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拜访舒婷旧居
“好辣!辣死我了!”
看着顾南溪被辣到一直吸气的样子,陈灏忍不住笑了。
上一秒还在说自己能吃辣,下一秒刚吃两口就被辣的光速打脸。
不过他心里还是很感动,对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
“我不吃了,太辣了,你吃吧!”顾南溪直接把餐盒给陈灏,然后跑去一旁的小卖部买了瓶矿泉水。
等她回来时,看着陈灏津津有味吃着,纳闷道:“你不觉得辣吗?”
“辣吗?”
“还好吧。”陈灏用筷子夹,但是肠粉太软糯了,一夹就烂,干脆对着嘴送进去。
这个12元一份的招牌肠粉是肠粉+肉+蛋,还有一两片生菜,酱汁给的挺足的,都淹没过了肠粉。
吃一口再一下喝一下酱汁,味道还行,热腾腾的挺暖胃。
看着陈灏在用着自己用过的筷子吃肠粉,脸上丝毫没看到介意的表情,顾南溪脸颊有些发烫,不知为何,心中有股小甜蜜。
“45号——”
“来了。”
小马哥起司马铃薯的店员喊了一声,陈灏刚想动弹,顾南溪却先一步走过去。
等顾南溪手拿着走过来的时候,陈灏也差不多把肠粉给吃完,旁边就有垃圾桶,直接扔了。
“30元一份就这个大小?”陈灏纸盒里的招牌海陆起司,不太理解。
“是呀,”顾南溪低头看了眼手上的,打量道:“颜值还可以,就是性价比好像不太高。”
“你先尝尝看好不好吃。”
“我这次拿了两个勺子,可以一起吃!”
咳咳,虽然太不介意两人共同一个,但总有股间接接吻的感觉,想着这些顾南溪便感觉身上仿佛有电流似得。
“好。”陈灏正打算上手,顾南溪突然喊了一声。
“等一下!”
顾南溪脸色懊恼,“我都忘记拍照了!”
“我还以为你不喜欢拍照的。”陈灏愣了下,说道。
“你稍等我一下。”
说着,顾南溪端着手上的小吃,换了个几个角度各拍了张照片方才罢休。
两人一口一口吃着,顺便去叶氏麻糍的地方排了个队。
招牌海陆起司实际上就是一个土豆泥搭配起司酱,再加上各种海鲜蔬菜,口感上外皮酥脆,内里香软,最上层还有木鱼花的点缀,让整个食物的口感也变得丰富几分。
混杂着木鱼花和底端起司酱的土豆泥送入口,咀嚼也很方便,热腾腾的。
“还可以,就是性价比一般。”陈灏点评道。
顾南溪也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感觉底下这个黄色的酱才是灵魂,蘸着吃酸酸甜甜的。”
这个份量实在不太大,一个人吃的话,吃到后面会感到一丝甜腻,两人吃刚刚好。
接下去的时间里,两人再把叶氏麻糍和蛋满灌这两家店吃了下,饱腹的同时,也即将到2点半。
汇合的地点便是刚刚吃过的沈氏闽南肠粉前的平台处。
杨子婧看着眼前的二人,好奇问道:“你们中午吃得什么?”
顾南溪一五一十的把吃过的四家小吃店报了下。
“这四家也算是鼓浪屿的招牌小吃店了,味道基本都还行,就是性价比一般。”杨子婧笑了笑,无奈道:“毕竟景区里门店租金比市区贵得多,尝一尝就当打卡了。”
“对了,杨导,下午是去泉州路吗?”陈灏问道,
虽说是随意闲逛,遇到要讲解的地方再由杨子婧发挥能力,但早上的漳州路让陈灏很满意,对另外一条必逛的泉州路自然也产生期待感。
“是下午逛,但不是现在。”杨子婧摇头,卖了个关子:“陈先生、顾女士,鼓浪屿上面还有个一个很出名的文人,而且还是在世的,你们猜得出是谁吗?”
顾南溪看了眼陈灏,说道:“我知道是谁,我就先不说了。”
陈灏对杨子婧问道:“男的女的?”
“女的。”
“作家还是诗人?”
“这个我不能再提示,不然就太明显了。”
见杨子婧摇头,陈灏挠挠头,范围也太广了。
女作家、女诗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出名的还是有不少,比如:席慕蓉、龙应台、毕淑敏、王安忆、池莉、迟子建、舒婷等。
时间线再往前一点,那就更厉害了,有冰心、萧红、张爱玲、林徽因、丁玲等。
虽说这些女作家、女诗人的作品多少他看过一些,但籍贯谁看书的时候会去注意啊?
有几个读者知道巴金、茅盾、沈从文、钱钟书是哪里人?
一代大文豪迅哥儿,中学课本里收录的文章不少,指不定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迅哥儿是绍兴人呢。
比如莫言,甚至还有人以为是东北的……
“席慕蓉?”陈灏小声问道。
杨子婧摇头。
“迟子建?”
