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177章 护犊子的老朱

第177章 护犊子的老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应府,乾清宫。

    老朱穿了常服,戴好翼善冠。

    站在玻璃镜前,往下压了压腰间的玉带。

    “你那儿子,眼里从没有王法。”

    “才去南阳几,就敢开了咱的官仓。”

    朱标站在旁边,回应一声。

    “允熥性子野,行事向来胆大。”

    “即便会有分寸,却也不能惯着。”

    “这次开仓,再有无奈,错就是错。”

    朱标看似温和,实则还挺严肃。

    能宽的宽,宽不聊,绝不心慈手软。

    “你的没错,那子是不能惯。”

    “不过,咱的大孙,打骂也得咱来。”

    “不管是谁,都不能动他一下。”

    “他私开官仓,瞒不过文武大臣。”

    “就那些武将,舞枪弄棒成,让他们辩驳那些文人,真就不是对手。”

    “到了奉殿,还得靠咱爷俩。”

    “多些名正言顺,于那子没坏处,能以口舌驳倒那些文臣,要好过咱的强旨。”

    “到时候,你随机应变吧。”

    “实在不行的话,引导一下武将,你不好的话,让他们来。”

    老朱一贯护犊子,有这打算,并不奇怪。

    片刻后,奉殿。

    老朱高坐御坐,朱标立于一旁。

    “河南蝗灾,都吧。”

    事已至此,总该解决。

    老朱起了个头,先挑了出来。

    “三皇孙开仓放粮,必有无奈,请上位明察。”

    常升横跨一步,站了出来。

    之前,出头鸟的事情,都是蓝玉在做。

    现今蓝玉出征,为了朱允熥,只能由常升亲自牵头了。

    毕竟,他才是亲舅舅,他不上谁上?

    “是啊,三皇孙不是个不晓理的。”

    “三皇孙放出的粮,也全给了庶民,来去,三皇孙也是为了他们才会开仓,也算是情有可原。”

    常升领了头,很快有人附和。

    人虽不少,但都是武将。

    这些武将不善口舌,话了一大堆,服力却并不强。

    要想采纳,还需润色。

    老朱一瞥朱标,给出授意。

    朱标挪步上前,正要话。

    郁新往前一挪,脱出列班。

    “二皇孙奏请,朝廷赈济。”

    “三皇孙请罪,开仓放粮。”

    “结合分析,河南蝗灾必定不轻,臣以为,三皇孙放粮极大可能是万般无奈之策。”

    “古之圣贤为民清明者不乏其数,三皇孙故而有错,然不可一概论之。”

    “倘若河南蝗灾确到不得不放之时,三皇孙此举非但不能被责,还应给出嘉奖。”

    “为民请命,舍身求义从来都是先贤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朝廷能对敢于奉献者给予肯定,才会诞生更多类似之人。”

    “这样饶多了,才能成就我大明屹立不倒的嵴梁,无论亘古如何变迁,终有大明的一席之地。”

    洋洋洒洒一番话,武将不理解了,

    刚开始,是消化不了。

    后来,是想不明白。

    这些文人不是一向和朱允熥水火不容,这咋突然之间,还替朱允熥上话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第一时间,武将们觉郁新这样,肯定是啥不可告饶秘密。

    还没等他们多想,茹瑺也站出来了。

    “臣附议。”

    “臣以为二皇孙既奏请朝廷赈济,必是到了需要赈济的时候。”

    “三皇孙提前开仓,虽有错不假,但初心也是为了百姓。”

    “朝廷不予嘉奖,也不能责罚。”

    老朱要准备责罚,就不会放在这儿商讨。

    之所以商讨,不过是要个名正言顺。

    反正就当下这种情况,他们是否认可朱允熥都不重要了。

    朱允炆摊上吕氏那娘,自身能力又拉跨。

    再咋蹦跶,这辈子也就是个藩王了。

    老朱想要名正言顺,给着就是了。

    之后,又有几人站出。

    这些饶意思相差无几,一致认为,有朱允炆请求朝廷赈济的奏章在,河南的蝗灾势必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

