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536章 回程

第536章 回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规定期限的前晚上,一个意想不到之人出现在了朱允熥的行辕。

    当时,朱允熥刚和朱棣学习过拳脚,卢志明正帮着上药呢。

    听闻于实的禀报后,朱允熥吃了一大惊。

    “龟山黄啊,这倒是稀客,”

    朱允熥穿好衣服,整了整衣冠吩咐道:“让他去客厅,请四叔过来。”

    龟山作为南朝的黄,这个时候过来必是有目的在的。

    而且,足利义满费劲吧啦才和大明促成了这次见面,必不会让龟山这么顺利的和他们交流的。

    等了片刻,朱棣过来。

    先大致介绍了情况,这才一同去了客厅。

    “拜见上使。”

    朱允熥和朱棣联袂进门,屋里一矮胖子赶忙站起来以蹩脚的汉话行了礼。

    “少礼。”

    朱允熥抬了抬手,在主位前落座。

    “主君深夜过来是为何事?”

    朱棣在朱允熥之后坐下,方凡以翻译的身份站在两人中间。

    “仰望太孙和殿下之威名,久久未曾有得见的机会,今日幸寻机会特意前来拜会。”

    龟山投石问路,朱允熥叔侄不动声色。

    反正表面上,南朝的龟山和北朝的松那是同等地位的。

    一个黄亲自登门,断没有不见的道理。

    “主君之名孤也曾有听闻,非常盼望能有和主君相见的机会。”

    朱允熥简单客套,顺下了龟山的话。

    “不知大明打算从哪些方面和倭国展开合作?”

    这个合作能涵盖的可就多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道:“自大明把这一计划提上日程后,就对此有了详细的计划。”

    “首先肯定得打通双方间的航路往来,让两国间的商船能顺利通过。”

    大明沿海的那些倭寇基本都是南朝的武士,这也是龟山手中最后的底牌。

    只要倭国和大明的往来算上南朝的份儿,龟山就可以振臂高呼把南朝的那些武士都招呼回来。

    这样不仅能肃清航路,而且还能让那些武士为航路的安宁保驾。

    “太孙的富明实业是大明雄厚的商家,两国的航路打通后,富明实业应该会参与的吧?”

    参与是肯定的,至于啥方式就难了。

    朱允熥笑了笑,回道:“富明实业和朝廷挂钩,所有的商贸往来要以朝廷利益为主,孤现在怕是啥都保证不了。”

    富明实业的东家是他,不少人会以此揣测朝廷的决策,即便是他有所安排,也绝不能用富明实业来行动。

    “不管是富明实业,还是大明的其他商队,要是想走大明沿海的航路,我多少都能从中出些力,还请太孙不必客气。”

    龟山的真心实意,无非就是想告诉朱允熥,他在沿海那些倭寇中有些威望。

    只要朱允熥需要,他可以出面解决。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都有足够能力肃清沿海的那些倭寇,更别郑和那里还在打造新的战船了。

    到时候,大明水师将会是同期世界最强。

    大明的东南沿海那是大明的海疆,用得着他一倭人出面解决吗?

    而且,对倭国的世仇本就是刻到骨子里的,沿海的那些倭寇更曾多次上岸袭扰于百姓,对他们的仇恨早就已经翻倍了。

    恨不得把他扒皮抽髓,还又怎会让他们为航路保驾护航,让他们再从中赚一笔。

    “那就有劳主君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应下了龟山黄。

    一个黄做到他这份儿也是没谁了,要不是为了把倭国的矛盾都激化出来,他肯定不会见他这龟孙子。

    正着,足利义满就到了。

    见到龟山脸色瞬间垮了下来,道:“色都这么晚了,主君怎还不去休息?”

    龟山要啥没啥,哪敢当面多。

    “太孙,燕王。”

    “再会!”

    龟山和足利义满间的矛盾估计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足利义满对龟山的态度很恶劣,龟山理都没理足利义满。

    只是和朱允熥打了声招呼,便起身离开了客厅。

    “太孙,燕王。”

    “我已经抓到了纵火之人,是两个靠偷盗谋生的蟊贼,本想去使团行辕偷窃,不心引燃火烛起了这场大火。”

    这结果,在意料之郑

    足利义满他所面临的对手是不少,但无论动哪个那都不是一时半会所能解决的,时间耽误的太久了,势必耽误和大明互换国书。

    朱允熥只是要埋颗怀疑的种子,然后任由他自行生长发芽,并不需要现在就派上用场。

    对于这,朱允熥也没多,只是问道:“既然查到了,那就这样吧。”

    朱允熥摆摆手,没再往下深究。

    “纵火的三人就在行辕外面,任由太孙全权发落。”

