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清朝名将海兰察:鄂温克族的传奇英雄
一、西进南征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鄂温克族的英雄海兰察,他的名字如同一首激昂的战歌,在北方的广袤土地上传唱。海兰察的家族世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这片土地赋予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勇敢无畏的精神。当清廷决定对准噶尔进行征伐时,海兰察以索伦马甲的身份加入了这场战役。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辉特部的首领巴雅尔曾经一度投降,但随后又跟随阿睦尔撒纳反叛。面对这样的变局,海兰察没有丝毫犹豫,他带领部队穿越艰难险阻,最终在塔尔巴哈台山中追上了巴雅尔,并将其生擒。这一壮举不仅为清军赢得了重要的胜利,也让海兰察的名字响彻军营。为了表彰他的英勇行为,乾隆皇帝亲自赐予他“额尔克巴图鲁”的称号,并将他的画像悬挂在紫光阁中,以示敬意。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海兰察已经因为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而被记名以副都统的身份使用。然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五月开始的清缅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海兰察作为清军的先锋,率部从云南出发,深入缅甸境内作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海兰察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十二月,当清军抵达虎踞关时,海兰察率领轻骑兵作为先头部队,他们迅速击溃了遇到的小股缅军,并在后续的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特别是在攻打老官屯时,海兰察及其部下不仅成功击败了数量众多的缅军,还设下了埋伏,一举歼灭了更多的敌人。当缅军试图利用大象作为武器冲击清军阵地时,海兰察指挥部队巧妙地进行了反击,成功抵御了对方的强大攻势。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海兰察继续在战场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十二月,他率领三百骑兵穿越了险峻的万仞关,夜袭戛鸠江,再次给缅军造成了沉重打击。紧接着,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海兰察因其在前线的杰出表现被授予了镶黄旗蒙古副都统的职务,彰显了他在军中的地位和贡献。同年十月,当清军再次向老官屯推进时,海兰察与侍卫奎林一同在锡箔地区重创缅军,破坏了敌人的防御工事,并击退了前来偷袭的敌军。
二、讨伐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清廷派遣海兰察从云南出发,前往四川与主力军队汇合,共同参与对金川地区的征讨。这次战役对于巩固清朝在西南边疆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海兰察在此次行动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无畏的战斗精神。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六月,海兰察接到命令,支援正在攻打美美寨的参赞大臣丰升额。美美寨位于小金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面对小金川叛军的顽强抵抗,海兰察率军迅速赶到战场,与丰升额的部队合力,发起猛烈攻势,成功攻克了这座坚固的寨子。胜利并未让海兰察和他的士兵们放松警惕,他们乘胜追击,摧毁了寨子下方的十三个敌寨,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力量。
紧接着,海兰察与游击李煦等人联合行动,向敌人的木城发起了攻击。在这场战斗中,清军不仅斩杀了大量叛军,还占领了木城附近的山岗,并在那里建立了三个守卫哨卡,有效地控制了周边区域。到了七月,海兰察与总兵牛天畀合作,连续攻破了数座敌人的碉楼,并在贡噶山左侧设立了炮台,持续轰击叛军,最终击败了叛军头目策卜丹。