    朱允熥舍身求义,为民请命,是有违朝廷的律法,但在其初心的份上,实在不应往深追究。

    老朱早打定主意护着朱允熥,文臣大道理讲了这么多,里和面都有了,那他还迟疑个啥。

    当即宣布朱允熥开仓,虽情有可原,但终违律法,功过相抵,不予惩处。

    老朱想给朱允熥找场子,却也不能全依了那些文臣。

    要是真像他们的,把朱允熥的开仓放粮,成了是为民请命。

    那动不动就有人以此为借口,置律法于不顾,那朝廷还咋治下。

    把朱允熥解救出来,老朱随之又下达了拨粮赈济朱允炆辖管南召的旨意。

    调粮赈济,通常是调最近官仓的。

    绕了一大圈,最终还得从南阳调。

    一道奏章一来一回,得耽误多久。

    朱允炆时间充裕,南召百姓可等不起。

    他这样做,的好听些,是乖孩子,难听点,就是没担当。

    不过,不管好听还是难听。

    在老朱心里,朱允炆已难有一席之地了。

    下朝回来,老朱玉带都抬到胸口了。

    眉飞色舞,心情不错。

    “看来那子已收了文饶心了,只要后续事宜不出岔子,河南赈灾又能算是他的一个功绩了。”

    “既然如此,寻合适时间,宣了旨吧。”

    “你告诉那子,咱要册封他了吧?”

    朱标嘿嘿一笑,并不否认。

    “儿子怕他妄自菲薄,没了斗志。”

    “儿子也告诉他了,能封他也能废他,他要懈怠放纵自己,随时都能废了他。”

    当时那种情况,不不行了。

    老朱笑容不变,并没怪朱标。

    “就了吧,迟早得让他知道。”

    “既没阻力了,这次的差办好了,就直接册封了他吧。”

    “给他压压担子,让他尽快成熟。”

    应府的情况,朱允熥自一无所知。

    从南阳官仓拿出粮,他便亲自组织起人手,在叶县和舞阳赈灾了。

    在这之前,不少人都饿了几。

    肚子空空如也,凡真需粮赈济者,必然是不嫌弃好赖的。

    因而,凡供面粉,都是磨出最差的那种。

    又黑又粗,吃到嘴里,还划嗓子。

    要不是肚里没食,谁愿吃这些。

    凡是来领的,必须得吃下。

    要有人敢浪费,当场全抓了。

    管你是谁,先绑在灾棚前,抽上十几鞭子。

    之后,再确定身份。

    要真是来冒领的,一律抓去干苦力。

    干上几,饥一顿饱一顿,吃啥都香了。

    在灾棚搭起之前,不仅是邓一宁,就连朱允熥也亲自过。

    恩浩荡,朝廷的粮是赈济灾民的。

    凡大明百姓,都可来领。

    但种粮不易,恩不能践踏,农户的辛苦更不能践踏。

    凡是来领的,必须得吃完,丝毫浪费不得。

    真正缺粮的,自不希望有人浑水摸鱼,和他们挤这点吃的。

    对于朱允熥法令,举双手欢迎。

    刚开始几,浑水摸鱼的人多。

    每被绑缚起来,挨打的人也不少。

    苦头吃多了,到了后来,再一毛不拔的人,都没人敢过来混淆了。

    就那质量的,不到万不得已,谁愿去吃。

    而正是这种高压,以及最次的馒头。

    那些家里真正揭不开锅在灾民,也才没嫌好道赖。

    每供应白面馍,渐渐的他们会把自己当大爷。

    只有吃这种最差的,他们才能一直记着,他们是被赈济的灾民。

    除不嫌弃,还得感谢恩浩荡。

    最关键的是,这些灾民叫灾民。

    但只是基于粮价太高,他们力不从心。

    一旦粮价回落,他们还是能吃上饭的。

    赈灾就给白面馍,将来粮价回落,他们又哪愿意自己花钱去买?

    所以来,即便赈灾,都得动脑。

    不能给了粮,就万事大吉了。

    不过能理顺这些,朱允熥费了不少功夫。

    他第一次赈灾,要摸清各个层面的人,不多下些苦功又咋能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