杨子婧再摇头。
一连猜错三个后,杨子婧苦笑一声,干脆摊牌道:“这一直猜下去都要试出来了,是舒婷啦。”
“舒婷是厦门人?”陈灏微微震惊,这个他还真不知道,小小的厦门也出了太多的文人、富豪了吧?
“舒婷祖籍是泉州的,出生在漳州龙海,小时候随母亲来到厦门,后面就一直定居在这儿。”
杨子婧说着一笑,“舒婷的那首广为人知的《致橡树》便是写于鼓浪屿上,这个你们肯定不知道吧?”
陈灏和顾南溪齐摇头。
顾南溪倒是知道舒婷居住在鼓浪屿上,也知道《致橡树》这首诗,甚至能背出来,但她不知创作背景。
舒婷的《致橡树》,就与顾城的《远和近》《一代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都是他(她)们的代表作,几乎没有人会不知道。
《致橡树》的写作背景源自1975年,一位在写作上给予舒婷很大帮助的归侨老诗人蔡其矫到鼓浪屿作客。
一天晚上散步时,蔡其矫向舒婷说起这辈子碰到过的女孩里:有漂亮的女孩子,却没有才气;有才气的女孩子又不漂亮;又漂亮又有才气的女孩子,又很凶悍,他觉得找一个十全十美的女孩子很难。
舒婷听了后很生气,觉得蔡其矫是大男子主义思想,男性与女性应当是平等的。
于是当天晚上,她就写了首诗《橡树》交给蔡其矫,后来发表时,才改作《致橡树》。
舒婷说:“实际上,橡树是永不可能在南国跟木棉树生长在一起的,在这首诗中,是将它俩作为男性与女性的指代物。”
为什么是木棉花呢?
因为鼓浪屿上种植着很多的木棉花,别看名字像是花,实际上木棉花是木棉科的落叶大乔木,是树木。
陈灏兴奋道:“那舒婷现在还居住在鼓浪屿上吗?”
对于舒婷、余华这种当代文人,他还是蛮想拜访的。
杨子婧摇头解释道:“之前一直在,现在没有了。就是因为地址暴露,引来了不少上门骚扰的游客。”
“要是对方还居住在这里,我肯定不会带你们去舒婷在鼓浪屿的家打卡。”
作为一名尚存良心的导游,但凡有后人或者本人居住的老别墅,杨子婧都不会带游客前往。
换位思考下,如果你的家天天都有游客闯进来,不光拍照,还一直嚷嚷叫叫,这谁受得了?
中华路13号。
那是一个直对着巷子出口的和15号院成九十度的一个院落,有一个小铁门,半开着,铁门上面的石门楼上雕刻着“陈家园”三个字,这三个字排成半圆形,比较奇怪的是,这三个字中,“陈”字在中间,“家”字在右边,“园”字在左边。
门旁边的墙上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历史风貌建筑,建于1936年。
眼前的一切,很符合舒婷在她的《真水无香》书中的描述:所住的是丈夫的祖居,这座红楼多年来失修,外观堂皇优雅,镶嵌玻璃窗门呀雕花栏杆什么的,内部却渗漏灰泥脱落……
相比于这个小院落,隔壁的中华路15号倒更吸引人,似乎是一个民宿,院里种了好大一株三角梅,紫红的花朵开得正艳,漫出了外墙。
站在门口,透过半开着的门往里面看去。院子里红砖铺地,花木扶疏。很明显好久没有人打理了,红砖地上长满了青苔,花草都任其自然的胡乱生长,一派荒疏景象。
至于房子,那是一个二层小楼,外墙是红色的,镶着白色的窗框。红白相间,古色古香。
但陈灏注意到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晾衣架,衣架上挂满洗好的衣服,一楼的门也开着,说明这里有人住。
“杨导,不是说舒婷已经不住这里了吗?”
“是不住这里了,但对外租出去了,”杨子婧目光转向旁边的民宿,“我听说好像是隔壁民宿的工作人员现在住这里。”
“这样子。”
这时候,顾南溪突然指着红楼二层的窗户,对杨子婧问道:“杨导,那儿推开窗能不能看到日光岩?”
杨子婧左右张望,沉吟道:“不好说,应该能吧。”
“怎么了?”陈灏问道。
“我在想,舒婷会不会就是在那儿,写下《日光岩下的三角梅》这首诗的。”
顾南溪轻声地念了这首诗的片段:
“……
不拘墙头、路旁
无论草坡、石隙
只要阳光常年有
春夏秋冬
都是你的花期
……”
三人都是有素质的人,没有进去打扰住在里面的租客,甚至连张照片也没有拍,一如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走出小巷的时候,陈灏忽地回头看了眼,依稀能看到那栋面朝日光岩的小红楼。
他想到舒婷,想到顾南溪刚刚念过的诗。
或许,
鼓浪屿本来就是一首诗,只是诗的上面盖满了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