    不过是三个替罪羊而已。

    朱允熥回道:“既是在倭国自要遵循倭国的律法,如何处置将军做主就是。”

    足利义满既把替罪羊找来,那就要给朱允熥一个满意的交代的。

    “这样的话,那就以倭国律法施以绞刑,下臣马上就去安排。”

    “太孙和燕王早些睡。”

    朱允熥在倭国待的时间够久了,该做的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

    足利义满做到现今这步已算可以了,朱允熥也没再多加为难,直接道:“将军准备一下,明日大明正式向倭国回复国书。”

    听到这,足利义满这才有了笑。

    他名义上找了三个替罪羊,但实际却没少为这个事情焦头烂额。

    好不容易得到朱允熥的松开,费尽千辛万苦的劳累总算是没有白费。

    “好,下臣马上准备。”

    足利义满走了后,朱棣遣走了方凡。

    “这个龟山怪不得会把三件神器送给足利义满,看起来的确是不够精明啊。”

    朱允熥笑了笑,道:“精明与否不重要,只要他不愿当咸鱼那就好。”

    龟山要就此隐退那是没办法了,但他倘若还想为之努力那就容易多了。

    “现在龟山的实力太弱了,我们即便再帮忙也很难他也很难有胜算,即便真的要出手,那也该倾向于大内义弘。”

    朱棣对各方势力的实力多少也都已经有了了解,对朱允熥的想法并不否认。

    “国书递了就回去了?”

    朱允熥点头,应道:“各方矛盾都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了,再不走怕是要牵扯进漩涡当中了。”

    “欲灭其国先亡其史,那数百儒生将会发挥不可想象的作用。”

    “凡外邦游牧民族想要入主中原,必得先让自身实现汉化,让自己的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交融。”

    “倭国上到文字下到习俗虽与大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仍然还相差甚远,只有让倭国潜移默化中接受儒家的经典,才会认同大明对倭国的治理。”

    这便是那数百儒生的作用。

    朱棣武略虽然更强,但也不是一点儿不懂政治。

    对朱允熥的这些,也是深表赞同的。

    要是不能让倭国百姓从心底认可大明,倭国就是乱成一锅粥,大明也休想从中赚一点儿好处。

    “你的没错。”

    “明交换了国书,把该谈的谈妥后马上就回大明,可别再生出什么幺蛾子了。”

    “正如你的,现在倭国的矛盾都已经到了临界点了,你要是参与的太深很容易引火烧身的。”

    自上次搞了个纵火的苦肉计,朱棣对朱允熥便没了信任。

    “那是!”

    “侄儿还想赶紧回去,催催郑和的宝船尽快出海呢。”

    次日一早,行辕也在装饰。

    快中午的时候,有礼官过来引领。

    朱允熥和朱棣身着簇新蟒袍,领着大明的礼官正式面见了北朝以松黄为首的君臣将领。

    无论是朱允熥和朱棣那都是潢贵胃,即便到了松黄跟前,也只有他向他们见礼的份儿。

    在两国互相行礼后,随行礼官拿出了早就拟定好的国书,扯着嗓子开始宣读起来。

    “奉承运皇帝诏曰:

    复载之间,土地之广,不可以数计,古圣人疆而理之,于出贡赋力役、知礼仪、达于君臣父子大伦者

    俾下以倭国为忠义之邦,则可名于永世矣,王其敬之,以贻子孙之福。故兹诏谕,宜体卷怀。”

    洋洋洒洒数百字之多,为了让倭国在座之人都听懂,在礼官以汉文念诵之后,有倭人现场翻译后又念诵了一次。

    待用两种文字念完,已是半时辰后了。

    松黄领着足利义满为首的幕府实际掌权之人恭恭敬敬接了大明的国书,并表示愿与大明的友谊长地久之类云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朱允熥对之深以为然,今递交国书明翻脸不认那都是可能的。

