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白堤,孤山,西泠印社
因为下雨的原因,白堤上游客寥寥无几,毕竟这里连避雨的地方都没有。
陈灏内心有些小激动。
对于第一次来杭州旅游的人而言,最想去的景点自然是西湖。
而西湖景区里面,最关注的除了一元钞票背后的取景地三潭印月以外,那非断桥残雪莫属了。
毕竟一部家喻户晓的《白蛇传》,让千千万万国人都记住了这个桥的故事。
林导打着油纸伞并排走着,心头还在先前的震撼中。
没想到还真的下雨了,这也太神奇了。
不过她又感到庆幸,还好陈先生买了两把油纸伞。
看着眼前的“断桥残雪”,她精神一振,拿出第一次当导游时的热情说道:
“白堤原名白沙堤,将杭州市区与风景区相连的纽带,东起断桥残雪,经锦带桥向西,止于平湖秋月,长约2里。”
“白沙堤是不是白居易那首诗里的?”陈灏想了想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林导点头道:“是的,白居易当时出任杭州刺史,在公元823年春,在游西湖时作下了《钱塘湖春行》这首名诗。”
“不过白堤在宋、明时,白沙堤又称孤山路,之所以现在这个称呼,还是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特意改的,没有白居易的那首诗,白堤(白沙堤)也难以闻名于世。”
听着这些介绍,陈灏想起《长安三万里》那部电影,当过去学习的古诗词与现实画面产生了关联,有股奇异的感觉。
眼前的白堤宽阔而敞亮,靠湖边密植垂柳,在淅沥沥的小雨中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
当年的白居易、苏轼登临西湖时,又会是何种心情?
陈灏不得而知。
倒是眼前的断桥残雪让他倍感失望。
断桥残雪的桥体由灰色石块和大理石拼凑而成,整个桥身曲线柔美,但重点是陈灏左顾右盼也没看到哪里“断”了。
陈灏忍不住问道:“林导,断桥的断字是有什么说法吗?”
这个疑惑也是广大来杭州旅游的游客常问的一个问题,林导解释道:“断桥残雪的意思并不是桥是断的。”
“《白蛇传》中许仙、白娘子断桥相会的桥段使断桥尽人皆知,也给这座长桥添了许多浪漫色彩。”
“原因是在冬日雪后,这座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阴面仍被残雪覆盖,从高处看,桥似断非断,这就是有名的断桥残雪的由来。”
“那就是冬天下雪才能看到这一幕是吗?”陈灏想到那幅画面,都有些神往。
可惜就算用上一小时天气娃娃,哪怕是暴雪一小时,也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效果。
“现在冬天下雪也看不到了。”
“为什么?”
“08年冬天的时候,杭州也是大雪,我妈大早上就把我喊起来到西湖看雪景。”
林导顿了顿,哭笑不得道:“本地人都这样,更别提现在还有那么多游客特意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来西湖。”
“这人一多,什么浪漫都没有,更别提残雪,稍微晚一点就踩没了。”
陈灏与顾南溪双双无语,还真是这样子。
无论是国内国外任何景点,只要有密密麻麻的游客出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扛不住。
还得是人少的时候,才能欣赏到真正的风光。
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断桥残雪,但蒙蒙细雨中的白堤风光也不错。
远山、西湖、雨雾、长堤组成一幅江南水墨画,漫步其中,惬意非凡。
两公里长的白堤,三人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
进入孤山后,迎面是与断桥残雪同为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皎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便有了“平湖秋月”的说法。
但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最佳观赏是夜晚时,泛舟西湖上看明月。
白天也就看看打个卡。
旁边有个浙江博物馆(孤山馆区),再往前几百米还有个中国印学博物馆,这两个都不在今天的规划里。
如果不想走马观花的话,博物馆其实挺费时间的,今天时间有限,主要是白堤、孤山、和苏堤。
晚上在附近吃个饭,再去看《印象西湖》演出就可以回酒店了。
浙江博物馆虽然今天无法去看,但有孤山上有两处是必去的。
“钱塘之胜在西湖,西湖之奇在孤山,而孤山脚下还有一个还有被公认的世界级社团组织,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的:西泠印社。”
林导指着眼前篆刻着“西泠印社”四个字的圆形拱门说道。
西泠印社的名气太大了,从成立到现在,能够加入其中的社员都是相当牛批的存在,至于社长,那就更厉害了。
三人沿着山路拾级而上,能看见一座座古建筑依山而建,掩映在翠竹碧水中。
里面不仅仅是西泠印社的社址,还保存着许多的碑文。
一路上,林导也在讲述其西泠印社的往届社长。
首任社长:吴昌硕。
浙江省孝丰县(今浙江湖州)人。
这是位就厉害了,是近代在书、画、印三栖均首屈一指的大师巨匠,甚至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等国画大师都得到过他的提点。
吴昌硕在小日子那里被称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倍受小日子追捧。
第二任社长:马衡。
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一个顶级的金石学大师,当过北大教授兼考古学研究室主任,也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二任院长。
第三任、第四任、第五任都是顶级的印学大师,暂且不多做介绍。
倒是第六任社长,现代很多人应该都会知道他。
启功。
“启功?”
陈灏一愣,“是不是启功体那个?”
林导点点头。
作为西泠印社的第六任社长,这位被誉为“国学大师,书法泰斗”,但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雍正的第九代孙。
相比林导,讲起历史人物,完全是顾南溪的主场。
“你们听过一句话吗?”顾南溪轻声说道:“人无完人,启功除外。”
“这么夸张的吗?”陈灏意外道。
原句大家都知道,能有这样的称呼,其名声可见一斑。
顾南溪讲了一些启功的人物往事,让陈灏最动容的是启功在发妻病死后再无续弦,并且还把字画和稿费所得的200多万人民币,全部捐给了北京师范大学,自己却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里。
他的一生都在教书,还经常资助一些北师大的贫困大学生。
北师大现在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也是1997年启功受学校委托亲自题写的。
启功的书法、印学比及西泠印社前几任社长,尤其是前两任完全不如,但他的高风亮节,也被誉为“人民书法家”。
陈灏在这一趟旅途中,听闻的名人不计其数,但带“人民”二字的只有两位。
上一位是厦门鼓浪屿,被誉为“人民医学家”的林巧稚大夫。
在参观西泠印社时,顾南溪忽然提了句:“有部西泠印社的记录片,叫《孤山路31号》,有空你可以看看。”
“这纪录片拍得好吗?”陈灏好奇问道。
“拍得很好!”
顾南溪回忆起那部纪录片的内容,语气很推崇。
“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
“其实,宇宙亿万年,阴与阳,火与风,名与行,四海九州,都不过是天地间的微尘。”
ps:已修改好,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