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红楼末年 > 第65章 捐纳监生(二)

第65章 捐纳监生(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国子监起初称为北平郡学,是大周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设置有祭酒、司业及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簿等大小官职。

    监内设有六堂,作为讲习之所,分别名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

    国子监司业王允,曾高中顺天府乡试第六名,系二甲进士出身,秩从四品。

    他目前虽然权力不大,地位不显,但却属于清贵文官,有朝一日时来运转,便可以直接进入六部出任堂官,或下放到地方行省担任布政使等显要职务,一跃成为大周朝的高级官员。

    因此平日里,围拢在王允身边的人有许多,趋炎附势者更是不知凡几。

    当初若不是看在魏西平、钟栅、张安世、陆秀峰等得意门生的面子上,王允也不可能答应担任《青年诗刊》顾问一职,更不会允许周进将其名字列在《青年诗刊》的扉页上面。

    不过,好在《青年诗刊》办得很不错,对于顺天府学张有为兴办各种诗会的小花招,算是一次有力的回击和反讽,王允也颇感满意。

    “瞧见没有?都不用我王某人亲自出手,只是几个监生联手,就将你张有为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你张有为还凭什么和我叫板?”王允心想。

    不仅如此,现在周进又送来了三百两银子,作为他出任《青年诗刊》顾问一职的感谢费,思来想去,王允终究还是抹不下情面,便抽空接见了周进一次。

    不过在这次会面过程中,王允特意叮嘱周进,下一期《青年诗刊》出版发行时,切不可再将他的名字列在顾问那一栏了。

    “这是为何呀?”

    周进尚来不及回答,魏西平便忍不住惊呼起来。

    说实话,对于《青年诗刊》杂志来说,有没有王允作为顾问,这其中的区别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关键是,好不容易聚拢在《青年诗刊》周围的读者,是不是会因此起了疑心,怀疑王允本人对《青年诗刊》心怀不满,那么接下来,是不是会有人自作聪明,打着给王允出气的口号,对《青年诗刊》故意挑刺使绊子?

    魏西平作为《青年诗刊》编委会主任,逐渐有成为年轻士人意见领袖的趋势,他比周进这个编辑部主任,更不希望《青年诗刊》遭遇不测啊。

    这也是为什么《青年诗刊》赚了许多银子,周进上下其手,私下里偷偷摸摸地贪墨了一些,又公然给自己分了一些,但魏西平却浑然当作不知道的原因。

    魏西平家资富饶,他对于《青年诗刊》那一二千两银子的利润,并不放在心上,只要周进本人好好干,继续帮助他在士林之中养望,他就心满意足了,哪怕让他再掏出千八百两银子作为感谢,他也心甘情愿。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道理对于魏西平这个江南望族子弟来说,是从小就明白了的。

    王允深知魏西平的内心想法,连忙解释道,“不要慌,不是说我对《青年诗刊》有所不满。而是近期朝中会有一些人事变动,有可能带来一系列可喜的变化。大家原本都认为,国子监司业属于清贵文官,我哪怕整日里吟诗作赋,办刊出书,甚至于吃酒玩乐,也不大会有人说我不务正业。但我若是另有差遣,便需要以政务为主了,再不能像往常一般,这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

    “这便是人在官场,身不由己啊。”王允一脸得瑟地说道。

    在场诸人闻弦而知雅意,连忙向王允表示祝贺,王允捻须微笑,颇有志得意满之意,即将到来的这次人事调动,对于他来说,可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啊。

    他笑容满面,鼓励在场诸人道,“明年八月份,便是顺天府乡试了,张安世、陆秀峰你们这两位,嗯嗯,还有周进,你们这几位年轻人,都务必要好好地攻读诗书,确保明年乡试金榜题名,为师今后在官场之上,还需要你们这些年轻士子的助力啊。”

    “感谢恩师鼓励,我等一定刻苦攻读,不负恩师殷切期望。”诸人深受鼓舞,一起向王允弯腰拜谢道。

    周进也跟随诸人,向王允鞠躬行礼。

    王允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王允最后还表示,他虽然不再挂名《青年诗刊》顾问一职,但他还可以把自己的诗作,交由《青年诗刊》来发表嘛。