然而,策卜丹并未就此罢休,反而转而骚扰侍卫阿尔苏的营地。海兰察闻讯立即赶往增援,一举歼灭了四十多名敌军。八月,海兰察在贡噶山设下伏兵,斩杀了一百多名敌人。在发现新的敌军关卡后,他与副都统哈国兴一起发动了五次进攻,士气高昂,最终攻破了关卡,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到了十月,海兰察率领部队进攻路顶宗。他们沿着山沟向上攀爬,穿过密林,最终夺取了敌人的哨卡,并与副都统额森特的部队会合,成功攻破了路顶宗和喀木色尔,缴获了五十座大小卡寨和三百座碉楼。鉴于海兰察在这几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清廷特别嘉奖了他,并提拔他为正红旗蒙古都统。
十一月,海兰察继续率领部队前进,夺取了敌人的碉堡,并审视了南山北山的地势情况。随后,他率领军队渡河,直接冲向布喇克和札喀尔两个敌寨。与此同时,额森特等将领也从其他方向发动了攻势,双方合力攻克了九十座碉卡。
到了十二月,海兰察参与了对明郭宗的进攻。此时,领队大臣普尔普等人已经逼近明郭宗的南部,海兰察与哈国兴及时赶到,直接攻入寨门。在转经楼附近,叛军头目指挥残余力量顽抗,海兰察指挥士兵包围并消灭了他们,随后放火烧毁了转经楼。最终,清军乘胜追击,平定了叛军的大本营美诺,小金川地区得到了彻底平定。
小金川的平定,标志着该地区恢复了稳定,也为清廷进一步征讨大金川奠定了基础。海兰察因在此次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任命为参赞大臣,随同将军温福从功噶尔拉进入大金川境内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海兰察率军抵达今四川小金县西北的昔岭。途中,他攻克了苏克奈的两个敌军哨卡,并占据了木果木(今四川金川县卡撒乡)后山。随后,海兰察与领队大臣额森特的部队会合,共同作战,成功夺取了五个敌军碉卡。在极为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海兰察指挥士兵们凿冰开道,仅用一天时间便抵达了固木卜尔山。此山连接着昔岭山脚,而昔岭则布满了敌人的碉堡,形成了对清军的强大阻碍。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和敌人的坚固防线,海兰察与额森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将部队分成六队,集中兵力先后攻下了第九、第十二、第七、第八号碉堡。在夜间,海兰察巧妙地部署了假撤退战术,诱使敌人追击,然后伏兵四起,击毙了两百名叛军。针对最为坚固的第五号碉堡,海兰察指挥火炮昼夜不停地轰击,最终将其摧毁。接着,海兰察率军进攻达扎克角山梁,成功夺取了斯东寨。
按照乾隆帝指示的地图,海兰察再次调整部队,进攻功噶尔拉山口。五月,他返回昔岭,建造了与山齐高的炮台,对守敌进行了猛烈打击。然而,六月间,后方的叛军攻陷了底木达,并推进到了登春。海兰察急忙回师迎战,正当战斗激烈之际,忽然得知木果木大营告急。第二天,大营失陷,将军温福殉国。海兰察立即命令领队大臣富兴整理部队,自己则亲自殿后,连夜撤退至功噶尔拉,与总兵牛天畀的军队会合。考虑到功噶尔拉也无法久守,海兰察决定与额森特等人合军撤退,并于当天晚上驻扎在崇德。次日,他们抵达美诺,与领队博清额、五岱、和隆武的军队会合。海兰察向乾隆帝上疏请罪,乾隆帝则下诏鼓励他冷静应对,鼓舞士气,争取再立新功。
在经历了这次失败之后,海兰察与五岱共同守卫美诺,成功击退了叛军的多次进攻。面对士气低落的局面,海兰察建议遣返那些胆怯的士兵,以保持军心,乾隆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七月,叛军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导致美诺、明郭宗等地相继失守,海兰察被迫退至日隆。乾隆帝对此表示不满,命阿桂按律处置。然而,阿桂在调查后认为,海兰察虽然在军队溃散时表现英勇,但在平时缺乏严格的军纪训练,为此海兰察被降职为领队大臣。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海兰察继续参与对叛军的作战。在阿桂的指挥下,海兰察率领五千人从明郭宗向谷噶山进军,又与保宁率领两千人绕行八十余里攻打登古山。在激战中,海兰察表现出色,被乾隆帝特授为内大臣。随后的日子里,海兰察屡次攻克敌军要塞,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乾隆四十年(1775年),海兰察从康萨尔分路进剿叛军,占据了山沟的碉寨,并在次年攻克了甲尔纳沿河的诸寨。