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扶贫奇遇五
郑永孝一行,留下了七百元,才从那个山村离开;而接下来的一路,又碰到了两次拦路的,一共留下了二千多元,才顺利抵达了临市的飞机场,飞机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他们一群人登上飞机后,郑永孝才松了一口气,他说道:“还好,只是要钱!”
“是啊,还好,只是要钱!”旁边的保镖队长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原本从大陆过来的保镖队长,到了香江久了之后,居然也养成了用钱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有其他人听到他这样说话,可能会感慨一句:人心不古啊!
这些人,可能训练的久了,接触的事情多了,才会发现,用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最简单的;当然,也有那些贪得无厌的,这种他们最喜欢了,可能直接动用其他手段了。
保镖队长又说道:“在大陆,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可以用钱解决,不过一定要谈判,要表现的很痛苦,很肉痛,让他们知道,我们拿钱出来,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你看老张,他最后怎么拿钱的么?”
郑永孝回忆了一下,老张是从各个车里,拿了一堆零钱出来的,然后交到那些村民手里。
“哦,这是不是说,我们也没有多少钱,那些钱,还是大家凑起来的,让他们知道,我们是打工的,也不富裕。”
“少爷真聪明,就是这个道理;老爷说过,人心这种东西,是最难以琢磨的;穷乡僻壤的人,有些最是贪婪,但又没有见过大钱,就像今天这样的,是我们的车太多了,他们早就盯上我们了,没看出动了那么多村民么?”
“他们三个地方,从我们这里拿去了二千多,估计他们又要庆祝一下了。”队长有些不爽,不过也没办法,这些地方,谁知道藏着什么武器,而且对方人多,也没有闹事或者动手,最是难搞了。
其实这种事情,虽然后来有打击车匪路霸,但是,在一些地方,还是一直存在的,打了一波,换个地方,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一波。
飞机准备完成之后,就起飞了,他们吃了空姐递过来的食物,水,机舱内,很快就剩下吃饭的声音,他们,包括郑永孝在内的二十一人,都受过训练,吃饭的时候,也同样是非常安静。
这一路行来,又是弯弯绕绕的山路,又是路霸的,让他们也是身心有些疲惫,留下了三个人清醒着,其他人,包括郑永孝在内的其他,都在飞机上打瞌睡,用来养精蓄锐,谁知道接下来的行程,是不是还有那么多事情。
两个多小时之后,飞机顺利到了天府之国,降落在了锦官城蜀都。
从飞机场出来,他们被安排到了这边的东方酒店,一行人只是住进了普通房里,包括郑永孝,现在郑永孝的着装,与其他人一样,黑西服黑皮鞋,也留着板寸,再加上,他和这些人一起训练过,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人,真看不出,他和其他同行人员的区别。
休息了两天,他们就从蜀都出发,这两天,队长提醒道:“少爷,到了那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郑永孝听了之后,这两天就吃的非常多,好好的偷懒了一会,其他人也没有笑话他,想他堂堂大少爷,要来这穷乡僻壤之地,受这个罪,如果不是老爷想法太奇葩,别人家的少爷,可不会受这苦。
“少爷,这路是老爷与当地合作修的,当地出人,老爷出钱,从蜀都出发,向南二百多公里的路,只修了三年就修完了,路两边的村民们都非常高兴,他们不仅有钱拿,路修了起来,他们就可以把村里的特产拿出来卖了。”
队长满面红光,郑昆的善举,让他也脸上有光一样;现在他们一行人,就没有坐在小车里了,而是拖拉机里,非常的颠簸;而且,他们已经换上了普通农装,就是郑永孝当时刚从关口出来的那一套,不过在这里,并不显眼。
最近几年,这里受到修路的影响,很多人从十万大山里走了出来。有些会勤俭持家的,也慢慢生活好了很多,有些孩子也考上了省城的学校,不久的将来,人生将会发生改变。
这不是说笑的,前世的时候,郑昆去过中原地区,那里农村一年的常规花销,也不过二千多元,那还是二十二年之后,现在这个时候,花销的钱更少了,不过人头税什么的,还是要交的。
剩下的大头,就是看病与上学了,小病不用看,大病看不起,不仅是此时农村的现状,也是未来差不多的情况。
至于保险?呵呵……上面的大病,不是一般人能得的。
一行人,经过了几个乡镇,看到他们是郑氏慈善基金的人,纷纷和他们打招呼,很是热情,与另一个地方的人,有着明显的区别,可能与这里没有太多的机动车也有关系。
郑永孝就看到,大多的是一些牲口拉得车,上面还坐了不少人,还有就是客运的车,不过那车……都很老旧了。
“那些都是搞运输的,有人脑子活,搞起来了运输,赚了一些外快,富了起来。”
郑永孝一路行来,还看到有些人,从车上下来之后,附近已经没有路,他们直接向山上攀爬,在他好奇的时候,队长解释道:“他们寨子就在山上,他们习惯了。”
“哦哦哦!”郑永孝马上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他们路过一个镇子休息的时候,看到几幢非常新的建筑,那些建筑一看就是学校。
“旁边那些两层的,是教学楼,别看矮,那一幢的造价,不算人工,在大陆可是能盖一幢七层的楼了,老爷说,孩子是未来,绝不能在危险的地方上学,两边那几幢两层的小楼,是学生宿舍,学生们不用来回爬山路了。”
“老爷每个月会送来一些粮食,而他们自己则带来一些咸菜,当地人提供一些蔬菜或者少量的肉类,改善他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