    “这是不是便能表示,我对你们《青年诗刊》的鼎力支持了呢?”王允心情很好,笑容可掬地说道。

    “如此甚好,感谢恩师支持啊。”众人都是《青年诗刊》编委会成员,听到王允表态支持,便一齐向王允郑重谢道。

    从王允这里告辞之后,周进又跟随魏西平、张安世、陆秀峰等人,一一地拜访了国子监博士宋涛和国子监助教赵光南。

    在大周朝的官场上,国子监博士秩正八品,国子监助教秩从八品,比起九品芝麻官,就高了那么一点点,油水更是没有多少。

    更为可气的是,连那些地方上的官员,也没有把国子监博士、助教们放在眼里。

    每逢他们进京送“冰敬”“炭敬”时,更是看到国子监低级官员绕道走,以至于宋、赵两位大人,虽说都是清贵文官中的一员,但家里却穷得叮当响,逢年过节之时,甚至还需要向他人借贷,以便给恩师、上司等人送礼。

    宋涛和赵光南二人,陡然见到周进送过来的谢仪,竟然有二百两银子之多,他们看向周进的神色,既欢欣,又温和,让周进感觉到了一种春天般的温暖。

    宋涛大笑着将众人引入到他的书房之中,大家席地而坐,研讨学问,既热闹,又充实,让人深感不虚此行。

    赵光南助教更是热情,他甚至还亲自动手,给周进端上来了一杯茶水。

    吓得周进慌忙地站了起来,连忙摆手拒绝道,“赵大人真是折煞我了,劳您大驾,亲自端茶倒水,这又如何使得呀?”

    赵光南便特意给周进解释道,“你坐你坐,无须站起身来。你和西平、安世、秀峰等人有所不同,他们一个个,都是老油条了,经常来我这里打牙祭,蹭吃蹭喝,我看见他们就心烦……”

    “赵大人,您这样说就过分了啊,我们虽然也蹭吃蹭喝,但平日里也很少空手上门啊。”陆秀峰当场提出抗议道。

    赵光南年轻有为,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刚出任国子监助教还不到一年时间,他和诸位监生的年龄差不大,平日里相处也较为和睦,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相互之间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也是常有之事。

    陆秀峰的插话,让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房间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赵光南微微一笑,随后继续说道,“周进你却有所不同,属于第一次上门,可以说是稀客了,因为《青年诗刊》一事,我们俩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却也神交已久。《青年诗刊》前三期,确实办得非常不错,我可是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确实很有意思。你这个编辑部主任,非常有创意,有想法,值得我亲手给你送上一杯热茶。”

    周进连忙谦虚地表示道,“赵大人如此热情鼓励,让学生愧不敢当啊。”

    赵光南助教又问道,“你可曾去了王司业那里?我记得他也是咱们《青年诗刊》的顾问,也属于咱们同一条船上的贵人哪。”

    听说王司业也亲自出面,接见了周进,还对他说了一番勉励的话语,赵光南助教眼睛珠子一转,对周进笑道,“既然王司业有这个意思,看来你还得花费一些银两,才能把这件事情最终办成呀。”

    周进心中一紧,心道终于说到了正经事了,他连忙表态道,“应当的应当的,只要能在王司业、宋博士和赵助教等大人跟前,朝夕侍奉,学业上必定会大有长进,晚生可谓求之不得,就怕没有这个机会呀。”

    赵光南助教笑道,“机会是肯定有的,但你若是要走正常程序,到户部那里交割,没有一二百两银子,怕是拿不到这个名额。不如就这样吧,你给我六十两银子,我帮你把这件事情办理得妥妥当当。”

    “捐纳监生?”魏西平、陆秀峰等人这时候已经明白过来,失声问道。

    “是啊。周进既然已经打上了国子监的印记,和咱们国子监诸位师生交往紧密,他现在捐纳监生,也算是极划算的一件事情。要不然,怕是有人会故意打压他呀。”赵光南耐心解释道。

    “比如说,周进考中秀才之后,既没有按照正常流程,保荐他进入国子监就读,也没有录取他为顺天府学生员?而只是让他在宛平县学混日子?”张安世自行脑补道。

    “差不多是这样吧。”赵光南点头说道。

    六十两银子不算多,周进痛痛快快地拿出了这笔银子,委托赵光南助教替他办理此事。

    赵光南先前拿了二百两银子的谢仪,本来就感觉很不好意思,毕竟他空有一个《青年诗刊》顾问的头衔,但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可谓无功不受禄。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机会替周进办事,把这个人情还掉,自然是满口应承了下来。

    过了几日,周进便顺利拿到了一份《监照》,即国子监发给捐纳监生者的监生执照,也就是监生的资格证书,相当于后世的学生证或毕业证书,是大周朝对于读书人功名身份的一种官方认证。

    有了国子监捐纳监生这个身份,周进心中大定,这样一来,哪怕他在明年乡试中落榜,也有资格花钱买一个官做了。

    周进这厮就是这般没有出息。

    「各位书友,求免费的推荐票来几张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