叛军自噶尔丹寺前来救援,海兰察将其击败。四月,将军阿桂令他前往宜喜,与明亮会合侦查大军进军的道路,准备合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海兰察攻克了舍齐、雍中两寺,屯兵噶拉依河岸,把守险要地带。不久,与福康安、普尔普等一起截断了噶拉依右路,攻克了大石卡,转移火炮进击扎木什克寨。二月,大金川的头目索诺木束手就擒,金川之乱被平定。清廷加封海兰察为一等超勇侯,并赐双眼花翎。清军回到京城之后,乾隆帝亲自到良乡城南慰劳,赐给他御用鞍辔和御马一匹。海兰察的画像被悬挂于紫光阁,位列前五十功臣,乾隆帝亲自题写赞词,表彰其功绩。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海兰察被授予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之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他又被补充为公中佐领。
三、镇压回民起事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和青海地区爆发了回族和撒拉族的反清起事。面对这场动荡,清廷派遣海兰察前往镇压。四月,海兰察率军抵达兰州,并指挥军队攻打龙尾山。当时的回军选择在山洞中据守,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防守。随着阿桂的到来,海兰察被委以重任,统辖诸军,指挥作战。
同年五月,海兰察与明亮、额森特等将领一起分左右两翼进入山区,对回军展开围剿。在越过水磨沟后,海兰察迅速率部登上华林山。回军看到清军攻势猛烈,感到恐慌,纷纷出洞迎战。清军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假装撤退,诱使回军追击。待回军进入预设的伏击圈后,清军从两侧杀出,给予回军重创。在战斗过程中,回军见到海兰察骑马出现在战场上,纷纷溃逃,清军借此机会进一步打击了回军的士气。
到了闰五月,海兰察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战略。他指挥阿拉山的骑兵绕到华林山的江南侧,预先埋伏,等待回军出现。同时,海兰察亲自率领训练有素的部队,攻取了回军的四个堡垒。在这次激烈的战斗中,海兰察身先士卒,不幸中枪受伤。乾隆帝得知海兰察的伤情后,特别下令阿桂好好安抚他,表彰其英勇行为。
面对回军占据的大堡垒,海兰察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单骑前往五泉山侦察敌情,并在华林山中设下埋伏。当得知回军返回时,海兰察指挥伏兵突然出击,一举攻克了回军的堡垒。随后,清军进入回军营地,焚烧了他们的住所。回军被迫退守华林寺,海兰察率军包围了寺庙,并发动总攻,歼灭了许多回军,还将回军的头目斩首示众,震慑了当地民众。
在平定回民起事后,乾隆帝高度赞扬了海兰察的功绩,并授予其子安禄三等侍卫的职位。然而,和平并没有持续太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甘肃的回民再次发动叛乱,秘密传播新教义。清廷任命尚书福康安视察军队,并授予海兰察参赞大臣之职,以协助处理此次危机。
回军在静宁底店驻扎,海兰察带领巴图鲁侍卫等精锐部队,逼近回军的据点。他精心布置伏兵,一举歼灭了大部分回军,并攻破了石峰堡,俘虏了回军首领张文庆等人。由于在此次行动中的杰出表现,海兰察的儿子安禄被提升为二等侍卫,并被允许在乾清门行走,还被赐予了骑都尉的世职。
四、平定台湾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起义。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动乱,乾隆帝迅速作出反应,任命福康安为将军,并授予海兰察参赞大臣的职务,负责协助福康安平定叛乱。
十月,海兰察随福康安从鹿仔港渡海登陆台湾。三天后,海兰察率领二十名巴图鲁勇士前往彰化的八卦山进行地形侦察。此时,叛军刚刚在山上设置了关卡。海兰察骑马率先登顶,叛军见状蜂拥而至,海兰察拉弓射箭,射杀多名叛军士卒,其余叛军见状纷纷逃跑。乾隆帝得知海兰察以少胜多的表现后,特地下旨嘉奖了他。
十一月,海兰察自笨港开辟道路,与福康安共同救援被围困的嘉义。他们将部队分成五路,沿途搜剿叛军。从仑仔顶到仑仔尾,直至牛稠山,叛军约有一万余人据守溪水。海兰察越过溪流,径直冲上山去,攻克了叛军的堡垒。叛军见势不妙,纷纷逃窜。海兰察率军追击至大排竹,烧毁了叛军囤积的物资。嘉义的围困被解除后,乾隆帝赞赏海兰察身先士卒,勇略过人,并将其晋封为二等超勇公,赐予红宝石顶和四团龙补褂。
