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响叮当
曲吉没有应声,也没挪动地方,保持着平躺的姿势,继续回忆:
在我七岁那年,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没有先生教就能写诗。
县里的儒生听了,纷纷过来围观,无论他们出什么题目,我都能快速提笔写就,他们惊叹于我如泉涌的文思,更惊叹诗中的意旨。
他们说,如果我能走上读书这条路,将来必定能考取功名,成为这县里第一个能上皇榜,响当当的人物,光宗耀祖。
我听了很是高兴,觉得自己的前途肯定能一片光明,给自己和父亲更好的生活,不再每天为温饱发愁。
没想到父亲却大怒,他撕了别人送的纸和笔,将那些人赶出家门,又把我痛打了一顿,警告我不能如此张扬,才不外露。
可我只是想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更何况这事可能对我们的处境有益。
于是我便想要报复。
父亲有一本古书,据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得很,即使我们家屡屡揭不开锅,父亲也从未打过它的主意。
我花了好长时间密谋布局,趁机将它偷了出来。我也好奇里面的内容,但我不敢在父亲面前看,于是偷偷藏在茅厕里,那古籍也就成了我的厕所读物。
也许是天赋使然,我阅读这本古籍竟毫不费劲,而且看了几遍就能全部记住。
慢慢地,我也忘了这事,这书一直藏在茅厕靠墙的第二块砖缝里,无人发现。
后来有一天,我腹痛不止,如厕时没带草纸,想到砖缝里的藏书,便鬼使神差地用它来揩了屁股。
看着粪坑里的残纸,我有一种报复父亲的快感。
父亲很快在粪水里发现了残骸,也确定了就是他遗失的古书。他把我抓起来打得半死,然后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那是我第一次见父亲哭,他像一个小孩发出呜咽,念叨着愧对祖宗。
曲吉望向天花板,好像进入了虚空,他的声音也缥缈虚浮:“你知道父亲为什么没把我打死吗?因为我是这个天下,除了他以外,唯二能读懂《天残地缺图》的人。”
他笑了起来,声音在大殿里回荡:“他死了,现在只剩我了。”
——
林依典一面嗑着瓜子,一面细细地端详着杜金宝。
杜金宝正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啃着指甲。
杜金宝的神态虽然与杜金呈不同,但用杜金呈的脸做一些幼稚的事情,还是让林依典看了非常不习惯。
她用牙齿将那瓜子壳一分为二,想着小宝都还没取名。
他毕竟不是银香父母的孩子,他们也做不了主,不好替林依典随意起了,于是就暂且以“小宝”称呼。
年岁小了还好,要是长成个大小伙子五大三粗还整天小宝小宝的,不免有点肉麻。
如今小宝被她亲自带在身边,她这个做娘的有义务给他取个名字。
叫什么好呢?
林依典咀嚼着瓜子仁,搜肠刮肚。
“既然你是我半路捡来的便宜儿,不如就叫捡子吧。”
杜金宝咬着指甲,不明所以地看着她。
林依典想了想,又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像剪子似的,在现在这个时代估计都是用于女工的,怕小宝取这个名字将来被人笑话。
于是她又想了一个:“我穿书以后无痛生子,不如就叫书生吧。”
杜金宝用牙齿找着手指上的倒刺,一脸懵圈。
林依典又想,这书生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身份,要是小宝之后从文了,别人称呼书生书生,书书生,生书生,这得多奇怪啊!
她想着,没注意,把瓜子壳吃了进去,粗粝的壳带着尖角,戳着她的口腔,她赶紧“呸”的一声吐了出来。
以前这么冥思苦想还是在公司做方案的时候,那时候就天天掰着手指头算放假,恨不得大节小节无名节全成为法定节假日。
一年当中,异常恐怖的事情就是国庆假期只剩下一个小时,而更更更恐怖的事情则是,当国庆假期的结束意味一年的假期的结束,当年的一点盼头都没有了……
每当这个时候,林依典总是睁眼看着时钟,不想时间在无声无息地溜走。
同时又在感慨我们嘴上说地球村,说要融入世界,成为命运共同体,结果歪果仁放假的时候我们还要加班加点的工作。
什么万圣节啦,感恩节啦,狂欢节啦,圣诞节啦,最好通通放个遍。
说到圣诞节,她脑子里就浮现出了红衣白胡子老人,大麋鹿,还有一段熟悉的旋律。
忽然她眼睛一亮,看向杜金宝,激动地说:“我知道叫什么了!”
杜金宝不知道娘亲为什么这么高兴,但他也高兴,因为他找到了那根倒刺,于是也一起笑了起来。
林依典冲过来,摇着他的肩膀:“你就叫响叮当吧。”
杜金宝用牙齿一扯,把倒刺拔起,连着下面的皮,嘴里渗出淡淡的血腥味,他愁眉苦脸:“我是小宝。”
林依典强迫他与自己对视,看着他的眼睛,说:“你也可以叫小宝,也可以叫响叮当。”
“为什么?”杜金宝呆呆地问,他明明就是小宝啊。
“因为铃儿响叮当,哈哈哈,林儿——响叮当,这名字一听,别人就知道你。”她倒过大拇指来指了指自己,“是林依典,我,的儿子。”
她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非常得意,也不顾杜金宝呆滞的表情,转身抓起一大把瓜子,哼着:“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大!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大……”
奈何后面不记得歌词,只能用“哒哒哒”代替。
杜金宝被她的举动吓了一跳,况且他又啃破了一个手指,瘪着嘴就哭出声来:“哇——”
没想到这给了林依典灵感,她赋予这个名词“丰厚”的寓意:“铃铛一响,黄金万两,说明我林依典要发财了,哈哈哈哈——”
——
这边,曲吉终于要切入正题。
“其实,《天残地缺图》,也是一张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