这又是何苦呢?他既己知自己结了婚,肯定不单是为了再续前缘。
“丁一,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吴姗,我们还能成为朋友吗?”
丁一冷不丁的答非所问,她还着实猜不透他的心思。
“一直都是呀。”
吴姗说出这话,连她自己都觉得太虚假。
丁一还信以为真。
“那好,我想和你们合作。”
吴姗诧异地瞪大眼睛。
“和我们合作?合作做生意呀。”
“对呀,就是做生意。”
丁一告诉吴姗,他和朋友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中国与俄罗斯的货物调配。他当然不会提到他父亲。他们把国内的农副产品、服装、鞋帽等各种各样的“中国制造”通过空运、货运到俄罗斯。当他知道吴姗两口子在做家具生意,他灵机一动,何不通过他们两口子这个熟悉的渠道,把家具弄到俄罗斯呢。
原来是这样。
吴姗的戒备心理渐渐的消除了。
“好啊。”
丁一站起来,给吴姗倒了一点红酒。
“来,我们喝一口。听吉尔吉斯大使馆的人说,你们在吉尔吉斯办了个家具厂。”
“是啊,才刚刚起步。”
“规模大吗?能带我去看看吗?”
“规模?就一个小厂。你要去,可以呀。”
“那我们说定了。来,我们干一杯。”
吴姗为自己之前的胡思乱想、自作多情感到羞愧。
她释怀了,就轻轻地和丁一碰了下杯,然后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