十二月,海兰察继续进剿城西的大仑庄和海岸线的叛军,并烧毁了城东兴化店和员林的叛军庄园。他督兵直捣北路,叛军屯驻在中林,异常剽悍,但海兰察冒着枪林弹雨,勇猛冲锋,成功攻克了叛军据点。大埔林、大埔尾等庄的叛军也被击溃。清军收复了斗六门,并抵达水沙连,叛军见势不妙,全部逃离。
海兰察根据叛军的踪迹追击,发现叛军头目刚骑上马准备逃跑,立即射落马下,将其擒获。随后,海兰察进攻大里杙,这里是林爽文起事的中心地带。在战斗中,海兰察歼灭了数十名叛军头目和两百余名党羽。林爽文逃入番社,海兰察率部从内山平砦仔一直追杀至集集埔。叛军寨子前有一条大溪阻隔,海兰察骑马渡过大溪,歼灭了寨中的叛军,并追击了十余里,到达浩淮角。
海兰察继续追剿小半天山寨的叛军,遍历东势角山峰的各个番社,并追至极北的炭窑,捕捉了剩余的叛军。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清军在老衢崎捕获了林爽文,并将其押送至北京。乾隆帝为了表彰海兰察的功绩,解下自己的佩囊赐给了他。
台湾被平定后,乾隆帝赐予海兰察紫缰、金黄辫珊瑚朝珠,并再次将他的画像悬挂于紫光阁中。乾隆帝亲自题写的赞词中提到:“勇弗知书,谋胜智士。匹马弯弓,贼不敢视。欲致活口,射令勿死。进爵锡服,言难尽美。”这段赞词不仅肯定了海兰察的勇猛与智慧,也表达了对其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赏。
五、保卫后藏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入侵后藏地区(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清廷迅速做出反应,任命福康安为将军,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领巴图鲁侍卫和索伦兵一千多人前往征讨。部队从青海西宁出发,历经长途跋涉,于次年三月抵达后藏地区。
闰四月,海兰察与福康安抵达第哩浪古。为了更好地了解敌情,海兰察与福康安分别前往绒辖和聂拉木勘察地形,最终决定从济咙方向发起进攻。海兰察与阿满泰一起率军从中路前进。廓尔喀军在前方设有两座相互依托的碉堡,清军首先攻克了前方的碉堡,但廓尔喀军仍据守后方碉堡不肯撤退。海兰察果断指挥部队从侧面突破边墙,与敌军展开近战。在这次战斗中,海兰察英勇杀敌,击毙了三名敌军头目和两百多名士兵,并顺利进屯擦木。
随后,海兰察乘胜追击,攻克了玛噶尔辖尔甲山梁。廓尔喀军的首领带领部队逃入山中,清军设伏等待。当敌军到达半山腰时,清军突然杀出,迫使敌军边战边退。海兰察率军疾驰而下,对敌军形成致命打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海兰察的战马被子弹打中马蹄,乾隆帝得知后,特意告诫他:“作战时要稳重,不要轻易冒险。”
清军继续进攻济咙官寨。海兰察与台斐英阿率领索伦兵不断冲击敌军防线,最终攻克了济咙官寨,斩杀了六百名敌军,并俘虏了两百人。部队继续向前推进,抵达索喇拉山。山下有一座石卡,清军正面攻击,迫使廓尔喀军撤退。当清军进攻到热索桥时,发现敌军已经撤去了桥梁,无法及时过河。海兰察机智地密令阿满泰等人向东越过峨绿山,从上游悄悄渡河。敌军见状纷纷逃跑,许多士兵甚至坠入河中。清军全部安全过河,占据了热索桥,并继续前进至密哩顶。翻越了几座高山后,清军抵达旺噶尔,深入敌境八百七十里,但未发现敌军踪影。
旺噶尔西南有一条大川横亘,北面是旺堆,南面是协布鲁,东面是克堆寨。廓尔喀军在这里修筑了城堡,准备据守。清军抵达旺堆后,敌军依靠河流进行防御,使得清军难以渡河。海兰察命令部分兵马牵制敌军,同时秘密组织部队从上游绑着木头渡河,在敌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悄接近克堆寨,并一举击败了那里的敌军。
到了七月,清军进攻噶勒拉山,三路大军均取得胜利。廓尔喀的头目见势不妙,主动请求投降。乾隆帝下诏准许,并晋封海兰察为一等超勇公,以表彰他在此次战役中的卓越贡献。
六、交恶和珅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青海地区发生了回族和撒拉族的反清起事。面对这场叛乱,乾隆帝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前往兰州平叛。然而,和珅在前往兰州的路上有意拖延,使得海兰察比他提前数日抵达了兰州。和珅虽然身为钦差大臣,但由于缺乏实战经验,又不愿意向经验丰富的将领如海兰察等人请教,导致在战役初期出现了指挥上的失误。