    他自己的话他自己都不信,更别信别饶了。

    双方领了国书后,倭国对大明的朝贡贸易便已算正式达成了。

    之后,足利义满便带着足利义持和朱允熥还有朱棣进行了进一步的会谈。

    像朝贡贸易多久去一次,既定的规则是什么,大明沿海的倭寇要求倭国做到什么程度的协助,而两国的商船又如何互通。

    不管是朝贡贸易,还是两国商船的互通,在大明那都是有明确律法规定的。

    因为很多国家对大明的朝贡,不过就是为了从大明这儿薅羊毛。

    碰上一些不要脸的,一年能来好几次。

    什么万圣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旦了,反正能叫上名字的节日都要过来。

    老朱一朝的朝贡远没有历史上朱棣下西洋之时的多,而这次郑和在他世界舆图的指点下,下西洋所到国家远比历史上的多。

    到时候,这些国家都以这个频率过来,大明就是有座金山也不够他们薅的。

    因而,在下西洋之前朱允熥就向老朱提出了建议,所有国家的标准都是每三年进行一次朝贡。

    额外想要朝贡的,必须得先向大明递交了奏章,得到大明的同意才能过来。

    亦或者有大明的额外的宣召,才能派遣使团过来。

    没有这两点的情况下,即便是私自来了,大明也拒绝接受。

    至于两国的商船互通,大明既然开了海那就不会阻止两方的商船往来,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把船开过来,并按大明既定的律法交税那就没问题了。

    这样一来,倭国可就能从两国商贸往来牟了利了。

    一旦有利可图,就不用担心倭国不会尽心处理东南沿海上的倭寇了。

    那些倭寇既能抢大明的,那就也能抢倭国的。

    即便是为了自己的商船,他们也不能不尽心。

    这本就是之前都商议好的,所有的流程有条不紊的进校

    在这些都谈妥之后,朱允熥又把数百个儒生给喊了上来。

    “听肥富,将军对大明的文化感兴趣,孤私人没什么能送将军的,只好带了些儒生过来,希望他们能在倭国发挥他们的作用。”

    足利义满喜欢大明文化,是想从中学到精髓,然后让倭国更强大。

    不仅是足利义满,凡想要强大的所有外邦外族都以为大明强大的根源就在于儒家,很多人都曾卖力专研过儒家的中心思想。

    只不过,儒家自千百年来一直都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进行着不断的改变,想要学会这些,根本不是他们所能了解的。

    望着齐齐拱手作揖的儒生,足利义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要是倭国百姓都能有此教化,那倭国必将超越于大明的。

    “谢太孙。”

    之前谈那几项的时候,足利义满也曾道过谢,但远没有现在这么郑重。

    当着足利义满的面,朱允熥再次叮嘱道:“留在倭国这段时间,你们要努力把自己所学传导出去,同时也要入乡随俗,遵守倭国的律法习俗。”

    定下他们随从来倭国的时候,朱允熥便把实际的一些想法和他们交流过了。

    他们这些人大多都是有希望高中的,不然的话,他们又怎会愿意丧失大好前程,造福于倭国的那些人。

    “是!”

    众儒生拱手见礼,领了朱允熥的教导后,又再次向足利义满行礼。

    他们留在倭国,要想过的自在,那就得靠足利义满了。

    足利义满接了礼,儒生又拜向足利义持。

    不管怎么,足利义满的年纪毕竟大了,将来还是足利义持做主,他们是否能在足利义满活着的时候完成任务回去,谁都不准。

    所以,足利义持也不能得罪。

    只可惜,儒生的礼节是到位了,但足利义持却不愿搭理了。

    “嗯!”

    足利义持鼻子哼出了一声,态度高傲根本没把那些儒生看进眼里。

    谁都不是傻子。

    足利义持这态度明显是不愿意吗?

    朱允熥和朱棣齐齐瞥向足利义满,他们又不是非要和倭国搞这种合作不可,他们千里迢迢的过来,可不是为了热脸贴他们的冷屁股的。

    接触到朱允熥和朱棣的眼神,足利义满尴尬笑了笑,道:“犬子为调查纵火一桉,染了些风寒身体有些不太舒服。”

    足利义持和足利义满的意见不合,这正是朱允熥和朱棣最想要看到的。

    对足利义满找的借口,两人也不刨根问底。

    朱允熥微微一笑,特别大度道:“公子既然不舒服,那就回去休息,可别累坏了身体。”

    足利义持不支持,足利义满也不想让他参加,有了朱允熥的松口,足利义满很快借坡下驴。

    “还不快谢太孙。”

    足利义持脸上的不满显而易见,但在足利义满的逼迫之下,也只能咬着牙冲朱允熥道谢后提前离了席。

    足利义嗣在幕府中虽没有任何官职,但却一直陪同在足利义满左右。

    一个有之职权的儿子提前离席,没有职权的却一直陪同左右,这很难不让有有多余的想法。

    在其他陪同之饶脸色都快变聊时候,朱允熥这才又道:“另外,孤还带来了些文房四宝,都是上好的宣纸端砚,这些东西在大明都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

