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迁都
闻声,众人忙抬头去看。
果然见刘协裹着厚厚的虎皮大氅,带着张机走进来。
那虎皮原是典韦在谯县外打给张与的。
但去年冬天,刘协刚到太原时,受了风寒,连烧了几日。
所以张与征得典韦同意以后,便将虎皮做成了大氅,给刘协驱寒。
“拜见陛下!”
荀彧几人熟练起身迎驾,拱手而拜。
众人面上没有丝毫惊慌错愕之色,神色平静的很。
这也很正常。
自从刘备和张与离开太原后,刘协三天两头就要来一趟,有时候还要留在府里过夜。
这大半年下来,荀彧他们从一开始的受宠若惊,到现在的泰然自若。
甚至简雍还会时不时地跟刘协开个小玩笑。
荀彧也会时常吩咐人给刘协搜罗些小玩意儿放在府里。
见众人起身行礼,刘协噔噔噔跑过去,熟练地扶起荀彧:
“朕不是说过了吗?荀先生不必多礼。”
这话刘协只对张与、刘备和荀彧三人说过。
但除了张与外,即便是私下里,刘备和荀彧都非常恪守礼节,这让刘协有些无奈。
荀彧顺势起身,对刘协温和笑笑。
众人落座,刘协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望向荀彧,不解的追问:
“荀先生,你们方才再说什么?什么东西要放到朝上再议?”
因着刘协身体不好。
且朝政基本都靠着荀彧在撑着。
所以如今的早朝,三日一次,且只商议要事。
不过荀彧并不专权,而且还很支持刘协参政。
大事都是经荀彧手的,他会一一禀明刘协,最后让刘协下印。
至于小事,就端看刘协的了。
他愿意管就管,不愿意反正还有荀彧担着。
好在刘协在卢植等人的教导下,很是明事理,有时候还能提出些新的主意,倒是让荀彧极为省心。
听到刘协问话,荀彧给刘协和张机各倒了杯热茶,这才将先前的三份捷报一一说来。
知道是因为汉中太守没有合适人选的缘故,刘协眼神一动。
他借着大氅遮挡,将袖中的书信往里面藏了藏,同时也将出宫前的难过,暂时放到了一边。
刘协摸着下巴,思忖片刻,随后抬头看向荀彧,认真道:
“荀先生,朕想迁都。”
这话一出,房中空气都停滞了一瞬。
别说麋竺和诸葛瑾,便是荀彧都愣住了。
见众人不说话,刘协依旧坚持道:
“朕此言并非儿戏,朕早有此心!”
刘协的话唤回了荀彧的神志。
荀彧知道刘协不是任性妄为的性格。
因此,见刘协目露肃色,荀彧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反对,而是拱手一礼,温声道:
“陛下何故出此言?”
简雍也有些着急,毕竟太原太守是他。
而天子才在这里住了一年就要走,若是传出去,岂不是说他无能?
因此,荀彧话落,简雍也急急开口:
“陛下可是觉得京陵有何处不好?”
刘协深吸一口气,双目直视荀彧和简雍,正色道:
“非也!
简太守将太原治理得很好,京陵内外更是井井有条,朕在此养病颇为畅意。
可今时不同往日,局势已变。”
听到刘协这句话,荀彧已经猜出了刘协接下来想说的话。
果不其然,刘协那稚嫩中带着坚定的声音响起:
“朕决心迁都,原因有三。
其一乃是为了还于旧都。
当日关中尚未收复,长安陷落敌手,朕才无法回去。
但今日别说长安,连凉州和汉中都收了回来。
若是朕再不回去,恐怕列祖列宗不会原谅朕的。”
刘协上来就搬出了祖宗礼法,简雍自是不能再说什么。
只听刘协继续道:
“其二乃是为朝廷计。
太原三面环山,斥候传信极其不便,一旦延误军情,死的就是成百上千的将士。
皇叔和先生在外打仗不易,荀先生和麋少府、简太守在后方支撑也不易。
若是能迁都长安,大军开拔,粮草辎重运输,斥候传信,亦或者收拢贤才为朝廷出力,都能容易些。
而且,若是迁都长安,那有荀先生坐镇关中,汉中便可派一武将镇守。
如此一来,也不会耽误来年许先生出兵援助皇叔和先生!”
刘协说到这里,麋竺心中快速开始盘算起以长安为出发点,能节省多少钱财粮草。
毕竟,别人不知,麋竺对于大汉如今的国库情况,可是清清楚楚。
董卓等人挥霍无度,国库用空空如也四字形容,完全不夸张。
虽然并州还算是有钱,但想供养整个朝廷,还要支撑刘备等人打仗,就很捉襟见肘。
一年下来,收上来的赋税全都花掉了,一分一厘都没剩下。
而且因着刘协和荀彧都在京陵。
所以战报什么的,都只能从翻过太行山送过来。
不说花费多少时间,单就战马损耗,便是巨额。
还有辎重运输,也是大笔的银子。
若真能从长安走,那真的省了不少银钱。
麋竺也动了心。
此时,刘协道出了第三个原因:
“而且,朕寿命有限,也盼望落叶归根。
如在长安,皇叔和先生来年拿下兖州,说不定能趁机回来看看朕。”
话落,荀彧也没话说了。
迁都本来就是早晚的事儿。
现在天子都发话了,而且有理有据,他怎么能拦?
因此,几人一对视,荀彧便道:
“臣明日将此事与朝臣商议,看看何时迁都!
另外,汉王和留侯那边,也要去信告知此事,急不得!”
刘协计策得逞,点头应了一声后,便带着张机回去了。
站在司空府门前,刘协遥望东南方,捏着手中的张与的请罪书,喃喃道:
“先生,朕一定会见到你的!”