四月初一,乾隆皇帝任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后不久,和珅便率军兵分四路向退守华林山的新教军发起攻击。然而,除了和珅所率领的一路之外,其他几路清军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小胜。和珅所率部队先是取得了一些进展,但随后遭遇了失败,不得不撤退。新教军抓住机会进行了反击,并在夜间对清军进行了袭扰,使得万余清军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尽管在战斗中,海兰察奋勇当先,大量歼灭了沟中的伏敌,但和珅却将自己指挥失误的责任推到了海兰察的头上。这一行为激怒了海兰察,从此他不再听命于和珅。四月二十一日,阿桂赶到军中,询问失利的原因。和珅再次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海兰察等将领。然而,阿桂深知和珅的为人,并不相信他的说法。
次日,阿桂故意让和珅坐在自己身边,一起重新布置战事。在阿桂的指挥下,众将们依旧积极响应。阿桂心中明白和珅是在推卸责任,便严厉地质问和珅:“如果这些将领真的有罪,那么我手中的尚方宝剑应该杀掉谁?”这一问令和珅惊恐万分,“战栗无人色”。
此时,乾隆帝也接到了和珅的奏折,其中诬陷海兰察和额森特不察明敌情而贸然开战,并不听从指挥等。然而,乾隆帝已经意识到和珅并不懂军事,奏折中所反映的情况纯属颠倒是非。于是,乾隆帝下达诏书:“自从阿桂到达军中后,军事安排才有了条理。这件事阿桂一人即可处理,无需再让和珅共同办理。而且担心和珅在军中会导致指挥不统一。海兰察、额森特一向随阿桂作战,阿桂调动他们比和珅更加得心应手。命和珅即刻返回京城,随驾前往热河,将所有事务转交给阿桂,不得延误。”
接到诏书后,和珅只能灰溜溜地返回京城。这次事件加深了和珅对阿桂和海兰察的怨恨,从此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仇。
七、晚年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海兰察因病去世,享年不足半百。他的逝世不仅让家人悲痛不已,也让整个朝廷为之震动。清廷追谥他为“武壮”(《钦定八旗通志》作“武庄”),并再次将其画像悬挂于紫光阁,这是海兰察第四次被列为清朝紫光阁御功臣的绘像之一。乾隆帝亲自为海兰察题写了赞词:“勇而有谋,侍卫洊公。索伦巨擘,黼衣锡龙。图形四番,福禄鲜比。旋终於家,矜惜无已。”这不仅是对海兰察一生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高度赞扬。
乾隆帝在海兰察去世后,非常惋惜地表示:“海兰察因病而逝,照例是不入昭忠祠的。但是念其在军中贡献颇大,而且曾经多次受伤,特将其加恩入祀。”这一决定体现了乾隆帝对海兰察的深切怀念与敬重。海兰察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而且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多次负伤,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海兰察的儿子安禄也在跟随父亲征战廓尔喀时立下战功,被赐号“哈锡巴图鲁”,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安禄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海兰察家族贡献的认可。
海兰察之所以能够在清朝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不仅是因为他的勇猛和智慧,还在于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作为索伦族的杰出代表,海兰察在清朝的军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四次被列入紫光阁御功臣绘像,这一殊荣在清朝历史上极为罕见,显示出海兰察在清廷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此外,海兰察的影响力还跨越了地域界限。在台湾和黑龙江,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专门为他修建了祠堂。
结语
海兰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忠诚与勇气交织的篇章。从黑龙江畔的少年到驰骋疆场的将军,他用行动诠释了“鄂温克雄鹰”的含义。尽管岁月已逝,但他的故事仍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