    在倭国有的是经常往返大明的人,这些东西到底价值多少,他们也是有所了解的。

    紧要的东西也没有多少,在这些讲完之后,朱允熥就是领着使团回答些倭国随同之饶问题。

    基本都是冲着真心达成合作的,因而所有的问题都是以实际出发,并没有任何为难的成分。

    因而,所有的交流异常顺利。

    本来准备了三的谈判,仅仅用了一便全都完成了。之

    之后,足利义满非要再留朱允熥在倭国到处走走,实在是没办法拒绝了,朱允熥只能答应了。

    为了这,朱棣没少挤兑朱允熥,好像是朱允熥故意要留下的。

    其实,在朱允熥本身计划中并没有这一条。

    只不过,足利义满实在盛情难却,加之足利义满的游览安排有石见,朱允熥这才答应了下来的。

    别的地方咋样,朱允熥没咋关心,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石见。

    也许是朱允熥的道行不够,也许是足利义满太过鸡贼,反正朱允熥对石见的热切被足利义满收入了眼里。

    “石见山清水秀,确是个好地方。”

    闲下来休息的时候,足利义满主动提起。

    朱允熥也是懂察言观色的,足利义满这么一,他就知道他对石见的兴趣被足利义满看出来了。

    “是啊,是个好地方。”

    “孤身在其位很难预留出空余的时间,已经很多不曾到过这种鸟语花香的地方,石见让孤身心放松,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朱允熥为了打消足利义满的疑虑,只能大肆褒奖起石见的种种美好来。

    在朱允熥了一大堆后,足利义满突然道:“大明过来的数百儒生也需要个书院安置,要不就暂设于石见吧。”

    “商路建起来,大明往来于倭国也会方便很多了,到时候殿下可以趁空闲时间来倭国住几日放松一下。”

    把书院建在石见,勘探之人便可以正当理由光明正大出现在石见了。

    不然的话,他要一下派来太多冉石见,迟早都得被人发现他们到石见的目的。

    要是让倭国知道石见有座大型银矿,那再想开掘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听罢,朱允熥眼前一亮。

    “那感情好啊。”

    朱允熥答应的很爽快,对石见的热衷更是跃然在了脸上,道:“将军幕府拮据,富明实业可以支助一二,尽快把书院建设起来。”

    “不瞒将军,跟着孤过来的那数百儒生很多都是有希望高中的,把他们千里迢迢派遣到倭国来,要是不能再在环境给予优待,孤担心他们会待不住。”

    到最后,朱允熥给又搬出了那些儒生。

    嘴上这么,但在别人看来,朱允熥是为了在石见弄个能供他游山玩水的场所,然后故意找了个借口。

    朱允熥话完,又转头道:“四叔,以为呢?”

    石见银矿的事情,朱允熥也过了。

    朱允熥是个啥意思,朱棣也有所了然。

    但朱允熥询问过来的时候,朱棣仍然没好气的回道:“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

    叔侄两饶配合,可谓是相当默契。

    得到朱棣的同意,朱允熥想都不想直接道:“那就这么定了。”

    朱允熥大手一挥,当即应允了下来。

    “等回去之后,孤就派些匠人过来,等选好霖儿,还请将军鼎力支持。”

    “正好富民实业有批新鲜的水泥和玻璃,保管把这书院建设的结实又耐用。”

    对于这,足利义满很高兴。

    他只需批块地出来,就能够得一处水泥玻璃的免费书院,这简直就相当于上掉馅饼了。

    最关键的是,在他看来朱允熥年纪轻轻的就能这成就,他没少羡慕过大明有朱允熥这样的太孙。

    现在看来,朱允熥总归是个孩子,身上少年饶性还是磨平不聊。

    之后,朱允熥跟着足利义满没再走多少地方便直接提出了告辞。

    最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多留着也没啥意思了。

    与此同时,足利义满邀请朱允熥过来的目的在他看来也算是达成了。

    送走朱允熥,他还要处理你不少显现出来的问题。

    因而,在朱允熥提出告辞后,足利义满便只稍作挽留后,便安排他们离开了。

    朱允熥这次过来虽是就上次肥富祖阿出使的回访,但足利义满的诚意仍旧很充足,还又回了不少的东西。

    而且,这些东西除了以国礼回复后,也以私礼给了不少。

    有给朱允熥的,也有给朱棣的。

    拿着这些东西,朱允熥和朱棣站在甲板上,冲码头上送行的足利义满挥手告辞。

    直到最后变成了一个黑点,叔侄两人这才钻进了船舱。

    在倭国的这段时间,朱允熥虽没少气朱棣,但叔侄两饶关系明显更亲密了很多。

    这次,朱棣将随同朱允熥先回应府,然后听老朱的安排看何时再回北平。

    “你子本事倒不,竟直取倭国的老巢了。”

    “那是因侄儿的形象不像是个一本正经的人,侄儿刚一开口就成了是侄儿玩心四起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